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末民初新宁的地方自治及其影响(1909-1914年)(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传武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2][4]《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18、726、756页。
    [3]《政府公报》,民国三年二月四号,第627号,第1页。
    [5]《我对于筹办各县自治的忠告》(1921年1月21日),《阮啸仙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页。
    [6]黎文辉:《中国地方自治之实际与理论》(1935年),《民国史料丛刊》第79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第68页。
    [7]王奇生:《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55-556页。
    [8]王先明:《历史记忆与社会重构——以清末民初“绅权”变异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10年第3期。
    [9]宫内肇:《清末民初广东地方自治与地方精英》,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工作报告,2011年,未刊稿。
    [10]费孝通:《乡土重建》,《民国丛书》第三编,第14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第47-48页。
    [11]科大卫:《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乾隆《新宁县志》卷2《礼乐》,《故宫珍本丛刊》本,第33页。
    [13]道光《新宁县志》卷4《舆地略》,《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本,第50页。
    [14][17][18]《浮石赵氏族谱》(光绪刻本),《乡俗记》,第30、30、38页,藏台山市档案馆。
    [15][19][21][23]光绪《新宁县志》卷8,《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本,第252、251、388、369页。
    [16]常建华:《清代宗族“保甲乡约化”的开端——雍正朝族正制出现过程新考》,《河北学刊》2008年第11期。
    [20][22][24]光绪《新宁县志》卷14《事纪略下》,《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本,第322、324、328页。
    [25][26][27]李平书:《宁阳存牍》,光绪二十四年刻本,藏台山市档案馆。
    [28]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9][30][31][32][33][37]赵天锡:《赵鲁庵先生集》,第11-12、185、200、219、2、198页,民国五年刊本。
    [34]醴:《奉裁安良局决无恢复理由》,《新宁杂志》1910年第16期,第16页,藏台山市档案馆。
    [35]纵耶二郎:《庚戌以前之过去观》,《新宁杂志》1911年第1期,第6页。
    [36]Stephanie Po-Yin Chung, Chinese Business Groups in Hong Kong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 China, 1900-25,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p.38.
    [38]《新宁绅商力争分割县治电广东》,《申报》1906年7月16日,第3版。
    [39]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3页。
    [40]《地方自治研究所先从广属开办》,《申报》1908年7月23日,第2张第2版。
    [41][51][55]覃寿堃:《新宁自治研究所同学录叙》,《榕园杂稿·杂文》,第26、26、26页,铅印本,刊行年份不详,藏台山市档案馆。
    [42]震:《敬告自治职各员》,《新宁杂志》1910年第23期,第2页。
    [43][56]《浮石赵氏族谱续编·行谊记》,民国铅印本,藏台山市档案馆。
    [44]邱捷:《黄景棠和他的〈倚剑楼诗草〉》,《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6期。
    [45]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18-619页。
    [46]张赛群:《南京国民政府侨务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第19页。
    [47]余觐光:《余公云眉家传》,《珠峰漫稿初集》,民国铅印本,第12-13页,藏台山市档案馆。
    [48]蒋祖缘、方志钦:《简明广东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08页。
    [49]刘玉遵、郑德华、成露西:《华侨、新宁铁路与台山》,广东华侨历史学会编:《华侨论文集》第1辑,第313页。
    [50]《宁人对于覃令解任之感情》,《新宁杂志》1910年第12期,第13页。
    [52]刘小云:《汇答海内外赞助本社诸同志书》,《新宁杂志》1909年第17期,第2页。
    [53]刘小云:《新宁杂志序例》,《新宁杂志》1909年第1期,第5-6页。
    [54]覃寿堃:《新宁杂志发刊词》,《新宁杂志》1909年第1期,第2页。
    [57]谭国渠、胡百龙、黄伟红主编:《台山历史文化集》第六编《台山侨刊乡讯》,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第22页。
    [58][62]《送马醴馨之美序》,《新宁杂志》1912年第25期,第63-66、63-66页。
    [59]刘小云:《香港商务公所添设图书部宣讲部俱乐部之理由》,《新宁杂志》1909年第30期,第6页。
    [60]冯自由:《海外各地中国同盟会史略》,《革命选史》第4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68页。
    [61]梅乔林、李绮庵:《开国前美洲华侨革命史略》,丘权政、杜春和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32页。
