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吏胥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3)
三、吏胥之业缘关系 业缘是指因从事同一职业而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血缘意识和地缘意识的泛化,吏胥通过职业活动也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络。在清代各级衙门中,吏胥人数众多,所办事务类似,有共同的利害存在,而且上下级衙门之间有垂直的行政联系,在频繁的公务往来中容易产生私交。以清初上海县衙门的书吏姚廷遴为例,康熙四年(1665)大年初六,松江知府的差役来县署要该县应差图分册等,知县便命工房吏姚廷遴接待府差,并与他商议对策。康熙三年,姚廷遴到苏州了解杉炭价格,事情结束后,特意借道松江,拜访了松江府工房吏周奕甫。姚廷遴常与抚院、道、府、镇江将军、海防厅及华亭、娄县等衙门的差友一起办理公事,然后相互宴请。一次,姚廷遴去松江府城办差,得知江苏巡抚衙门的差役正坐镇督办该事,他希望能顺利办成此事,于是请知府衙门的差友帮忙周旋,费银几两仍无效,海防厅差友继贤又出面在家中宴客,“为我即请府房包玉衡、周奕甫相商。其家内亦体面,是夜设酒三席,十大十小,列东、西、南而坐,总是为我,约费他三两有余,亦见多情”(49)。由于上下级衙门吏胥之间多有公务上的联系,自然就使各级吏胥之间由工作关系而演变成私人交谊,有些吏胥也会尽量将上下级同行变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一部分,这样遇事时能相互支援。 除了公务往来及由此而生的人情往来外,吏胥为了共同的利益,也需要呼朋引类,互通声气,上下沟通。光绪二十七年上谕云:“惟闻各省院司书吏,亦多与部吏沟通,其各府州县衙门书吏又往往沟通省吏”(50),鲁一同也说:“州县之吏,与督抚司道之吏,其势必相为首尾,交通固结,姻娅而往来”(51),所以才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出现,即“吏胥之有罪者,县发觉之则入于府,府发觉之则入于道,道发觉之则入于院,至于院而人不敢复问向之所为,府者县者转而与之抗礼,道者降而接之以温颜”(52),甚至“在外省罪迹已著,则潜入京师”(53),因为衙门越尊贵,越容易隐藏巨奸。当他们结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时,各种受财鬻狱的事情就轻易无人敢发,无人能发了。以咸丰年间杭州城内的禁赌为例,有“段青天”之称的浙江按察使段光清亲自驱逐了桥头街边的小赌局,但是大的赌场仍然存在,原因是县府差役及营署员弁都接受了馈赠,官府便听之任之。这位按察使早已知情,遂带数差往拿。赌局得知,颇觉讶异:“谁来拿赌?”想到官府都拿过他的规费,局家仍不以为意。按察使却是认真办事,原来赌局是布政司衙门的书吏和县衙门的差役二人合伙开办。当按察使将二人带回臬署时,街上的人不免发笑,因为近年来还没有听说官府在杭州城中禁过赌的。当晚,按察使命署中值日头役暂将二人看管在家,不料夜间亲自到该头役家来打探者,灯火络绎,可见两名书差气焰夺人,关系网强大(54)。 体制实际赋予了吏胥以行政权力,于是上司衙门的吏胥也就可以压制下级衙门的长官及吏胥。道光朝留意实学的举人鲁一同说:“以今言之,州县之吏病民而止尔,司道之吏能病官,督抚之吏病大吏”(55),鉴于上级衙门的吏胥逐层欺压盘剥下级官民,他建议从改革现有行政架构入手,先裁去道和按察使司,再将督抚之权交与布政使,而布政使不得越过知府与州县相通,要加强知府及州县的权力。“故裁道与按察而减督抚之权者,非徒省官而少事也,所以掘发豪胥横吏之巢穴,使州县之吏惝然失其所恃,而后可以独断而有为。”(56)一旦减轻上宪之权,则所依附之吏胥之权亦减,从而州县官的职权得以伸展。显然,这样的改革并不符合朝廷在地方管理中广置机构以相互监督、制约,不致一方崛起的设官原则,在决策者的眼中,行政机构设置的安全可靠远比其行政效率重要得多。 为了加强吏胥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个人对群体的认同意识,吏胥普遍开展同行之间的活动,并有共同遵奉的行业神。早在宋代,京城各官署的吏胥就有这种职业认同意识,他们以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苍颉为祖师爷,每至秋天,必凑钱演剧酬神。据南宋高宗朝户部尚书叶梦得言:“京师百司胥吏,每至秋,必醵钱为赛神会,往往因剧饮终日。苏子美进奏院会,正坐此。余尝问其何神?曰苍王。盖以苍颉造字,故胥吏祖之,固可笑矣。