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晚明海洋意识的重构(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参加讨论

与之相联系,社会变迁相伴而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多方面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晚明社会面貌光怪陆离,发生了重大改观。由此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促使全国市场迅速形成以后,扩大到世界范围成为必然,并推动中国主动地走向世界。在全球市场初步形成过程中,外银通过繁盛的海上贸易流入中国,完全奠定了白银在全社会作为普遍流通主币的地位。白银货币化成为晚明国家与社会变迁与转型的重要标志。原有国际贸易关系重组,海上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是中外双重变迁的反映。晚明国家与社会的一切变化,包括明朝人海洋意识的重构,都是内外交汇大变局下形成的。
    本文可以归纳以下两点认识:
    第一,万历年间修撰的《东西洋考》中的东西洋概念,是官方允许贸易的东西洋贸易范围的海域划分,并不是晚明人对于东西洋的完整认识,只是当时狭义的东西洋概念。日本是“东矿西珍”所谓“矿”的主要来源之一,且相对美洲白银,日本对中国来说是首先出现的白银资源,私人海上贸易与葡萄牙在澳门经营的对日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萧基《小引》基于晚明人对于东西洋的完整认识,所云“东矿西珍”,遂使东洋彰显出来,可以作为广义的东西洋概念。
    第二,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贸易商品结构演变,乃至晚明人海洋意识中东西洋位置转换的背后推力。晚明与明初海上贸易商品结构比较,西洋变化不大,东洋变化重大,主要是东洋的矿产开发,导致大规模白银流入中国,从而在晚明海上贸易中凸显了东洋。从明初郑和下西洋后西洋的凸显,到晚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迁后东洋的凸显,呈现出海上贸易从西洋向东洋重心转变的态势。追寻晚明商品结构变化与“东矿西珍”背后的推力,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结构的变迁。通过考察东西洋两个贸易区域的维度关系,以及晚明与明初两个不同阶段的贸易商品的变化,印证了这些变化与明代白银货币化有着直接的关联,白银货币化显示出中国国家和社会变迁与世界变革紧密联系。伴随白银货币化进程同步的,是晚明海上贸易进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白银需求态势,这也与中国商品大规模开发生产密切相连。中国先有自身的白银货币化进程,才产生对于白银的强劲需求,紧接着依托自身商品的发展潜力,丝瓷等跨洋远播,吸引了大量外银的流入,遂使白银成为晚明流通领域主币的地位得以稳定延续。白银货币化这一历史性变化,是不可逆转的,直至1935年,中国的白银作为主币才退出历史舞台。
    在16世纪、17世纪全球化开端时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晚明人海洋意识的重构,国际贸易新的商品结构“东矿西珍”的形成,可以作为国际海上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明代中国参与了波澜壮阔的全球化进程的历史见证。
    ①张燮:《东西洋考》,中华书局,1981年,第11页。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前有萧基、周起、王起宗三序。萧基,字大美,又字汝城,江西泰和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漳州府推官(萧彦:《掖垣人鉴》,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8页)。
    ②参见万明:《释西洋:郑和下西洋深远影响的探析》,《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4期。
    ③山本达郎(《东西洋とぃり称呼の起源に就ぃこ》,《东洋学报》第二十一卷一号,1933年)、宫畸市定(《南洋を东西洋に分つ根据に就ぃこ》,《东洋史研究》第七卷四号,1942年)、洪建新(《郑和航海前后东、西洋地域概念考》,《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1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沈福伟(《郑和时代的东西洋考》,《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2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刘迎胜、陈佳荣(《东洋与西洋的由来》、《郑和航行时期的东西洋》,《走向海洋的中国人》,海潮出版社,1996年)讨论重心均为东西洋的分界。
    ④马欢著,万明校注:《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海洋出版社,2005年,第50页。
    ⑤张燮:《东西洋考》,中华书局,1981年,第102页。
    ⑥马欢著,万明校注:《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海洋出版社,2005年,第50页。自郑和下西洋以后,西洋的概念就开始发生演变(万明:《释“西洋”--郑和下西洋深远影响的探析》,《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4期)。虽然在晚明文献中形成了以文莱划界的东西洋主流认识,但在明末记载中仍见有用明初东洋概念的,如吕毖《明朝小史》卷17《崇祯纪》中以爪哇为东洋:“爪哇国古名阇婆自古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地广人稠甲兵为东洋诸番之雄”,即为一例。
    ⑦《明太宗实录》卷58:“东洋冯嘉施兰土酋嘉马银等来朝,赐钞币有差”,永乐四年八月丁酉,第848页;卷82:“赐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及于阗、东洋等处使臣”,永乐六年八月癸卯,第1108页;卷110,赐“东洋冯加施兰、吕宋国”使臣,永乐八年十一月丁丑,第1411页,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
    ⑧《明太宗实录》卷89:“浙江定海卫百户唐鉴等亦追至东洋朝鲜国义州界”,永乐七年三月壬申,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第1184页。
    ⑨黄省曾著,谢方校注:《西洋朝贡典录·自序》,中华书局,1982年,第5页。
    ⑩参见黄省曾著,谢方校注:《西洋朝贡典录》,中华书局,1982年,第44~47、50~54页。
    (11)参见万明:《释“西洋”-郑和下西洋深远影响的探析》,《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4期。
    (12)张燮:《东西洋考》,中华书局,1981年,第102页。
    (13)张燮:《东西洋考》,中华书局,1981年,第1~10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