    [63]梅伟强、张国雄主编:《五邑华侨华人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63页。
    [64]黄铁民:《珠峰漫稿序》,《珠峰漫稿初集》,民国铅印本。
    [65]张石朋:《西宁市瑞应高等小学堂上课演说词》,《新宁杂志》1909年第4期,第43页。
    [66]覃寿堃:《送张石朋游缅甸》,《榕园杂稿·诗》,民国铅印本,第4页。
    [67][72]余觐光:《论新宁宜行自治制以期社会之进化》,《新宁杂志》1909年第4期,第2-4、6-7页。
    [68][70]马醴馨:《论新宁学务不振之原因》,《新宁杂志》1909年第1期,第25-26页。
    [69]马醴馨:《论新宁学务不振之原因》,《新宁杂志》1909年第2期,第15页。
    [71]《覃明府演说词》,《新宁杂志》1909年第3期,第15页。
    [73]余觐光:《书覃大令寿堃筹办县属各处团勇章程后》,《新宁杂志》1909年第1期,第10-14页。
    [74][78][80][81]《榕园杂稿·批示类》,铅印本,刊行年份不详,第11-15、8、10、11页。
    [75]《新宁自治研究所开学覃邑侯演说词》,《新宁杂志》1909年第23期,第27页。
    [76]《上覃明府筹备地方自治永久经费折》,《新宁杂志》1909年第33期,第17页。
    [77][79]《禀请变卖王侯祠祭田另行置产生息充作中学经费之禀词》,《新宁杂志》1910年第14期,第15、16页。
    [82]黄石严:《针宁疾论》,《新宁杂志》1909年第37期,第1页。
    [83]戆客:《论新宁自治公所之成立》,《新宁杂志》1910年第10期,第4页。
    [84]《看看安良局绅竟如此下场矣》,《新宁杂志》1910年第11期,第30页。
    [85][86]记者某:《论覃令去任与新宁地方政务之关系》,《新宁杂志》1910年第11期,第8、11页。
    [87]记者某:《宁人对于覃令解任之情感》,《新宁杂志》1910年第12期,第10页。
    [88]戆客:《论新宁人对于周令之希望》,《新宁杂志》1910年第15期,第3-4、6页。
    [89][94][100]纵冶:《对于六月廿五日集会之感言》,《新宁杂志》1910年第18期,第2、3、5页。
    [90]亚董:《对于安良局盘踞文昌宫之感言》,《新宁杂志》1910年第8期,第3页。
    [91][93]纵耶:《论安雅报所载新宁阖邑绅民告白》,《新宁杂志》1910年第14期,第3、4页。
    [92]《学宪牌示:新宁县举人温宗义等呈劝学所总董串同作弊由》,《新宁杂志》1909年第9期,第22页。
    [95]醴:《奉裁安良局决无恢复之理由》,《新宁杂志》1910年第16期,第14页。
    [96]李培均:《斥陈师洛等妄控擅拆公局之无理》,《新宁杂志》1910年第18期,第16页。
    [97][104]钟冶二郎:《宁人对于周令撤任之感情》,《新宁杂志》1911年第3期,第3、3页。
    [98]纵耶二郎:《庚戌以前之过去观》,《新宁杂志》1911年第1期,第10页。
    [99]醴:《因六月廿四日会议事论新宁迩来之民气》,《新宁杂志》1910年第18期,第22页。
    [101]港商叶寿山来稿:《对于吾宁绅界之希望》,《新宁杂志》1910年第30期,第7页。
    [102]道潮:《与宁阳公报论自治事务所之权限》,《新宁杂志》1910年第35期,第5页。
    [103]馨:《斥宁阳公报之二》,《新宁杂志》1910年第33期,第29页。
    [105]毓:《乡团謄言》,《新宁杂志》1911年第10期,第13页。
    [106]钟冶二郎:《宁邑自治之忠告》,《新宁杂志》1911年第29期,第1页。
    [107]旅仰光林觐廷来稿:《再告广海自治体同职员》,《新宁杂志》1911年第21期,第12页。
    [108]余觐光来稿:《敬告获海镇同胞兴办团练书》,《新宁杂志》1911年第29期,第6页。
    [109]《照录筹建中学公所决议案》,《新宁杂志》1911年第25期,第39页。
    [110]《补录县城初四以前各情形》,《新宁杂志》1911年第31期,第21-22页。
    [111]《新宁光汉支社开办简章》,《新宁杂志》1911年第33期,第15页。
    [112]《组织县参事会章程》,《新宁杂志》1911年第33期,第17页。
    [113]友夔:《论新宁反正后之秩序紊乱及其整理之必要方法》,《新宁杂志》1911年第31期,第15页。
    [114]刘栽甫:《狂言》,《新宁杂志》1912年第25期,第1页。
    [115][129]钟冶二郎:《共和中之新宁》,《新宁杂志》1913年第1期,第2、3页。
    [116]《新宁县知事兼警察长钟毓元布告》,《新宁杂志》1913年第6期,第16页。
    [117][120]钟冶二郎:《县自治会之未来观》,《新宁杂志》1913年第8期,第1、2-4页。
    [118][124]谔少年:《县会又纠举专审员矣》,《新宁杂志》1913年第27期,第6、5页。
    [119]《咨请县知事实力禁赌案》,《新宁杂志》1913年第26期,第22页。
    [121]谔少年:《对于正式县会之箴言》,《新宁杂志》1913年第12期,第2页。
    [122]谔少年:《对于梁金源撤任查办案而唤起各方面之注意点》,《新宁杂志》1913年第15期,第3-4页。
    [123]谔谔:《呜呼曾丁桥之禀留与纠举》,《新宁杂志》1913年第19期,第6-7页。
    [125]震雷:《论议会之谈话会》,《新宁杂志》1913年第23期,第2页。
    [126]愚公:《咄咄海晏镇自治会》,《新宁杂志》1912年第22期,第1-4页。
    [127]愚:《朂本邑各区自治会》,《新宁杂志》1912年第27期,第6页。
    [128]《海晏自治会议事之始声》,《新宁杂志》1913年第26期,第36页。
    [130]钟冶二郎:《对于港商调停三合案之感言》,《新宁杂志》1913年第20期,第1-4页。
    [131]旅日厘埠宁阳商众刘朴生等寄稿:《闢四邑旬报之谬妄》,《新宁杂志》1910年第21期,第7页。
    [132]《廿八日会议之详情》,《新宁杂志》1911年第33期,第19页。
    [133]多情:《朂港商电攻黄绍宪之坚持》,《新宁杂志》1914年第13期,第2页。
    [134]钟冶:《呜呼谭溪堡吞匿防费之绅商》,《新宁杂志》1911年第6期,第1-2页。
    [135]冷:《对于广海反对黄梦醒之评论》,《新宁杂志》1912年第5期,第1页。
    [136]《请看指驳荻海镇存著堡耆民余受和等之诉词》,《新宁杂志》1913年第26期,第79页。
    [137]《请看六村沙坦市区长陈振汉诬捏之荒谬》,《新宁杂志》1913年第26期,第81-82页。
    (责任编辑:高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