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两个“联合政府”主张之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国档案》 毛磊/宋斌文 参加讨论

二、罗斯福“联合政府”构想产生的原因
    罗斯福作为一位资产阶级的政治家,能够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有所批评,并要求组织包括共产党在内的“联合政府”,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美国的根本利益。罗斯福在制定其外交政策时,首先是从美国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当时,美国对华政策有双重目标,即近期和远期目标。其近期目标是希望中国各党派联合起来,牵制日本在远东势力,通过中国战场的作用,使美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美国人的生命牺牲,打败日本”。(注:《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598页。)在日本尚未无条件投降以前,如果中国由于国共关系的恶化,爆发内战,势必延长日本法西斯的寿命,美国为消灭日本就要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其远期目标是希望战后建立一个稳定的“统一的、民主的、强大的”中国,以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并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关于这一点,罗斯福在1943年11月给蒙巴顿的信中说得比较清楚,他说:“有五亿中国人站在我们这一边,这在紧接着战争结束以后的时期,是非常有用的。”(注:罗斯福致蒙巴顿函(1943年11月8日),转引自《十字军》第148页。)美国对华政策的另一个远期目标是利用战时合作的有利时机,促使中共加入蒋介石领导的“联合政府”,通过联合政府这种方式达到扶蒋限共的目的,以亲美的政权遏制苏联战后在远东的扩张。1943年3月罗斯福在与艾德礼的谈话中清楚地表明了这层意思:“在我看来,在我们与苏联发生任何冲突时,中国无疑会站在我们一边。中国将成为远东抵消苏联势力的平衡力量。”(注:《艾登回忆录》第65页。)如果国共关系处理不好,中国就可能爆发内战,罗斯福担心苏联会因此而进入中国,美苏必然要发生冲突。1943年9月,罗斯福在与副国务卿韦尔斯的谈话中就流露出对上述情形的担忧,他说:“日军打败后,国共可能爆发内战,苏联可能站在共产党一边干预,而西方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因此被迫站在另一边干预。到那时,我们将看到西班牙内战中,我们经历的情形,不过规模更大,危险更严重而已……”(注:《转折的一年--赫尔利使华与美国对华政策》第44页。)有鉴于此,罗斯福才提出“联合政府”的构想,认为它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佳方案,可以达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多重目的。对此,毛泽东也曾评价道:“罗斯福总统在世时,……为了美国的利益,他没有帮助国民党以武力进攻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014页。)这一点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第二,对国共双方情况的深入了解。罗斯福很注意对中国情况的了解。早在他第二任期一开始,他就派卡尔逊到中共领导的根据地作“探求事实”的旅行。卡尔逊写了很多关于中共“奇迹”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告诉罗斯福“援助中共将有助于打败日本,并获得中国最生气蓬勃和最进步的组织的友谊”。罗斯福读了这些报告后,承认卡尔逊的报告激起了他的想象力。(注:《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第24页。)对照他后来的言行,这“想象力”恐怕就是与中共建立联系,利用中共压迫国民党改革并利用中共力量抗击日本。总之,卡尔逊的信,使罗斯福对中共的情况有所了解并对中共有较好的印象。在这一时期,罗斯福还读了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且很快就成了“斯诺迷”。在此后的几年中,罗斯福经常邀请斯诺讨论中国政治问题。(注:《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第25页。)据斯诺回忆,“罗斯福早在1942年就知道蒋政权缺乏人民一致和热情支持,而且首次谈到了在经济上支援中国游击根据地问题。”可见卡尔逊和斯诺的文章对罗斯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使他较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实情。
    抗战后期,罗斯福通过高斯负责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和史迪威司令部的大量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情况的了解。高斯和史迪威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情况特别是对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无能有相当的了解。在他们的领导下,美国年青的外交官如戴维斯、谢伟思等人在1943年初至1945年初给美国国务院写了大量的真实反映国共实际情况的报告。这些报告对美国国务院和罗斯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对罗斯福“联合政府”构想的产生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三、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政治倾向。罗斯福是真诚的民主主义者和杰出的现实主义政治家,这决定了他在某种程度上对共产党人采取较宽容的合作态度。他曾说他自己属于“中间偏左”阶层。这个从他执政时期的内外政策中得到了证明。应该说罗斯福是当时很有远见有进步倾向的政治家。关于这一点,无论斯大林还是中共中央都曾给予较高的评价。斯大林说:“罗斯福是一位果断刚毅的政治家”,“在现代一切资本主义世界首脑中,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华的人物”,“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注:《斯大林文选》第3页。)罗斯福逝世后,中共《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分别发表社论,高度评价罗斯福,说他“忠实地继承了华盛顿、杰斐逊、林肯以来最优秀的民主传统,从他开始执政时候起,一直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争取自由的精神和一切反对民主的敌人作了坚决而不倦的战斗”,“罗氏在美国是一面民主的旗帜,是美国各阶层反对法西斯反人民民主的合作的象征。”罗斯福的民主主义倾向使他从感情上对蒋介石政府独裁专制和腐败无能深深不满,他的现实主义倾向使他不能不正视中共力量,从而在调处国共关系时能采取较灵活务实的做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