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1996年清史研究概况(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动态》 林海 参加讨论

此外,刘小萌的《清代北京旗人的房屋头卖--根据契约文书进行的考察》、许檀的《明清时期山东的城镇与城镇人口》、高虹的《清代沈阳城发展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徐明德的《论清代乍浦国际贸易港沿的发展与繁荣》(均载《清史论丛:1996》);以及郭成康的《18世纪中国物价问题和政府对策》、何平的《论清代前期的赋税调整》、李琳琦的《徽商与明清时期的木材贸易》、苏全有的《中俄北京贸易初探》、香港麦劲生的《中英贸易与18世纪政治经济学者的自由贸易论争》、吴建雍的《清前期中国与巴达维亚的帆船贸易》(分载《清史研究》1996年第1、2、3期)等文,均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学术新论点。
    3、清代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中的关注点与新进展
    文字狱研究的一种观点喻大华在《清代文字狱新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一文中,对清代文字狱案的界定、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认定和评估,从而提出了不少自己的见解。首先,该文认为对文字狱应严格认定,不宜失之宽泛。文章指出,搞文字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即使在封建社会也不得人心,所以,在封建社会文字狱也不是普遍现象,清代文字狱搞得最多,也仅限于雍乾时期,即使是雍正、乾隆二帝,也多次强调“不为已甚”,既怕落下以文字罪人的恶谥,又怕助长挟嫌诬告之风,以扰乱社会秩序。因此,下面几种情况就不应认定为文字狱:一是以公开文字作品鼓吹推翻清政权而获罪者,就不可认定为文字狱。它不是文字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如有人将曾静、张熙案定为“雍正朝最重要的文字狱”便属不妥。二是虽无推翻清政权的确实言行,但是,故意地、公开地在文字作品中触讳,并且是触的统治者讳莫如深的大讳而被系狱者,不应认定为文字狱。如史学界定论康熙朝文字狱大案的戴名世案,触的就是这样的讳。他犯的不是文字罪,至少是思想罪 ,他被处死,在清代从未有人为之鸣冤,反倒一致肯定康熙帝不事诛连的宽大。三是表面上是文字触讳而实则是行为触讳者,不应认定为文字狱。四是个别大狱的认定不可“一刀切”,要具体分析。在怎样评估清代文字狱的影响问题上,文章认为,目前文字狱的研究还缺乏具体的量化分析。所以研究者还难以更精确地评估其影响。但是有一个原则可以肯定:文字狱的影响既没有使清王朝的统治强化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扼杀学术和思想。无论如何,其作用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对人民来说,这是封建专制的暴政;对统治者来说,是一无建树的“败政”。根据《清代文字狱档》归纳,打击对象有官员、平民、生员、名士、学者、卜筮、僧侣、工商业者、轿夫等,还有为数不少的精神患者。这其中官员、平民所占比重最大,生员等一般读书人次之,学者为数并不多,而且学者罹祸,背景都较复杂,如依附权贵、政治问题等。清代,士大夫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凛然的气节,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无法把握自己在政治、经济上的命运。在政治上,臣下的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喜厌,于是士大夫必然丧失气节和人格去讨好皇帝,皇帝以犬马待臣下,臣下必然以犬马自居,皇帝庞信和珅,于是大臣们就奔走于和珅之门,甚至有“大学士、七卿之长,且年长以倍,而求拜门生”,甚至“有交宰相这僮隶,并乐与抗礼者。”在经济上,士大夫的逐渐贫困化,使他们不得不丧失人格去向上司“昏夜乞怜”、“人前长跪”,以谋一个效益好的职位。乾隆时,京师某石匠去世,士大夫争去吊唁,为的不过是百十两银子的馈赠。由此可见,士风日下的局面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文字狱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文章作者指出,就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观动机而言,文字狱的制造者是徒劳了。首先,雍乾之际,汉族中的反清意识已消磨殆尽,知识分子不仅接受了清朝统治,并且也从中受益,陷入文字狱者有的是卷入了统治集团的斗争,有的是因为写了献媚献策的文字,有的是因患精神病而触犯了文字之忌,有的充其量在诗文中发些牢骚。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大家向来的意见,总以为文字之祸,是起于笑骂了清朝,然而,其实是不尽然的。”他们“有的是卤莽;有的是发疯;有的是乡曲迂儒,真的不识讳忌,有的则是草野愚民,实在关心皇家。”(见孔立:《清代文字狱》,中华书局1980年)。统治者把这些人硬冠以“谋反”、“大逆”的罪名,实在是夸大虚构了敌情,无的放矢。
    学案中研究的新开拓清代学案史研究是清代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山东齐鲁书社相继出版问世的多卷本《清儒学案新编》,便是由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撰著,也是此一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而陈祖武著《中国学案史》(台湾文津出版社)一书,则是学案史研究中具有创新开拓意义的学术著作。书中,作者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清代学案史、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关于《明儒学案》的成书年代;关于耶稣会士在晚明学术风气下,输入西学的客观作用;关于汤斌与黄宗羲的关系;关于乾嘉学术的分野等问题的研究及其论断,即是如此。同时,该书对徐世昌与《清儒学案》的关系这一崭新的课题,设专章进行研讨,具有学术开拓意义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对研究中某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学案序》的序文作者是何人等,则予以存疑。这充分表明了著者认真和求实的科学研究学风。
    清代思想研究的新见解对清代前期知识界的思想动向的评估,高翔在《论十八世纪中国知识界的反传统倾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了新的见解。作者认为,18世纪的中国知识界并不像一般史书所描述的那样沉闷而无新意。正是在封建社会“全盛”的特殊环境中,知识阶层出现了以批判传统观念为特色的新的思想动向。其基本特点是:在生活方式上,主张人性自由,鼓吹妇女解放;在学术上,反对理学和汉学的垄断地位,推崇独立思考,重视西学的价值;在政治上,否定君主专制,强调臣僚的独立政治人格,甚至要求废除君权世袭,实现真正的“公天下”。18世纪的反传统观念和同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有相似之处,它预示着未来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迁,也为这种变迁准备了最原始的文化土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