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南北朝时青州考古的思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物》 杨泓 参加讨论


    青州地区的北朝佛教造像,有与中原地区造像共同之处也有与之不同的特色。再看这一地区的北朝墓葬,从形制、壁画和随葬俑群的内容,同样有与中原地区北朝墓葬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特色。
    由于发掘资料有限,目前还难于对青州地区北朝墓葬进行准确的分期编年研究。发掘规模较大的只有临淄窝托村南崔氏族茔,但是发表的资料中甚至缺乏一张已发掘墓葬的总平面分布图。这里已发掘的19座墓中,绝大多数都是石材砌筑的平面圆形或椭圆形的单室穹隆顶墓,只有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崔德墓是方形墓室,强烈地表现出地区特色。 其余几座墓,除傅竖眼墓形制不详外,也都是以石材砌筑的墓室,八里洼墓平面是四角抹圆的长方形,其余的都是呈方形或长方形,均为单室。以崔芬墓所用石材最为规整。
    至于青州地区北朝墓的随葬俑群,地方特点更较突出,以临淄窝托村元象元年(538年)崔混墓为例,随葬陶俑合模制作, 体腔中空成筒状,内用细铁条支撑。制作较粗糙,缺乏细部刻画,人物仅具大轮廓,动物的形态多失真,例如陶驼塑成长颈弯曲的怪模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平四年(573年)崔博墓中,随葬俑群内出现了匍伏跪拜俑、 以蛇体相连的双头连体俑、人首匍匐而蛇尾的俑各一件,这类形状的俑后来唐宋墓中多有出现,崔博墓中发现的是年代最早的标本,它们很可能与后来的《大汉原陵秘葬经》等书中所记述的“墓龙”、“仰观伏听”等的渊源有关(注:徐苹芳《唐宋墓中的“明器神煞”与“墓仪”制度--读〈大汉原陵秘葬经〉札记》,《考古》1963年第2期)。 另外,崔氏墓群中还出土有十二辰俑,发现于10号墓中,是塑于尖楣龛台中的兽形,尚存虎、蛇、马、猴和犬,以及一件兽形已失的龛台,应是东魏或早至北魏时所塑制,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十二辰俑实例,它比太原北齐娄叡墓壁画中的兽形十二辰图像(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0期)时代早得多。
    青州地区的北朝墓室壁画,有纪年的只两座, 即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崔芬墓和武平二年(571年)□道贵墓。 还有一座缺乏纪年的北齐壁画墓,即济南八里洼壁画墓。另外在临淄窝托村崔氏墓群中,在武平四年(573年)崔博墓的墓门内两侧,有彩绘武士像。 综合上述墓例,青州地区北齐墓壁画是墓门上方绘巨大兽面。甬道或墓门侧绘门吏,崔芬墓是披铠持盾赤足的武士形貌;□道贵墓门吏着袍手拄系带的仪刀。墓室内正壁(后壁)均绘有屏风,崔芬墓和东八里洼墓屏面均绘树下席地而坐的人物,人像侧后或绘出女侍,应系“七贤”图像。□道贵墓则在屏风前绘墓主坐像,两侧壁有出行图像,包括鞍马、马车、仪卫、侍从等。崔芬墓除鞍马外还绘有女子舞蹈。四壁上栏及墓顶绘四神、日、月天象,崔芬墓四神加绘人物图像,青龙前还有持仙草羽人引逗。此外,崔芬墓还在西壁龛额部画墓主夫妇在婢仆侍奉下出行的情景,颇为罕见。
    青州北朝墓葬的上列特点,以石材构筑圆形墓室或许是地域特色,但壁画中的屏风画,特别是屏面所绘“七贤”图像,则显示出与中原北朝墓壁画不同的特色,又显然不是地域特色,应另有渊源。
    
    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是一处令人关注的较特殊的地区。
    东晋十六国后期,鲜卑慕容德据青州建立政权,史称南燕。德死,兄子超袭位。 东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刘裕统军攻南燕,六年(410年)二月灭南燕俘获慕容超 (注:《宋书·武帝本纪上》,中华书局校点本第17页),青州入东晋版图,继之属刘宋。据《宋书·州郡志》:“安帝义熙五年,平广固,北青州刺史治东阳城,而侨立南青州如故。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孝武孝建二年,移治历城,大明八年,还治东阳。”(注:《宋书·州郡志》,中华书局校点本第1093页)至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 魏将慕容白曜攻陷东阳(注:《魏书·显祖记》,中华书局校点本第129页, 又《慕容白曜传》:“(皇兴)三年春,克东阳,擒沈文秀。凡获仓粟八十五万斛,米三千斛,弓九千张,箭十八万八千,刀二万二千四百,甲胄各三千三百,铜五千斤,钱十五万,城内户八千六百,口四万一千,吴蛮户三百余。……以功拜使持节、都督青齐东徐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济南王,将军如故。”第1119页),青州地区乃从南朝转入北朝版图之中,自410年至469年,青州地区在东晋南朝治下超过半个世纪,也就是说青州地区民众在南朝前期文化的氛围中生活了半个世纪,名门豪族子弟更是熟知南朝前期礼仪制度。北魏占有青州地区后,将那里的民众包括一些名门豪族北迁代郡一带,称为“平齐民”或“平齐户”。(注:《魏书·房法寿传附族子景伯传》:“显祖时,三齐平,随例内徒,为平齐民。”又《崔光传》:“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七,随父徒代。”中华书局校点本第977、1487页。 《北史·艺术下·蒋少游传》:“蒋少游,乐安博昌人也。魏慕容白曜之平东阳,见俘,入广平城,充平齐户。”中华书局点校本第2984页(《魏书》中《蒋少游传》已佚,现卷九一《蒋少游传》全出《北史》))这些被虏至北魏当时统治中心的“平齐民”,同时也起到将南朝前期文化向北传播的作用,许多人对北魏孝文帝改制作出了贡献,其中较突出的有崔光、刘芳、崔休、房景先、蒋少游等,对此陈寅恪先生早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已详加论述,并指出:“刘方、崔光皆南朝俘虏,其所以见知于魏孝文及其嗣主者,乃以北朝正欲摹仿南朝之典章文物,而二人适值其会,故能拔起俘囚,致身通显也。”(注: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版,参看第7~9页)
    现在的问题是南朝前期文化既然在青州地区存在半个世纪,目前却还没有能发现与之相关的遗迹或遗物,看来在今后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考古中应注意予以探寻。在北魏时青州的造像中,似乎也有蛛丝马迹可寻,博兴等地出土的北魏太和年间金铜造像中,可以见到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金铜造像(注:刘宋元嘉十四年及二十八年金铜造像,可参看《考古》1963年第6期第331页图二:2、3。与元嘉造像衣纹近同的山东惠民出土太和二年(478年)造像, 参看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等《山东文物选集(普查部分)》第180页图版208,文物出版社,1959年)近同特点的作品,佛着通肩衣而衣纹在胸前弧形重重下垂,禅定印,束腰须弥座下再设四足高床,背后是举身火焰纹舟形大背光。而且这形制的造像延续时间还很长,直到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尚有制作(注:1,常叙政等《山东省博兴县出土一批北朝造像》,《文物》1983年第7期,2,第24页图一○),是否这种近于元嘉造像的佛像造型,反映出青州地区入魏后很长时期保留有南朝前期文化的影响,而在佛教造型艺术方面表现了出来。南朝前期文化在青州地区的影响,也可能使后来这一地区的物质文化,比北朝其他地区更容易不断地接受来自南朝的文化新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