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明史》卷249,第21册,第6443页。 (17)康熙《叙州府志·叙永厅志》卷2,第370页。 (18)康熙《叙州府志·叙永厅志》卷1,第357页。 (19)康熙《叙州府志》序,第2、6、14页。 (20)乾隆《乾州志》卷1;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丛刊》本,第40册,第1065页。 (21)乾隆《乾州志》卷1;第1067页。 (22)乾隆《乾州志》卷1;第1070页。 (23)乾隆《乾州志》卷2;第1095页。 (24)陈宏谋:《请分厅疏》,乾隆《莲花厅志》卷8上,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 (25)乾隆《莲花厅志》卷1。 (26)光绪《清会典》卷4。 (27)周询:《蜀海丛谈》,1935年撰,1948年单行本。 (28)乾隆《莲花厅志》卷1。 (29)乾隆《甘肃通志》卷3。 (30)嘉庆《直隶叙永厅志》卷47。 (31)嘉庆《四川通志》卷首之3。 (32)乾隆《清会典》卷8《户部·疆理》,《四库全书》本,第619册,第106页。 (33)《世宗实录》卷136;《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8册,第742页。 (34)嘉庆《清一统志》卷417;四部丛刊本,第152册。参见嘉庆《四川通志》卷5。 (35)真水康树认为直隶厅制度在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形成,根据是《清实录》记载的该年二月庚戌云南省改广南府、永北府、蒙化府、景东府为直隶厅之事。但是,改广南府为广南直隶厅的方案还没有实施,乾隆旋于次年又批准保留广南府。因此,广南府实际上并没有降为广南直隶厅。其次,永北、蒙化、景东三府,在明代均为土府,康熙年间改土归流,设“掌印同知”管府事,下无属县。因此,这三个府虽有府的名称,而实际上等同于直隶厅。改为直隶厅后,仍各设掌印同知一人。由此可见,此次改置只是使这三个政区名实相符,在乾隆三十五年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府被降为直隶厅。 (36)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52,(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2册,第926页。 (37)《世宗实录》卷147;《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8册,第830页。 (38)《世宗实录》卷142;《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8册,第788页。 (39)乾隆《莲花厅志》卷1。 (40)乾隆《莲花厅志》卷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