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2册,第176页。 (53)严复:《与伍光建书》(1906年10月18日),英文未刊稿,转引自皮后峰:《严复大传》,第312-313页。 (54)《与张元济书》十六,严复:《严复集》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53页。 (55)郑孝胥、严复:《郑苏盦严又陵酬和近作》,《东方杂志》第5年第7期(光绪三十四年)“文苑”,第1-2页。 (56)黄克武:《走向翻译之路:北洋水师学堂时期的严复》,李建平主编:《严复与中国近代社会》,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年,第203页。 (57)《〈英华大辞典〉序》,严复:《严复集》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53页。 (58)颜惠庆:《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第73页。 (59)樊洪业:《从科举到科学:中国本世纪初的教育革命》,《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年第1期。 (60)《交学部本日贵部奏请派员会考游学毕业生折》,《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3册,第176页。 (61)《电六北京(八月十一日午后九点十分)》,《申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二日,第三版。 (62)《附学部原电》,《申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七日,第五版。 (63)《沪道复学部电(为代禀严复婉辞襄校试卷事)》,《申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七日,第五版。 (64)1906年至1908年间,严复在家书中多次谈到“肺气不舒”的状况,如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九日(1908年10月3日)《与夫人朱明丽书》十七,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744页。 (65)《学部等奏会考游学毕业生情形折》,《政治官报》折奏类,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第26号,第214页。 (66)严修本日日记中也有“严几道正自沪……到署”的记载,严修:《严修日记》第3册,第1420页。 (67)《与夫人朱明丽书》八,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738页。 (68)《与夫人朱明丽书》九,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739页。 (69)《与夫人朱明丽书》十,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739页。 (70)荣庆:《荣庆日记》,第121页。 (71)严修:《严修日记》第3册,第1420页。 (72)《学部等奏会考游学毕业生情形折》,《政治官报》折奏类,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第26号,第214页。 (73)严修:《严修日记》第3册,第1420页。 (74)严修:《严修日记》第3册,第1420页。 (75)严修:《严修日记》第3册,第1421页。 (76)荣庆:《荣庆日记》,第120页。 (77)根据《考试游学毕业生名单》计算。 (78)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4册,第185页。 (79)《学部奏会考游学毕业生事竣折(并单)》,《政治官报》事由类,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四日,第342号,第265页。 (80)严修:《严修日记》第3册,第1480-1481页。 (81)严修:《严修日记》第3册,第1481页。 (82)《与夫人朱明丽书》十七,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744页。 (83)《与夫人朱明丽书》十六,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744页。 (84)江庸:《趋庭随笔》,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64页。 (85)《严复日记》,严复:《严复集》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481页。 (86)皮后锋:《严复大传》,第316页。 (87)刘真主编:《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第2册,第807-809页。 (88)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4册,第211-212页。 (89)《与夫人朱明丽书》二十六,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751页。 (90)《学部奏派考试游学毕业生各科襄校官折》,《政治官报》折奏类,宣统元年八月二十八日,第703号,第445页。 (91)如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严复在南京参加出洋赴美留学生考试阅卷事宜,见《与甥女何纫兰书》十四,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836页;再如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三日,严复代江苏提学使陈伯陶拟出洋考试布告,见严复:《严复集》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47-250页。 (92)《本部章奏:议复北洋大臣奏请予詹天佑等四员出身折》,《学部官报》第24期,光绪三十三年五月,第196-198页。 (93)《本部章奏:奏请钦派大臣会同核定游学专门各员折(并单)》,《学部官报》第70期,光绪三十四年十月,第1-2页。 (94)《请奏赏给严复进士出身(南京)》,《申报》,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二日,第一张第四版。 (95)《江督端(方)奏选用道严复请赏给进士出身折》,《直隶教育杂志》光绪三十四年第6期(总第70号)“奏章”,第6-7页;《江督请给严复进士出身原奏(北京)》,《申报》,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四日,第一张第五版。 (96)据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光绪十八年(1892年)“海军保案免选知府,以道员选用”(严复:《严复集》第5册,第1548页)。这一“侯选道”的身份,在学部历届奏请严复担任学部襄校官的奏折内均有提及,而且一直伴随严复,此时获奖进士出身。 (97)《尚书梁敦彦等会学部奏会同核定游学专门人才折(并单)》,《政治官报》折奏类,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十日,第804号,第187页。 (98)《与张元济书》十八,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廿六日,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555页。 (99)黄克武:《走向翻译之路:北洋水师学堂时期的严复》,李建平主编:《严复与中国近代社会》,第204页。 (100)《严复日记》,严复:《严复集》第5册,第1504页。 (101)《与夫人朱明丽书》四十九,严复:《严复集》第3册,第768页。 (102)王澈:《宣统二年归国留学生史料》,《历史档案》2002年第1期。 (103)归国留学生参加还是不参加学部考试也能体现他们对清政府的态度。参加过第六届学部考试的朱葆勤(子勉)谈到,晚清参加学部考试的归国留学生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存心做官的,以学法政者为最多,约占全都百分之五十;第二类是想得一相当地位以便于谋事的,以学实科者为最多,约占全部百分之四十几;第三类是已经参加中国同盟会,为避免反动派的注意以便从事革命活动的,约占全部百分之几”(朱子勉:《参加清末留学生考试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委员会:《广州文史资料》第10辑,该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63年,第120页)。 (责任编辑:刘晓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