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岩生成一:《近世日支贸易に关する数量的考察》,《史学杂志》第62编第11号,1953年11月;山脇悌二郎:《长崎の唐人贸易》,东京吉川弘文馆1972年第2版;永积洋子:《唐船输出入品数量一览1637-1833年》,东京创文社1987年版;大庭脩著,戚印平、王勇、王宝平译:《江户时代中国典籍流播日本之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松浦章:《清代海外贸易史の研究》,京都朋友书店2002年版;奈良修一:《一七世纪中国にぉける生丝と日本への输出》,《和田德教授古稀记念明清时代の法と社会》,东京汲古书院1993年版。魏能涛:《明清时期中日长崎商船贸易》,《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2期;李金明:《清初中日长崎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3期;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②阿比拉·菲诺:《日本王国纪》,第66页,转引自陈小冲:《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扩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 ③参见李言恭:《日本考》卷2《贸易》,民国北平图书馆影印善本丛书本。 ④郑若曾:《郑开阳杂著》卷4《倭好》,第542页,《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4册。 ⑤姚士麟:《见只编》卷上,第50-51页,《丛书集成初编》第3964册。 ⑥徐光启:《海防迂说》,《明经世文编》卷491,第5442-5443页,中华书局1962年影印本。 ⑦叶权:《贤博编》,《明史资料丛刊》第1辑,第167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⑧《明神宗实录》卷496,万历四十年六月戊辰,第3页,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 ⑨王在晋:《越镌》卷21《通番》,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04,第495-501页;刘一焜:《抚浙疏草》卷2《题覆越贩沈文等招疏》,景照明刻本;参见拙文:《贩番贩到死方休--明代后期(1567-1644年)的通番案》,台湾东吴大学《东吴历史学报》第18期,2008年2月。 ⑩《异国日记》卷4,转引自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第622页。 (11)丁元荐:《西山日记》卷上《才略》,第300页,《续修四库全书》第1172册。 (12)参见拙文:《贩番贩到死方休--明代后期(1567-1644年)的通番案》,台湾《东吴历史学报》第18期,2007年12月。 (13)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第618、622、664、626页。 (14)秦世祯:《抚浙檄草·申严通海》,《清史资料》第2辑,第17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15)《刑部等衙门尚书觉罗稚布兰等残题本》,《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第258-259页。 (16)岩生成一:《近世日支贸易に关する数量的考察》,《史学杂志》第62编等11号。 (17)郑若曾:《郑开阳杂著》卷4《倭好》,第542页,《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4册。 (18)汪道昆:《太函集》卷40《许本善传》,万历十九年刊本。 (19)王在晋:《越镌》卷21《通番》。 (20)庄若华:《信心草》卷4,转引自聂德宁:《试论明代中日官方贸易向民间贸易的演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21)山脇悌二郎:《长崎の唐人贸易》,第21页;村上直次郎译:《长崎才テンダ商馆の日记》第1集第115页,第2集第25、313页,东京岩波书店1956年版;1660年依据觉罗稚布兰题本中商人出售生丝得价推算。 (22)傅元初:《请开洋禁疏》,孙承泽:《山书》卷12,第309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3)丁元荐:《西山日记》卷上《才略》,第300页,《续修四库全书》第1172册。 (24)王沄:《漫游记略》卷1,《笔记小说大观》第2辑。 (25)全汉升:《明代中叶后澳门的海外贸易》,《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5卷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