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代吏胥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 王雪华 参加讨论

四、结语
    清代吏胥以血缘、地缘、业缘乃至趣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与政治利益集团。在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署中,吏胥多为父子兄弟相承袭,他们不但久于其职,世守其业,而且即便离役,也能把持“缺底”,以“缺主”的形式继续操纵用人,最终使吏胥的选用变成赤裸裸的“权力继承”。这种血亲之间的顶职行为,破坏了吏职任用的公平性,阻碍了吏胥群体素质的提高,成为吏胥任职制中的一个毒瘤。吏胥的任用还体现出地缘性特点,在京师衙门,浙江籍尤其是绍兴人充斥于吏胥职位中,他们更具地域优势,以致盘踞衙门,结成牢不可破的“绍兴人脉”关系。吏胥也有着较为广泛的业缘关系网络,某些吏胥在州县作奸犯科案发后,能转入府城衙门继续为吏,在知府衙门事发则转入道员衙门,在道员衙门事发则进入督抚衙门,直至潜入京城,上下级衙门的吏胥之间往往相互庇护。吏胥有共同的行业神崇拜,有入会、办会的仪式以及建祠立碑的行为,借助这类血缘、地缘和业缘纽带的助力,他们可以在官场互通声气,相互援手,同进同退,结揽把持。对利益的追求是他们结成政治联盟最为重要的出发点。当然,在官员队伍中也有同年、同乡、师生等关系纽带,官员也有各自的利益集团,但它显然与吏胥的情形有所不同,朝廷对官员的管理也更为严格,其制度设计更为周密,官员任职必须回避本籍和亲属,虽然也有结党营私者,毕竟难以在血缘和地缘方面形成突破口。
    鉴于吏胥讲究乡党戚谊,其袭替往往在血亲间进行,有自己的利益共同体,故而朝廷上下有“无封建之国,有封建之吏”、“绅无世家,官无世职,而胥吏承袭遍及天下”的巨大忧虑,各种官私文献中频繁出现对吏胥群体的激烈批评意见,官府也屡加禁革,却并无成效。
    对这种现象的担忧和抨击当然值得充分重视,事实上它也是清代政治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但是,我们对此还需辨明其另一个层面,即从制度设计的公正性和吏胥的合理诉求方面再加分析与评估,也就是说需要一个评判的标准。首先,如果从吏胥自身的角度考量,他们之所以固守血缘、地缘、业缘等纽带关系,是要获得来自群体内部的支持和庇护,以保持其利益,这也是对朝廷五年即役满离职规定的一种否定,其实正是朝廷忽略了吏胥合理的利益诉求,未给予其应有的上升空间,才迫使他们从制度外寻找出口,牟取不当利益。其次,由于吏胥有其遭受社会主流意识歧视之处,他们才会努力寻求各种社会关系并隶属于它,以弥补心理落差,消减官府和社会舆论给予的轻贱色彩,而各种纽带关系越多,其内部的凝聚力就越强,也就能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取得社会制度不曾赋予的某种程度的个人尊严。当我们从上述两个层面进行考察之后,就有可能正确评估掌握话语权的君主和官僚士大夫的批评意见,在吏胥群体的不当利益追求与合理诉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而不致顾此失彼。
    注释:
    ①参见赵世瑜:《吏与中国传统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05页。缪全吉:《清代胥吏概述》上、下,载(台湾)《思想与时代》1965年,第128、129期。周保明:《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第169页。加藤雄三:《清代の胥吏缺取引につぃて》(一、二),載《法學論叢》第147卷第2號、第149卷第1號。
    ②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三《吏胥》,《四部丛刊》本。
    ③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七《治道》,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十之三九,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⑤《元典章》卷十二《吏部六·吏制·司吏》,元刻本。
    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胥吏》,载《黄宗羲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3页。
    ⑦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一《郡县论九篇》,载《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第16页。
    ⑧《明神宗实录》卷五八四,万历四十七年七月己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
    ⑨侯方域:《额吏胥》,载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
    ⑩陈宏谋:《在官法戒录》序,清同治七年(1868)楚北崇文书局刻本。
    (11)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论吏道》,中华书局1959年,第182页。
    (12)《清宣宗实录》卷三二七,道光十九年十月庚辰,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13)潘鸣皋、徐燮棠案,参见《清宣宗实录》卷二一四,道光十二年六月己亥。
    (14)方濬颐:《世吏世役说》,载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二十八,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15)包世臣:《小倦游阁集》卷三《说储缘起》,清包氏小倦游阁钞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