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我们提到的官方对官督商办的态度,正反映了自林则徐提出官督商办模式后,近半个世纪官方办企业方针的实质。对官方重视官督商办的表现,我们也应当从两方面看问题,也就是要以政府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为原点来看问题。首先必须承认,在现实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官督商办经营形式的存在与消失,无非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的一种反映。甲午战前,可以说是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的政策占上风,它强调官方在直接调节经济生活方面的地位,而官督商办企业在这个时期的大量存在,正是官方参与经济调节、干预经济生活的产物。当时航运业和矿业中的洋务企业刚刚问世,国民参与企业投资的意识尚处于蒙胧状态,一些特定的经济领域和经济行为,必须由官方参与才能正常运转。甲午战后,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的观点占了上风,它主要强调官方在间接调节和从外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地位,而商办企业在这个时期完全取代了官督商办企业,也是不同类型经营形式的企业,一起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之,甲午战争后,由于官督商办经营形式自身的致命弱点,由于商办企业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官督商办经营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客观经济环境,也就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这里我们就一定历史时期来作客观的评价,林则徐倡发的官督商办模式,对19世纪80年代以前清政府经济变革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永远载入史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