官局正门里,皆于中间用小木龛供佛,曰不动尊佛,虽禁中诸司皆然。其意亦本吏畏罢斥,以为祸福甚验,事之极恭。”(57)京师各衙门吏胥既以苍颉为祖师爷,又在衙署正门内,摆上小木龛,供奉“不动尊佛”,希望能长久服役,其职业如不动尊佛一样难以撼动。由于吏胥中不少人掌管簿书案牍,故奉苍颉为行业神。在中国古代,百工技艺都有自己的崇奉偶像,如伶人尊唐玄宗,木匠祀鲁班,酒家奉葛仙,茶业供陆羽。在清代,吏胥则以汉相萧何、曹参为行业神。乾隆朝大学士纪昀言:“胥吏祀萧何、曹参”(58),因萧何、曹参都曾任秦朝沛县狱吏,故后代吏胥以此二人为祖师爷。乾隆朝文学家李绿园在《歧路灯》第五回中,记河南布政司衙门上号房钱书办家中“正面桌上伏侍着萧、曹泥塑小像儿,满屋里都是旧文移、旧纸结糊的”,该书办家中供奉的正是萧、曹塑像。吏胥还定期举行活动。如每年农历二月二日,湖北长阳县“书役作会”(59),地点就在衙署内,为期三天。在河南封丘,“吏胥有萧曹会”(60)。咸丰五年(1855),陕西洵阳县署九房吏胥捐资建成三贤祠,“三贤”即萧何、曹参和张良。从所立“九房公议成规碑”看,每年四月二日为办会日期,九房分成三家,每三房为一个承办单位,轮流办会。所需花费每千文钱中,户房认200文,仓、架房各认150文,刑、礼、承房各认100文,吏、兵、工房各认66文。招募习书要交纳入会钱。经常在衙门办公并曾捐资修祠的书吏,其子弟如读书有成,会内将给予公帮钱八千文。“成规碑”还规定,各房招募习书,每人要交入会钱16 000文,认师钱3 200文,给庙夫钱800文,吏房规成钱4 800文,并在庙内置酒三席,通请各房先觉(61)。在隆重的祭拜仪式以及办会、入会的过程中,能使人际关系融洽,提升自尊心,增强归属意识和安全感,并能起到规范书吏的作用。 吏胥还经常聚集在各衙门附近的酒肆茶楼和戏园游馆,很多违法之事往往在此交易。道光朝官至陕西巡抚的陶廷杰说:“臣闻(京城)酒肆茶房,戏园游馆,无日不有书吏充斥其间。或逢人撞骗,或借生事端,或密札交通,或得钱舞弊。”(62)四川也是如此,当民众在茶坊酒肆讲论买卖地亩之事时,“差役必从中百计纵恿”(63),进而得利。有鉴于此,官绅们反对吏胥集聚在一起。晚清学者谭献即言:“禁止官寺前后茶社酒家,比屋张设。若辈群聚,非罗织小民,即窥伺官长。少一群聚之地,省事必多。”(64)但是,由于“若辈羽党众,窟穴深固”(65),他们因职业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网非一日可以打破。 由于行业内部利益的共通性,因此,吏胥不但多有群体违法的事件发生,还有集体罢工的情形出现。雍正初年,广东潮阳县衙役不满新任知县的管束,竟集体罢工,“登东山石洞,二三百人蜂聚弗返”(66),知县魏某只得请豪绅出面,好言劝回众衙役。雍正六年,在保定府容城县,因知县李钟俾惩役过严,也发生过吏胥挟官罢工事件,“六房书吏及三班衙役俱各散去”,雍正帝得知后批评其藐视法律,应予严究,还说“昨者山东亦有类斯一事”(67)。显然吏胥是以共同进退的方式来要挟官府,而且往往能达到目的。 吏胥之间不仅仅是同行伙伴,也是竞争关系,加之吏胥更重利益,故而也存在着彼此相争的一面。“胥吏惟利是视,同侪喜相排挤,鲜能敦朋友之谊,不避患难,挺身相救者”(68),可见其业缘关系的复杂和多样性。 吏胥在职业互动的过程中,也会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这也可视为趣缘关系。光绪十四五年间,京师有一个由票友组成的戏班颇为有名,创办人是理藩院书吏韩季辰,人戏称“韩票”。其班中人才很多,最负盛名的是陈子芳和魏曜亭,陈唱旦角,是兵部书吏,魏唱花旦,也是某部书吏。韩季辰自饰小生,演技尚可。他们排演过很多新戏,如西湖生、德正坊、福寿镜本戏等。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凡堂会、团拜诸举,无韩票反为减色。只不在戏馆出演,每逢堂会,谭鑫培、孙菊仙时加入串演(此皆本家所约,非韩票所能致)。张文达(之万)当国时,最喜听韩票,因之各大员及各名流多附和之。若寿子年(耆)、准仲莱(良,彼时皆为编修)、宝湘石(棻)、那琴轩(桐,彼时皆为户部司官),各家每逢生日或喜庆事,无不以演此为荣,因之哄动九城矣。”(69)清代规定,京官禁止入戏园酒馆,但是在每年元旦团拜时,可在衙署或会馆延请戏班演剧,即唱堂会,此时团拜者就请来书吏韩季辰的戏班。此外,翰林院编修寿耆、准良,户部司官宝棻、那桐,其家中有生日或喜庆之事时,也以请该班演剧为荣。该戏班属玩票性质,其创办者和主角都是部院书吏。他们在职业相同的基础上,又找到了相同的爱好,建立了自己的戏班,以此作为交流情感、编织人脉关系的一种助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