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30页;阿·克·穆尔撰、郝镇华译:《一五五○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1页。 (27)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26-328页。 (28)有关元朝对也里可温教的优待政策,参见陈垣:《元也里可温教考》第六一八、十章,收入《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陈垣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22、24-27页。 (29)陈垣:《元也里可温教考》第十章,收入《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陈垣卷》,第25页。 (30)参见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草原帝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99页。 (31)参见徐苹芳:《元大都也里可温十字寺考》,收入《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纪念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第309-316页。关于教堂地址另有两说:一是张星烺先生认定:“约翰新教堂在宫门前一箭之地,当即在新华门附近。”这里是元宫城的南门崇天门。参见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2册,北平:辅仁大学1930年版,第115页。中华书局版删去此注。二是日本学者佐伯好郎提出是在元大都宫城的北门厚载门外。参见佐伯好郎:《支那基督教の研究》第2册,东京:春秋社1943年(昭和十八年),第369页。 (32)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参见朱谦之:《中国景教》,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7-183页;江文汉:《中国古代基督教及开封犹太人》,上海: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第118-119页。 (33)参见阿·克·穆尔著、郝镇华译:《一五五○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第342-354页。 (34)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14、376-381页。 (35)参见《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陈垣卷》,第45页。 (36)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31-332页。 (37)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40-341页。 (38)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41-346页。 (39)有关鄂多立克东生平,参见何高济译:《海屯行记、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32页。另参见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4页。方豪以“和德里”名之。 (40)何高济译:《海屯行记、鄂多立克东游录、沙哈鲁遣使中国记》,第79-81、81-82、82-83、83、84、85-87页。 (41)有关马黎诺里生平简介,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46-349页。马黎诺里生卒年均不详,1357年他仍存活于世。 (42)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50、353、358-369页。 (43)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54页。 (44)白佐良、马西尼撰,萧晓玲、白玉崑译:《意大利与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页。 (45)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54页。 (46)伯希和:《唐元时代中亚及东亚之基督教》,原载1914年《通报》,中译文收入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69页。 (47)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375页。 (48)日本学者岩村忍曾对元朝以前欧洲人有关东洋的知识做过论述,参见岩村忍:《十三世纪东西交涉史序说》,东京:三省堂,昭和十四年,第1-58页。 (49)相关研究参见周宁:《契丹传奇》,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222页。 (50)参见Jonathan D.Spence: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China in Western Minds,New York:W.W.Nortn & Company,199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