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人入居澳门前侵占我国“南头”考实(2)
(三)中国文献对葡人设殖民据点的记载 中国作为被侵扰方,在明朝官员奏章、传记、地方志等文献中更有刻骨铭心的记载,只是使用地名不同,用的是“南头”岛屿或“屯门海澳”。嘉靖时任给事中的王希文奏文称:“佛郎机……虏掠男妇,设栅自固,火铳横行”(注:转引自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版),《官守篇·重边防以苏民》,页19。)。成书于万历年间的《殊域周咨录》中说:“佛郎机……残暴残虐,遗祸广人”,主张“所造垣屋尽行拆毁”。那么这个“设栅自固、火铳横行”,“所造垣屋”的地方在哪里呢?省、县地方志都说在东莞南头。据嘉靖版《广东通志》记载:“佛郎机素不通中国,正德十二年,驾大舶突至广州澳口。铳声如雷,以进贡请封为名。……抚按查《会典》,无旧例,不行,遂退泊东莞南头,径自盖房树栅,恃火铳自固”(注:(明)黄佐:《广东通志》,卷66,《番夷》。)。《广东通志》事纪还说他们“后谋据东莞南头”(注:《广东通志》,卷7,《事纪五》。 )。嘉靖三十一年中举的叶春及编写的《顺德县志》何鳌传说:“佛郎机以入贡为名,两台(施按:指广东巡抚、按察使)不许,遂治区脱(施按:即瓯脱,指葡人在海疆擅筑堡垒)东莞之南头”(注:(明)叶春及:《顺德县志》,卷7,页11~12。), 也点明葡人在“南头”占有殖民据点。清康熙时钦差杜臻巡视过澳门,在其《闽粤巡视纪略》中写道:“正德中,佛郎机国称朝贡,阑入东莞南头、树栅而居……多为不法”。乾隆间,澳门海防同知印光任等《澳门纪略》中也言及葡人“退泊南头,树栅自固”(注:转引自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版),《官守篇·重边防以苏民》,页39。)。清代前期,郭文柄修《东莞县志》卷14《外志》称:“正德十一(施按:应为十二)年,佛郎机夷人始入广州,谋据邑南头,副使汪鋐逐之”。从“逐之”看葡人并不止在图谋,有已占据的意思。 以上是一种记载体系,以下是另一种体系。 明万历五年评事陈文辅《都宪汪公遗爱祠记》不称在南头而说在“屯门海澳”:“近于正德改元,忽有不隶贡数恶夷,号为佛郎机者,与诸狡猾凑杂屯门、蔡涌等处海澳,设立营寨,大造火铳为攻战具,占据海岛,杀人抢船,势甚猖獗。虎视海隅,志在吞并,图形立石。管辖诸番”(注:收录于嘉庆本《新安县志》,卷23,《艺文二》。)。设立营寨、制造武器、图形立石等必须在陆地,在水上是办不到的,当然要“占据海岛”的据点。但这个海岛叫什么没有明言。到了清代地方志追述前代之事时,往往只片面称葡人“占据屯门海澳”而漏言占据海岛。如《新安县志》卷11《寇盗》称:“正德十二年,番夷佛郎机入寇,占据屯门海澳”;卷10《名宦汪鋐》:“正德十六年任巡视海道,番夷佛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道光版史澄《广州府志》卷38介绍汪鋐生平事迹中,也称“占据海澳”。 以上所引明清史料,在叙述同一历史事件时,使用着两种不同的地名。 所谓“退泊”于南头,“治区脱”于南头,“谋占邑南头”,“阑入东莞南头……而居”,都说明同一个情况:葡人占据南头为据点。那么,结合“占据海岛”一语,这个“南头”该是何地?与并存的“屯门海澳”是何关系?首先,应从南头、屯门地名地点的变迁和人们交叉使用新旧地名考察。屯门之名始起于唐代在今珠江口虎门外南头半岛上设海防单位的屯门镇。五代南汉时继设。宋、元改镇称寨,地名如旧。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因合并到固戍寨而取消。十七年建城又设寨,改名南头寨。从此地名也随之改为南头,“屯门”地名就专用在今九龙新界的屯门地区,迄今600多年如此。但是,改名后, 人们有时仍交叉称呼旧地名,造成混乱,使不了解地名和地点变迁的后人互相交混。如现在不少书刊、文章把唐宋元历代屯门也指在明代洪武十七年以后的地点已变的屯门上。 现在一般对南头的地理概念,是指明代的南头城,今之南头区或扩大指南头半岛。有一本专门介绍该地情况的《南头风情》说:“南头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地处珠江口东岸,南临深圳湾,同香港九龙新界隔海相望。南头半岛紧接南头城,沿西南方向伸出在珠江口的前海和后海之间,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2-7 公里”(注:《南头风情》(深圳海天出版社,1990年版),页1。)。 笔者三至南头半岛南山和赤湾港,此说无误。南头成名,源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今地建南头城,以供“守御千户所”驻扎,是一军事要塞。“为什么叫南头呢?据民间相传,认为此城西南向海而建,城南有南山,山下有南山村、南园村,而城正在山头上,故名南头”(注:《南头风情》(深圳海天出版社,1990年版),页10。余绳武主编《十九世纪的香港》(页3 )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亦称洪武二十七年,故邢凤麟《深圳城市史》页10所称“洪武十七年(1384年),恐误。)。然而,如果把1518年后葡萄牙人侵据的“南头”指在这个南头,那就会犯具体情况不作具体分析的错误。 落实“南头”地望出现的误区 南头地名,实际有多指,在明代除通常用于指海防要塞南头寨、城池南头城、陆城南头半岛、县城南头镇、港湾南头澳等外,也可泛指南头寨防务地区,这点往往为常人甚至史家所忽视。明代书籍记事简略,又缺具体注释,而且存在上述多种表述葡人占据该地的方式,以致使后世中葡关系史、澳门史作者难以下笔。他们对“南头”地名,有的回避使用而用外国翻译地名;有的使用了不加注释,任读者自去猜测;有的含糊地指一概位,不明具体何地;有的误注,张冠李戴。最为常见的失误有以下几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