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日本侵华史研究:一个粗略的回顾(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抗日战争研究》 张振鹍 参加讨论

甲午战争是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但谈这场战争决不能仅谈中日,还必须谈到朝鲜,朝鲜是甲午战争一个重要因素:战争是因朝鲜而起的,在朝鲜爆发的,然后又有一些激烈的战斗是在朝鲜土地上进行的,结束战争的条约第一款就是关于朝鲜,如此等等,可以说朝鲜是甲午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有一些论文阐述这方面的问题,如南昌龙的《甲午战争与朝鲜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4期)、 张恒礼的《评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 张振鹍的《中日甲午战争与东亚》(《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 此文收入《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一书时题目改为《甲午战争--一场东亚地区性战争》)等。与此有关还出版了两本专著,即戴逸、杨东梁、华立著《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出版)及王如绘著《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 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前者涉及面较宽,后者在主要利用中文资料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个朝鲜因素,是一部颇见功力之作。朝鲜之所以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一个因素,根源于中国与朝鲜间长期存在的“宗藩关系”,这是一个应当研究的问题,但迄今对中国学者多少还是一个禁区,在各种论著中往往只能点到为止;倒是一位韩国留学生金在善的一篇硕士论文《甲午战争以前中朝宗藩关系和中朝日对朝鲜藩属问题的争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简要而无所回避地研究了这个问题。
    甲午战争的结局对中国、日本及整个远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日关系、欧美列强与中国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及其在中国、在远东的相互关系的新调整。有的学者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日本调整了对华策略,丁名楠的《甲午战争到日俄战前日本对俄决战“国策”指导下的侵华策略》(《东岳论丛》1981年第5 期)论述了此时日本对清政府及清统治者的种种“亲善”及拉拢等活动。
    关于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参加对中国的侵略的研究,有王魁喜的《义和团运动时期日本的侵华政策》(《东北师大学报》1987 年第2期)、穆景元的《日俄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始末》(《锦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等等。
    甲午战争后十年日本在我国领土上掀起了一场对俄国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相互争夺中国的土地和利权、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战争。战争以前,日本与俄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和朝鲜(所谓“满鲜问题”)发生尖锐矛盾;战争以后,日本大力巩固并发展在东三省南部的势力(所谓“满洲经营”),并走向与俄国勾结以共同抵制美国。对这一段复杂变幻的国际关系中日本侵华的种种活动,学者们从多方面进行了考察、探索,如研究日俄战争前及战争中的情况的有关勋夏、万安中的《试论日俄战争前俄日对中国的争霸》(《史学月刊》1994年第3期)、 董小川的《“满鲜互换主义”试析》(《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刘永祥的《试论日俄战争中日本对华谋略》(《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4期)、张志强的《日俄奉天会战对沈阳之劫掠述实》(《辽宁师院学报》1983年第5期)、马赫的《日俄战争及其争夺抚顺煤矿的真相》(《社会科学通讯》1983年第4期)。 赵云鹏的《关于〈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的若干问题》(《东北沦陷史研究》1997年第4 期)一文揭示日本在对俄战争胜利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东三省事宜条约》的情况及订约后日本的种种违约侵权行为。关于日本在东三省南部的侵略扩张,有王贵忠的《中日安奉铁路交涉》(《沈阳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第4 期)、王永涛、李莉的《安奉铁路交涉始末》(《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3期)、 佟静的《略述中日安奉铁路纠纷之始末》(《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4期)、 高永一的《“间岛问题”的始末》(《延边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等。关于日本为巩固、 发展在东三省南部的势力而发生的对美斗争、对俄勾结,有陶文钊的《日美在中国东北的争夺(1905-1910)》(《世界历史》1996年第1期)、 石楠的《美国与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第二次日俄密约的签订》(《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2 期)、余绳武的《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4 期)、王学良的《1910年东北发生鼠疫时中美与日俄间的政治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等。
    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顷刻间清王朝被推翻。这时,由日本在华浪人出面,在军部一些激进侵华分子的支持下策划“满蒙独立”,王树才《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首次尝试--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4 期)对这件事做了详细的探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得到“天赐良机”在中国推行大侵夺,由此出现了4年多日本在华势力的大膨胀。 这期间的主要事件有:出兵山东,与德国交战(这是日俄战争10年后又一次在中国领土上发动的战争),夺取利权;提出“21条要求”;以对华借款及订立军事协定以控制中国。这些都成为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发表了许多论著,有周武、陈先春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史林》1992年第3期)、 黄尊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齐鲁学刊》1984年第3期)、《1914 年日军在山东的不法行为述论》(同上,1995年第6期)、《1914 -1922年日本在山东的非法贸易和走私活动》(同上,1994年第6期)、 宋志勇的《1914-1922年日本在山东的军政殖民统治》(《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1期)、黄尊严、 王涛的《日德胶澳之战与中日“行军区域”问题交涉》(《齐鲁学刊》1997年第6期)、 米庆余的《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的背景》(《历史教学》1982年第6期)、 郎维成的《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二十一条要求》(《东北师大学报》1984 年第6期)、崔丕的《也谈日本的大陆政策和“二十一条 ”要求》(《 世界历史》1986年第3期)、 龚炳南的《“二十一条”最后通牒的时限》(《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 赵映林的《绝密的〈二十一条〉是谁泄露的》(《民国春秋》1993年第3期)、 章伯锋的《“西原借款”与日皖勾结》(《历史研究》1977年第6期)、 裴长洪的《西原借款与寺内内阁的对华策略》(同上1982年第5期)、 《西原借款与中国军阀的派系斗争》(《河北学刊》1983年第4期)、 赵占伟的《论西原借款在日本对华侵略中的特殊作用》(《史学月刊》1997年第2期)、 李永昌的《关于1918-21年中日“共同防敌”问题》(《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第2期)、 张惠芝的《浅析〈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出笼和实施》(《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等。 一战期间日本侵华的许多活动都是通过同皖系军阀的勾结而实现的,日本与皖系军阀的关系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勾结的典型。关于这个问题,章伯锋写过专文《皖系军阀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 后来又发表专著《皖系军阀与日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对双方的关系做出全面的论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