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26)(27)(28)(29)(32)(40)(46) 《申报》,光绪八年七月廿四日,光绪八年七月廿三日,光绪八年八月初九日,光绪八年七月廿五日,光绪八年八月初九日,光绪八年八月初九日,光绪八年十一月初十日,光绪八年七月廿五日。 ②(15)(17)(30)(31)(33)(38)(39)(43)(44)(45)(47)(48)(49)(50)(5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郭廷以主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年版,第三卷,第813,806,850,844,863,867,942-944,1049,843,898,838,952,1014,1059,889,889-890页。 ③④⑤⑥(11)(1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郭廷以主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年版,第二卷,第734-735,749,750-751,769,771,769页。 ⑦(35)(53) 《李鸿章全集》,海南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第2786,3234,3234页。 ⑧⑨⑩(16)(18)(19)(20)(21)(24)(25) 马建忠著:《东行三录》,台北:广文书局,1967年版,第56,56-57,58,60,79,71,72,73,84,77页。 (13) 刘厚生著:《张謇传记》,上海书店,1985年版,第12页。 (14) 薛福成著:《庸庵全集·文编》,光绪丁酉春,上海醉六堂石印本,卷二,第33页。 (22) 张孝若著:《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影印版,第40-41页。 (23) 时李载冕掌握兵权,身兼训练大将、户曹判书、宣惠堂上。马建忠七月十五日“五点钟,驰书召载冕来南别宫议事。载冕鉴于其父,作书以母病辞,令其党李永肃赍复。余因谓永肃曰:‘今之召载冕者,亦欲相与设法为太公宽免地耳;载冕若为其父则至,不然则止。’书片纸交永肃持去……而载冕亦来,因别置一室,令军士露刃以守。”(参见马建忠著:《东行三录》,台北:广文书局,1967年版,第81页)。 (34)(36)(37)(52) 杨家骆主编,《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光绪朝文献汇编》,第17-18册,台北:鼎文书局1958年印行,卷四,第H66-67、H68、H70、H69页。 (41) 张一麐著:《古红梅阁笔记》,《民国史料笔记丛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42) 郭嵩焘著:《郭嵩焘奏稿》,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40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