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代社会变动和京师居住格局的演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郭松义 参加讨论

三、汉族商民进入内城和旗民混居局面的出现
    其实,真正体现满汉分居政策失效的应是大批普通汉人重新进入内城,以及八旗人群不断地离迁,而促使此情况发生的,则是经济或生活方面的原因。京师内城号称四十里(41),是一座占地广阔的大城市,但城里交通并不方便,特别东西城之间,因有皇城阻隔,人们来往常得绕道而行。统治者为了安排旗民的生活必需,选择与满人关系密切、曾流寓于关外的山东登莱籍人管理井屋,负责送水,还准其开设碓房,加工漕粮以供旗人食米(42)。但是人们的生活需要并不止于这些。而按规定,在城旗人除了选官和吃粮当兵,是不许从事其他行当的,于是便由汉族商贩或手艺人来填补缺口。在当时,由于旗人有固定的季米月饷,生活比较稳定,少数中上层人士,生活更加优裕,所以购买能力亦相对较高。这又成为商贩们觊觎的对象,千方百计地想加以占领。两者既互有需求,汉人进入内城亦是迟早的事了。
    就笔者所见资料,至少在康熙初中期,已有不少商贩进入内城从事买卖活动。成书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金鳌退食笔记》描述称:“紫禁城外,尽给居人……凡在昔时严肃禁密之地,担夫贩客皆得徘徊瞻眺于其下”。(43)又有人说:“康熙三十八年,崇文门内东四牌楼地方,生意最盛”。(44)文中指的东四牌楼生意,即是隆福寺庙会。稍晚,有人列举京师庙市,最盛者7处,其中3处在内城,即每逢朔望的北药王庙(安定门内西),逢七逢八西城大护国寺和逢九、十之东城大隆福寺市。每集“俱陈设甚夥,人生日用所需,以及金珠宝石,布匹绸缎,皮张冠带,估衣骨董,精粗毕备”。(45)虽说只是集市,但买卖量极大,已是内城旗人乃至外省来客离不开的消费市场了。
    不仅如此,汉人商贩活动还深入到内城核心区的紫禁城外皇城一带,除前述《金鳌退食笔记》所言外,康熙五十四年(1715)有官员在给皇帝的密折中特别提到有的商人因相中此处商机,竟于紫禁城外地方开设下榻店房,接待“天下各省之人”,此举奉朱批令九门提督会同有关部门商议具奏,(46)可并无实际效果。雍正时,护军统领常色礼说,皇城内既有不少真正开店铺之商人,同时也混杂了不少“各地无业民人,恶劣不肖之徒”,他们白日于路街贸易,晚间则租房盘桓,给治安造成隐患。为此,他奏请朝廷敕令有关衙门颁例:凡有商民住皇城者,需有包衣所属佐领、管领、骁骑校等作保,无保者一律不准居住。(47)及至十年(1732)经八旗都统衙门等议准:“商民人等除在东安门、西安门内路旁支伞作书场茶社者毋庸禁止外,其玉河桥以东团殿、白塔寺等处,街道既狭,且于紫禁城相近,应严行禁约。”(48)通过八旗都统衙门议准的规定,商民人等在皇城周边开铺设摊,从事商业买卖,除少数限于街道狭窄者外,已是合理合法的了。
    按照笔者推测,汉族商贩进入内城,开始当以小商小贩为主。他们白天进城,走串于各旗人居住街巷,挑担推车叫卖蔬果烟酒以及各种生活日用品,到傍晚闭城前返还,歇宿于各关厢附近。随后便发展为租宿旗人房舍,不再在外城、城内往来奔波了,上述的某些记载,亦多少提供了这样的一些信息。既然商贩们可租房停留歇宿,那么进一步便可开铺设店了。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刘小萌教授曾根据康熙《万寿盛典图》揭明了当时开设于内城的铺市场面。根据店家内招幌,仅西直门至西华门之间,就有杂货铺、烟铺、药铺、香料铺、蜡烛铺、颜料油漆店、点心铺、酒店、菜局即菜铺、布店、洗染店、成衣局、钱庄、银局、首饰金店、古董店、当铺、大车店、刻字铺、木匠铺、箍桶铺、车铺、煤铺、熟皮铺、毡子铺、粮店、肉店、水果店、鞋店、棉丝店等各种行当的铺号。很多还标明了店号名称,如大兴号、泰和号、正元号、新丰号、天成号、广源号、正源号、广聚号、通裕号、仁德堂、萃生堂、杏仁堂、聚宝斋、胜兰斋、天宝斋、露香局、甘露局、华国楼等。除坐商,沿街还有挑担、推车的小商贩。(49)《万寿盛典图》描绘的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各界为庆贺皇帝六十寿诞而展示的热闹场景,但同时显示此时的内城已是商铺林立,摊贩苦力来往街头,旗民混杂相处,两者已难以分开了。
    在这些进入京师内城的百姓中,还有很多是从外地州县乃至隔省而来的。下面是笔者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经眼抄录的一些例子:
    1、冯国良,山东人,康熙年间来京贸易,其儿孙在南池子开设茶馆。(50)
    2、杨绩熙与妻褚氏,直隶密云人,乾隆元年来京居东城府学胡同,训蒙为生。(51)
    3、李大,直隶雄县人,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上京,在西安门内南府地方租寇姓房子居住。(52)
    4、刘士秀,直隶沧州人,乾隆二十二年雇给西四牌楼承泽当铺打更。(53)
    5、郝立良,山西祁县人,与表甥冯二,同乡崔得仁、段大,在朝阳门内竹竿胡同开设粮铺。(54)
    6、江万和,江苏通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九月进京,在新街口大街行医绘画为生。(55)
    7、郝永玙,山西介休人,在东四牌楼开香铺生理。(56)
    8、张元白,山西翼城县人,在东四九条胡同外开粥铺,有帮工同乡石一元。(57)
    9、傅□发,山西徐沟人,在鼓楼南开成衣铺生理。
    10、张定,山西太原人,借住傅□发房,在其铺外做悖悖卖。(58)
    11、侯大,直隶清苑人,在京住大历胡同。(59)
    12、郝金贵,山西人,在西华门外开设万顺号油盐铺。(60)
    13、孙住儿,山东平阴人,乾隆四十七年进京,在东安门外锡蜡胡同给郎中苏姓家喂马。
    14、孙凤冲,山东平阴人,孙住儿父,在东四会成银号做厨子。
    15、王永茂,江苏元和人,刻字手艺,在东安门外烧酒胡同胡佩和作坊做活。(61)
    16王明,直隶静海人,与妻张氏,子大保,住地安门外银锭桥。(62)
    17、任永发,山西文水人,在德胜门内开德隆木厂生理。(63)
    18、姜大,直隶河间人,与妻贾氏来京住干面胡同,度日艰难。(64)
    19、杨七,山东德州回民,在东直门内手帕胡同卖羊肉生理。(65)
    20、孔大,山西平遥人,在西单牌楼北开永泰轩茶馆生理。(66)
    21、侯思科,山西平遥人,在东直门内四眼井开茶铺生理。(6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