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代吏胥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 王雪华 参加讨论

二、吏胥之地缘关系
    地缘是因出生、成长于同一地域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地缘、职缘都是类血缘的组织形式。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地缘关系是血缘关系的投影,“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26)。在明代中晚期的官场中,吏胥因血缘和地缘结成的关系网络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京师大小衙门中,其吏胥多为浙东绍兴人。据万历时期地理学家王士性言:“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其儇巧敏捷者,入都为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27)“越”指绍兴一府八县。万历朝举人沈德符说:“(京官)一入衙门,则前后左右皆绍兴人,坐堂皇者如傀儡在牵丝之手,提东则东,提西则西。”(28)万历四十年,吏部文选司主事董应举上疏条陈铨政九事,其中多款事涉吏胥,他说:“吏部当该书办,独浙人为之,或仍本贯,或冒北籍,俱以农民私相引授,胶固盘结,牢不可破。于是本部堂二月有条禁冒籍吏役之疏,欲令四司当该,皆拣两考实历,不许私引,已得旨矣。而是月即有稽勋司侍亲科当该吴应祥私引扬王庭、验封司实拨科革出当该徐继仕私引潘鹤龄。”(29)其时,吏部的当值书吏都是浙江人,他们为延续地域小集团的利益,便在同乡间私自袭替,暗中接受了并不合乎条件的继任者的顶首银两,这类事情竟是“牢不可破”,可知浙江籍吏胥在京城衙门经营已久,已形成地缘优势。在中央各衙门中,尤其是户部多吴越之人,天启时期广西布政使谢肇淛说“今户部十三司胥算,皆吴越人也”(30),此前沈德符也说到“户部胥吏,尽浙东巨奸”(31),这应与吴越地少人多、精于计算、师徒相传等因素有关。据清朝乾嘉时人昭梿的看法,此事与明代万历时期的大学士朱赓有关,在朱赓执政时,“各部署书吏,尽用绍兴人,事由执政,莫不由彼滥觞,以至于今,未能已也”(32)。朱赓是绍兴府山阴县人,昭梿认为,在朱赓主政的万历中期,京师官署多用绍兴书吏,此习俗遂沿袭至清代。《民国萧山县志稿》也记载,万历时期绍兴人多奔走京师,他们“图为幕宾,为掾房,为仓场,为库务、巡、驿、尉、簿之属,岁以千计”(33),可见绍兴人乐于迁徙,到京师谋生者众多,其就职范围颇广。
    明代中晚期的京师衙门除多用绍兴人为吏胥外,也有同一官署的书吏被某省同乡垄断的情形。对此,嘉靖朝吏部尚书许讚批评说:“人之常情,孰不庇其乡里,孰不庇其亲戚。党与多则弊端滋,耳目广则关节易。若使一司之吏,尽用一省之人,或六七人,或十余人,自然有坏事体。”(34)在中央各衙门书吏任用中,旧吏将缺位卖与同乡、亲属,以致一个部门中全用一省之书吏,乡党之间自然更便于联络感情,相互庇佑。由此也可知,并非只有绍兴籍书吏盘踞衙门的情况。
    至清代,京师衙门吏胥多为绍兴人的情形并无大的改观。顺治初年,当朝廷派往各地榷关的差官一出,必定要招募数十名书吏,结果是“绍兴棍徒,谋充书吏,争竞钻营”(35)。在乾隆朝京师的工部衙门,“部中书办籍隶绍兴者多”(36)。乾隆四十三年,刑部挖改城票骗银案的涉案书吏冯士杰,也是“籍隶浙江绍兴”(37)。光绪间因索贿被长官革究、反过来却请御史将其长官劾倒的户部银库书吏史恩涛,亦绍兴人。据记载,史恩涛任户部经承六年,家赀数十万,其房屋连亘,院落数层,日有伶人为其烧烟,饮食精致,烹饪豆腐用鸭汤煨入味后,再以金华火腿屑作寿字,饮酒则用陈年绍兴酒,可见其生活奢华,且饮食习惯保持着浙绍之风(38)。嘉道时期思想家包世臣也说,曾有中央部臣提出,六部经承,“皆绍兴客户,盘踞为奸”(39),招权太重,建议将他们都驱赶回籍。清代中晚期有一首竹枝词言:“部办班分未入流,绍兴善为一身谋。得钱卖缺居奇货,门下还将贴写收。”(40)说到京师六部绍兴书吏善于谋划,生财有道,还在家里请有贴写相助。这些都一如咸丰朝有经济之才的官员金安清所说:“向年六部胥人皆绍兴籍,自明即然。”(41)近代名士、山阴人李慈铭也说:“吏皆四方游民无籍者充之,而吾越人更多。”(42)近代学者夏仁虎在记清末北京风俗时写道:“都中土著,在士族工商而外有数种人皆食于官者,曰书吏,世世相袭,以长子孙。其原贯以浙绍为多,率拥厚资,起居甚侈。夏必凉棚,院必列磁缸以养文鱼,排巨盆以栽石榴。无子弟读书,亦必延一西席,以示阔绰。讥者为之联云:‘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其习然也。”(43)其中论及书吏中绍兴人居多,他们“世世相袭”,因此,相对其他地域的人而言,浙绍人更具习吏的地域优势。
    与京城衙门多绍兴籍吏胥、幕宾的情形相一致,清代京畿附近寄居着一批绍兴人。如林清的父亲林先就是由绍兴迁来顺天府大兴县黄村宋家庄定居,充任黄村巡检司书吏,其父死后,林清继任黄村书吏,后转赴江南丹阳县衙充任长随(44)。户部银库吏史恩涛也是绍兴人,其索贿一事案发后,他“惟恐递解回籍,则都中狡窟不能守,因冒籍涿州”,这样当他禁羁一年释放之后,仍能往来京城和涿州之间,“豪富自如”(45)。雍正二年浙江巡抚黄叔琳在上奏中说到京师“各部书吏绍兴人冒籍顺天等处”(46),说明顺天府所属县聚集着很多绍兴人。雍正年间,世宗痛恨幕宾、讼棍为害朝政,将京城的师爷赶至顺天府涿州县,该县城外遂形成大绍村、小绍村,寄居着大量绍兴人(47),在这个绍兴人寄居之地,应该也会吸引到京城吏胥往来或居住于此。
    绍兴人同乡意识浓厚,绍兴籍吏胥既来自同一地域,就会有同乡间的活动,用以联络感情,相互帮扶。清代辽宁朝阳县的绍兴书吏和幕友,就在其任职的朝阳县捐资修建了绍兴庙,他们“系清初浙绍人随县尹”而来(48)。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中元日,朝阳县的绍兴人都要举办盂兰会,焚香致奠,敬礼神明。这也是远在异乡的绍兴人交流情感、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
    吏胥既多绍兴人,又子弟相承,呈现出血缘和地缘因素交织在一起的职业特点。有了这种血缘和地缘紧密连接的纽带关系,吏胥可以相互援手,互通声气,同进同退,在官府构成一种政治性力量。当然,这只是吏胥关系网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组织形式还是业缘共同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