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梁启超倡议创办中国文化学院析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韩华 参加讨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对旧文化的冲击更是如同暴风骤雨般猛烈。在文化论坛上,相继出现了各种保守主义的论调,并因此引出了以不同形式表现出的中西文化之争(如科玄之争,全盘西化与建构中国本位文化之争等)。尽管文化战线上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斗争,但是“打倒孔家店”,推翻“吃人的礼教”,提倡“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追求民主与科学仍然是思想文化领域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种趋向西化、否定传统的倾向与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激烈动荡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寻求问题根本解决的激进化情绪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近代中国,因为政治太混乱,得不到大家的认同,思想的激进化也停不下来,思想与现实完全分了家,便只有在激进的轨道上向前飞驰”。“主张渐变,或变得少一点,主张保留一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往往被人看为保守主义者”〔33〕,而被淘汰、被斥之为落后,先进变成落后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梁启超在如此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反身回归传统文化,其主张虽然与康有为等“复辟派”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因形式上两者有相似之处,加之梁启超同康有为的师徒及思想文化的渊源关系,因而很容易被误解为一种换了包装的旧思想,而被追求新潮的人遗弃,成为历史的陈迹。此乃梁启超创办文化学院失败最根本的原因。
    虽然创办文化学院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梁启超此举对思想界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梁启超创办中国文化学院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反中国传统及全盘西化主张的反动。从这层意义上说,梁启超倡办中国文化学院具有抵制西方文明的输入,增强传统文化阵营的力量的作用。胡适说:“自从《欧游心影录》发表之后,科学在中国的尊严远不如前了,一般不曾出门的老先生很高兴地喊着:‘欧洲科学破产了!梁任公这样说的!’”〔34〕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然而梁启超倡办文化学院之举所产生的作用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它对从根本上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鼓吹“全盘西化”的倾向和做法,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某种制衡的作用。新文化运动虽然适应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但其倡导者将中国数千年的创造、传承而形成之传统文化一概视为糟粕,将其全部否定,对传统文化持虚无主义态度,割断文化的古今联系的做法亦不是不可非议的。胡适曾留下这样一段自白,很可以让我们看到新文化思想家的思想局限性:“我很不客气的指责我们的东方文明,热烈的颂扬西洋近代文明,……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35〕这种反传统、学习西方的主张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矫枉过正的否定倾向,显然没有真正反映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局限性亦十分明显。因此,作为对越来越偏激的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反动,梁启超创办中国文化学院的尝试,亦有值得肯定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注释:
    〔1〕〔2〕〔3〕〔7〕〔8〕〔9〕〔11〕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984-985页、983-984页、988页、54页、11页、41页、176-188页。
    〔4〕〔5〕《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15-16页、16页。
    〔6〕梁启勋《万木草堂回忆》,转引自杨天宏《梁启超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5页。
    〔10〕《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25-28页。
    〔12〕汤志钧编《章太类年谱长编》,上册,83页。
    〔13〕〔1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64-65页、5 页。
    〔14〕〔33〕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22-23页、200页。
    〔16〕《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57页。
    〔17〕〔18〕〔20〕〔21〕〔26〕〔27〕〔28〕《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110页、7页、15页、15页、25页、35页、37页。
    〔19〕梁启超《欧游心影录》,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增订二版,346页。
    〔22〕〔23〕梁启超《中国公学演说》,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增订二版,391页、393页。
    〔24〕〔25〕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增订二版,494、 498页。
    〔29〕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新青年》第2卷第3号,1916年11月。
    〔30〕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 年9月。
    〔31〕李大钊《劳动教育问题》,《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138页。
    〔32〕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34〕《科学与人生观》,《胡适文存二集》卷二,上海亚东图书馆1936年版。
    〔35〕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转引自汤一介《论文化转型时期的文化合力》,《中国文化》199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