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日本侵华史研究:一个粗略的回顾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抗日战争研究》 张振鹍 参加讨论

近代中国曾饱受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凌和压迫,这个过程从中英鸦片战争起,持续了百年有余。这期间列强对华侵略形势历经变化,几个主要国家大多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分别扮演过主角;而从总体侵华力度之强劲、发展势头之迅猛上看,从侵华野心之大、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之深重上看,第一号主角当属日本。日本在世界列强对华侵略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日本侵华史研究应当是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篇章。
    近代中日关系史从一个方面来说基本上就是日本侵华史。从19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与中国订约建交起,70多年间两国交往就国家关系来说,基本上是侵略与被侵略、反侵略的关系。不能说这期间日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侵略,更不能说每一个人都是侵略者;但从日本的国家行为上看,它对中国的重大决策几乎全都是为了侵夺中国,它在中国以及在国际上涉及中国的各种重大活动也都是为了侵夺中国,这已为历史事实所证明。近代日本对华关系的基本点是侵略,主导面是侵略,日本侵华史是中日关系史从一个方面最本质的概括。
    回顾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几乎每一次重大事件之后都有人对该事件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反思中的总结也就是一种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日本侵华史的研究是与日本侵华事实的发生以俱来的。这种近期事件的研究在历史实感上有其优势,但在资料的使用上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有人重视起较远的日本侵华事件的研究,即研究昨天、前天以至更久的日本侵华事件。这是历史的反思走向深化,也是日本侵华史的研究成为科学。到抗日战争前,这种研究已有相当的成果,一时出版了不少日本侵华史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有两部,一部是王芸生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共7卷,天津大公报社1934 年出齐)(注:修订版1979年由三联书店开始出版,增加第8卷“1920 -1931年中日关系大事记”,1982年出齐。),另一部是王信忠的《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1937年4月出版); 前者是通史性的,后者为专题研究,两者都在学术上达到相当水平,直到现在都还为研究者所必须参考。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出版45年后,王芸生追述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编写此书“乃出于一片忧国之情”。(“修订导言”)所谓忧国之情,就是对日本侵略危机的忧愤,这是当年研究日本侵华史的人普遍共有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两国的地位、情况、相互关系的形势等都发生变化,但人们研究日本侵华并未忘怀这忧国之情,而且又增加了一层惕厉之心。这样,以史为鉴,以史为戒,就成为日本侵华史研究的一大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日本侵华史研究在中国近代史受到空前重视、近代史研究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起步并渐渐成长起来。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压迫是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发展近代史需要发展外国侵华史研究,外国侵华史本身也需要研究,于是包括日本侵华史在内的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便被提上日程。但在最初的十多年间,由于重点在揭露美国的侵略,日本侵华史研究显得很次要,甚至被视为附属于美国侵华史,早年发表的一些文章,如尚钺的《甲午战争中美帝帮助日本侵略中朝的检讨和教训》(《光明日报》1950年11月18日)、丁则良的《三国干涉还辽时期美帝怎样助日侵华的》(《进步日报》1950年12月23日)、钟华的《“二十一条”交涉中美帝助日侵华史实》(《进步日报:史学周刊》第39期,1951年10月4日)、 沈自敏的《美帝国主义是“九一八”事变的预谋犯》(同上第61期,1952年3月7日)及《美帝国主义是“九一八”事变的帮凶》(第88期,1952年10月4日)等等, 都是力图在日本侵华的重大事件中突出美国。此时日本侵华史研究引起较多关注的是甲午战争,这大概是因为这次战争是日本侵华史中的一大里程碑,它使中华民族感到创巨痛深,不能忘怀。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相继出版有《历史教学》月刊社编《中日甲午战争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1954年出版)、贾逸君著《甲午中日战争》(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出版)、郑昌淦著《中日甲午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陈伟芳著《朝鲜问题与甲午战争》(三联书店1959年出版)、戚其章著《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等。超越甲午战争题材的著作有张雁深的《日本利用所谓“合办事业”侵华的历史 》( 三联书店1958年出版),对1895-1931年间的中日“合办事业”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有孔经纬的《1931年至194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历史研究》1961年第3期)、 黄时鉴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和内蒙古反动封建上层的“自治”独立运动》(《内蒙古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等。
    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中日关系史研究同许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一样基本陷于停顿,70年代初出版过少数不由个人署名的关于甲午战争日本侵略的知识性读物,如“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及“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别编写的《甲午中日战争》(分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及吉林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等。
    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拨乱反正,各项事业相继勃兴,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研究也因多方面条件逐渐成熟而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
    首先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或涣散了的有关教学、研究机构重新恢复,被迫离开专业岗位的教学、研究人员重新展开工作;在此基础上许多地方又陆续扩充或增设了一些有关的研究机构,不断培养、成长起一批批新的研究力量。这些力量散布在全国各地各部门,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些省市地方社会科学院的相关研究所及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的有关系、所里,以中国近代史或日本近代史研究为依托,专攻或兼攻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有人才可以办成事业,有人就可以办成事业,近20年来正是靠着这些力量打开了日本侵华史研究的一块块阵地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