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社会主义观再认识(4)
梁启超认为,以上三派主张,都不能使中国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不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严正指出,今日从改造中国社会出发,应该弄明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是努力防止“资本阶级之发生”呢?还是借助“资本阶级以养成劳动阶级为实行社会主义”作准备呢?他说,有了“劳动阶级的运动”,才“可以改造社会”,劳动阶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他说:“吾以为社会主义所以不能实现于今日之中国者,其总原因在于无劳动阶级”,而劳动阶级的养成,又要靠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他指出,目前我国对资本主义之态度,既不能“抗阻”,又不能“旁观”。应该让中国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同时在中国土地上发展,“其结果必为我产出劳动阶级以为将来自树之基础”。对资本主义采旁观态度任其发展也是不对的,“必将成为尾大不掉,积重难返。虽将来终有剥复,然元气所伤太多,非社会之福。” 梁启超认为,对待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只能采取“矫正”与“疏泄”的态度。“所谓矫正,将来浡兴之资本家,若果能完其‘为本国增加生产力’之一大职务,能使多数游民得有职业,吾辈愿承认其在社会上有一部分功德,虽取偿较优,亦可容许”。惟当使资本家“有深切著名之觉悟,知剩余利润断不容全部掠夺”,“务取劳资协调主义,使两阶级之距离不至太甚也”。所谓“疏泄态度者,现在为振兴此重毙之生产力起见,不能不属望于资本家”,但资本主义,“必非国家终极之目的也,不过借以为过渡”。“资本阶级发生,则劳动阶级亦成立,然后社会主义运动乃有所凭借”。 梁启超还着重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还要发展“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当国家政治上若有转机,一面应划出范围,“在人民严密监督下”使“国家公营地方公营之事业”“渐图发展”;一面大力提倡“各种协社”,若办有成效,“将来自可扩充,倘能令生产的中坚力,渐渐由公司之手移于协社之手”,“使全国生产之中枢,渐移归公众之手”,即健实之经济社会,亦可成立矣。 梁启超又指出,“劳动阶级为将来改造社会之主体”,因此,在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应教育和组织劳动阶级。向他们“灌输以相当知识”,应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工会及“全国总工会”。在目前为维护“工人利益”而斗争,在将来为“全世界资本主义根株断灭,全世界互助社会根本确立”而斗争。这就是“今日社会主义运动家”应该明确的方向。而且他预言:“全世界资本主义之存灭,可以我国劳资战争最后之胜负决之”[17]。 从以上梁启超的言论可以看出,他根据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密切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紧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这个主题,充分看到资本家的历史作用,反复论证了只有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才能从组织上、经济上为实现社会主义作准备。他主张积极奖励资本主义发展,但又没有把眼光停留在资本主义阶段,只是借资本主义为过渡,最终要向社会主义阶段发展。目前,资本主义虽甚微弱,工人人数尚少,但也不要“漠视”“社会主义的群众运动”。只有发展了资本主义,壮大了劳动阶级,才会有“真社会主义”。 如果我们不怀任何偏见,实事求是地回顾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就会发现梁启超的借资本主义以为过渡的主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完全正确的。如果用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去剖析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就会发现梁启超的关于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学说、过渡论的学说,是有科学根据的,绝不是什么“伪社会主义”。他一贯反对急进的社会主义和反对放弃社会主义的主张,也都是正确的。他的许多观点,至今看来,也不无可取之处。 注释: ①梁启超:《新大陆游记节录》,见《饮冰室专集》(七),台湾中华书局1978年印行,第41-42页。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3]《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以下简称《时论选集》)第二卷(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12月版,第420-434、420、436、436、425、442、337-345、358页。 ⑨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见《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9页。 ⑩ [11] [12]《饮冰室文集》之十八,台湾中华书局1978年印行,第24、23、10页。 [14]《欧游心影录节录》,见《饮冰室专集》(七),台湾中华书局1978年印行,第32-33页。 [15]《欧游心影录节录》,十一章社会主义商榷,第32-34页。 [16] [17]《饮冰室文集》之三十六,第1-12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