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张居正与“俺答封贡”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 其其格 参加讨论

“俺答封贡”始于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这是明史和明代蒙古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宣府、大同、山西和延绥、固原、宁夏、甘肃长达数千里的长城线上,昔日血肉横飞的厮杀,为和平贸易所取代。蒙汉人民友好相处,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俺答封贡的实现,自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但作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内阁辅臣之一--张居正,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明自英宗以后,北方的蒙古诸部落不断进入长城杀掠。嘉靖中期,蒙古“俺答独盛”〔1〕,成为北方边塞的一大威胁。
    但是,战争并不能解决蒙古内部客观存在的经济和政治问题。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游牧经济的单一性,草原上“人不耕织,地无他产”〔2〕。釜锅、绢帛等全依赖中原供给。据史料记载, 当时蒙古牧民无锅,“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火以为食”。俺答也说,“生齿日多”,由于“各边不许开市,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段布难得”〔4〕。而明军在冬春时节的烧荒等策略,也给当地牧民的生活带来灾难。俺答虽强,但内部矛盾重重,东部的土蛮和西部的吉能都可能与之抗衡,为了控制各部,“永长北方”〔5〕,政治上就需要得到明朝的支持。俺答汗作为一个政治家,看到了与明朝和好通贡的利害,于是不断遣使求贡。
    俺答从嘉靖十七年起就多次遣使求贡。明朝一概予以拒绝。大同巡抚龙大有甚至斩杀俺答的使者以邀功。至于最高统治者明世宗朱厚熄则认为“夷狄无信”,根本不考虑俺答的请求。他对神仙方术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国家政事的关心,日事斋醮,幻想通过方术得长生。严嵩就以其精心撰写的青词和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世宗宠信,专擅朝政。由于皇帝昏溃,奸臣当道,明朝的长城防务废弛。当时就有人说:“我边关臣,因循怠慢,城堡不修,甲信不利,军事不操习,甚至富者纳月钱而安闲,贫者迫饥寒而逃窜。边备废弛,绥急何恃。”〔6〕边备的溃败,使得数十万边兵不堪一击,根本无法抵御每次拒贡以后俺答的报复行动。俺答横行塞上,如入无人之境。1550年甚至发生过几乎动摇明朝统治的庚戌之变。
    连年战争,给双方都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明军“捣巢”、焚毁牧场,给蒙古一些部落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而蒙古的入犯,也常常使自己蒙受损失。“如隆庆元年,老把都、土蛮纠犯蓟东,则棒椎岩千骑一时落岩而死;俺答父子深犯石州,则人马道死万数”〔7〕。 而明朝的损失则尤为严重,居住在长城沿线的广大汉族人民,多次遭受洗劫和抢虏,“三军暴骨,百姓流离,城郭丘墟,刍粮耗竭,边臣首领不保,朝廷为旰食”〔8〕。连年战争,明朝的军费也大得惊人。 有史料记载:嘉靖三十年(1551年)“诸边费六百余万”〔9〕。 自嘉靖二十九年十月至三十一年正月,“自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例,新增二百四十万有奇,修边、振济诸役又八百余万”〔10〕,而当时户部每年收入只有二百万两,到隆庆初年,才增到二百五十一万两。明朝的财政也出现了危机。因此,明蒙战争的结束,蒙汉关系的改善,已成为蒙汉双方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势在必行了。
    
    隆庆元年,张居正入阁。尽管当时他仅仅是群辅之一,作为明代第一流的政治家,他立即将整饬北边防务提到日程上来。
    张居正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当今之事,其可虑者,莫重于边防;庙堂之上,所当日夜图画者,赤莫急于边防,迩年以来,虏患日深,边事久废。”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提出要“赫然奋发”,自强图治。他批驳了当时一般人所谓的明朝的兵力,给养不足,无得力将帅的论调,认为这些“不足患也。夫兵不患少而患弱。今军伍虽缺,而粮籍具存,若能按籍征求,清察隐占,随意募补,着实训练,何患无兵?捐无用不急之费,并其财力,以抚养战斗之士,何患无财?悬重赏以劝有功,宽文法以伸将权,则忠勇之夫,孰不思奋,又何患于无将?”张居正认为,明朝的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只要“皇上急先自治之图,坚定必为之志,属任谋臣,修举实政,不求近功,不忘有事,熟计而审行之。不出五年,虏可图矣。”而首先应着手处理的当务之急,“莫要于选择边吏,团练乡兵,并守墩堡,令民收保,时简精锐,出其空虚以制之,虏即入犯,亦可不至太失。”张居正提出:“伏乞敕下戎政大臣,申严军政,设法训练,每岁或间岁,季冬农隙之时,恭请圣驾,亲临校阅,一以试将官之能否,一以观军士之勇怯,有技艺精熟者,分别赏,老弱不堪者,即行汰易。如此,不惟使辇毂之下,常有数万精兵,得居重轻驭之道,且此一举动,传之远近,皆知皇上加意武备,整饬戎事,亦足以伐狂虏之谋,销未萌之患,诚转弱为强之一机也。”〔11〕这段精辟的论述,充分显示了一个卓有见识的政治家对边防问题的见解。
    在明朝的内阁中,首辅说了算。这时的张居正还只是一般辅臣,内阁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高拱。高拱也很重视边防,且很注重边吏的才干。他曾说:“二三十年来,边关多事,调度为难,所宜需其才,然后可以济事。”〔12〕因边关多事,他请增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由侍郎而出任总督,又由总督调回兵部任职,“中外更番,边材自裕”〔13〕。张居正与高拱配合默契,认真执行高拱的方针,调遣优秀将领充实北边防务。与此同时,又分别情况,制定正确的方针:对西北主封贡,对东北主攻占,对介于东西之间为京师屏障的蓟镇则主固守;而在西北达成封贡之前,仍以攻占为主。史载:“居正用李成梁攻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14〕张居正着力保护他们,“事与之商榷,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15〕。隆庆四年,在他努力下,又调方逢时和王崇古为大同巡抚和宣大总督。这些人有见识,有才干,在明朝的边吏中并不多见。此后,明北边的防务开始转弱为强,长城防务得到了改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