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陆心源学术成就述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浙江学刊》 张勤 邵雪荣 参加讨论

二、撰写题跋,精于校勘
    陆心源收藏之富,撰述之多,为晚清所罕见。张舜徽先生认为他“撰述虽博,而要以校书为最精”(注: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第559页。)。这从《潜园总集》中众多群书题跋、序记可见一斑。 如《仪顾堂题跋》(以下简称《题跋》)16卷和《仪顾堂续跋》(以下简称《续跋》)16卷,各有317条和307条雅杂抄本、刊本、影印本的跋与后记等,意专群籍,名迹碑版,“刻源流,收藏姓氏,剖析异同,如指诸掌”(注:《仪顾堂题跋·潘祖荫序》,见《仪顾堂题跋》,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这是陆心源在“富拥百城”的收藏,以及深识宏览四部七略、百宋千元的学识积累上的又一力作。
    (一)考源流、录板式、收藏姓氏
    《题跋》与《续跋》都详载所收书籍的刊刻源流、该本板式与作者姓名,有的将字体大小、版心所刻文字、有否刻工姓名、何字顶格、何处空格等一一写明,即使未见其书,亦可想见其格式。同时为取信于人,并方便读者查阅,还经常注明资料的出处。如《题跋》卷一《六经图跋》中,不仅有作者姓名:“宋杨甲撰,毛邦翰补”,还告诉读者杨甲写过《棣华小稿》,见于岳珂的《tīng桯史》及《四川通志》;毛邦翰是衢州江山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乾道初官抚州学教授、终于转运判官,并指出这些都可参见《浙江通志》。
    (二)补书缺、正讹误、敢下断语
    陆心源的博物赡闻,使他在读书、题跋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书中内容的脱漏错误、体例的不完善、标准的不统一等等。于是他不再满足于誊录笔抄,开始了极耗心力,极需耐力,极需魄力的校勘历程。
    首先,他在题跋中补充了各书遗缺的内容。如《题跋》卷五《宋元学案跋》,补充了《安定学案》中论及的潘及甫的生平,尤其是他在庆历中登第后的历官情况与他爱书如痴的表现。在《续跋》卷十四《影元抄玉山名胜集跋》中,陆心源分别指出此本与玉山草堂本、九卷本、玉山佳处九卷本相比,脱漏了好几首诗文,如良琦、顾瑛、于立七首,袁华七律一首等,并据实区别对待,有的依类补入,对已刻于鲍渌饮所辑《玉山逸藁》的则不再录。
    如果说补充书中所缺需要对书的内容深入全面地了解,需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那么从书中查找差错就更需博闻缀学,更需要锐利的目光和出色的判断能力。
    由于印刷、出版水平的限制,古书在抄写、刊刻过程中,脱字、错字现象较为严重,常常使人产生歧义和误解。针对这种情况,陆心源的校勘做得十分细致。在《题跋》卷十《许昌集跋》中,将旧抄本与汲古阁刊本两两相校,认为刊本远不及抄本,“夺亦复不少”。于是自卷一起分卷细列脱误字,十分详尽。
    几书相校,考证作者生平、书中人物事迹的例子也不少。如上文提到的《六经图跋》的作者杨甲,在《宋元诗会小传·顾起元序》中被误认为是一介布衣,实际上杨曾为文林郎,因对策不合上意,又遭人诬陷,才隐居灵泉山。又如《续跋》卷八《两浙金石志跋》称该志卷六载有宋张南轩手书《孝经》碑款,“题熙宁壬子(1072)八月壬寅书……”,而据《朱文公集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载,张南轩卒于淳熙七年(1180),时年48岁。因此他应生于绍兴三年(1133),上距熙宁壬子有六十二年,壬子这年不仅张南轩未生,其父张浚(1097~1164)也还没有出世。陆心源校勘的精到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题跋中还经常贯穿着陆心源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比如他认为同治《乌程县志》于寓贤传中增加南宋秦九韶传的做法不可取。因为秦九韶虽然在数学上颇有贡献,但其人贪暴,品德极差。他引用了《刘后村集》卷八十一中的有关内容,证明秦九韶为人不孝不义不仁不廉,“通国皆谓其人暴如虎狼,毒如蛇蝎,奋爪牙以搏噬,鼓唇吻以中伤,非复人类。”(注: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三)》卷81,见《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上海书店1989年3月出版。 )甚至于对得罪他而出逃的亲生儿子,也千方百计地搜寻,抓到后竟将其小腿折断。从中可见陆氏将道德品行放在多么重要的地位上!
    其实,看上去到处挑毛病的陆心源,对前人的成果是十分珍惜的,所持态度也多是肯定的。在《题跋》和《续跋》中,肯定各书的语句随处可见。《题跋》卷一《宋刻玉篇残本跋》中的“宋本流传日少,小学书尤不易得,譬之残、断璧,弥足珍耳”;卷三《通历跋》中的“唐人著述传世日希,未可以残缺废也”;卷十六《临淮王李光弼碑第三跋》中的“此碑……直足以正史之误”。《续跋》卷六《元椠辽史跋》中的“若非此本仅存,则文义终不可通,疑团终不可释……诚史部中难得之秘笈也”;卷十四《元椠元文类跋》中的“五本之中以西湖本为最,此则又西湖本之最善者也”等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陆心源正是本着对古籍的重视,使各书的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才不遗余力地去完善它们,用心良苦,无需赘言。
    《题跋》受到“七百年来未有此作”,隐然与“黄伯思、洪景卢相推许”(注:陆心源:《仪顾堂续跋·序》。)的高度赞誉。正因《题跋》的成功,陆心源才仿洪迈《容斋随笔》不断推出续作之例,撰成《续跋》。从上面几个方面来看,张舜徽称赞陆心源的校勘功夫,是很有些道理的。而陆氏的这一长处,对他从事补史修志工作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