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清民间教派中的道教因素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刘平 唐雁超 参加讨论

自明代中叶罗教创立起,中国民间宗教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诸多新的教门、新的支派和教主家族不断涌现,形成民间宗教教派异彩纷呈的局面。美国学者韩书瑞(Susan Naquin)认为,16世纪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教派宗教,她称之为白莲教,不过,“从一开始白莲教就有好几个教派创建者,他们靠发展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网络传播教义,使这一宗教内部分裂。”①这一教派体系指的就是明代中后期逐渐兴起的,以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和三佛应劫、末劫救世为信仰的明清民间教派。
    因为这一教派体系极为庞杂,而且名称变化多端,明清政府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通常将其统称为“白莲教”,全部归入“异端”、“邪教”之列。一直到20世纪初,革命党人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探讨秘密社会的两大分支时仍称:“中国有反对政府之二大秘密团体,具有左右全国之势力者,是何也?一曰白莲教,即红巾也,一曰天地会,即洪门也。凡所谓闻香数、八卦教、神拳教、在礼教等,以及种种之诸教,要皆为白莲之分系。”②可见他依然将新教派体系中的各种教门称为白莲教分支。田海(Barend ter Haar)在其著作《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The White Lotus Teaching in Chinese History,Leiden:E,J.Brill,1992)中则对“白莲教”这一名称的使用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白莲教”是教派镇压者--清代政府用以称呼教派的名称,是不明就里的教外人所贴的标签,严谨的学者应当避免使用③。现今国内学者在名称的使用上也颇为混乱,包括秘密宗教、民间宗教、秘密教门以及白莲教等等,不一而足。德国学者苏卫德(Hubert Seiwert)认为:要在称谓上对这一讨论对象进行严格界定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概念术语的使用并非是不可质疑的,所以术语应该作为应用工具来看待,而不是仅仅当成一组理论概念④。笔者赞同这一观点,明清白莲教不存在固定的组织形式(故而人们不时对白莲教这一名称提出质疑),却是人们尤其是政府对于相关教派的泛称;为了避免概念上的纠缠,笔者在此使用“明清民间教派”一词。
    明清民间教派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生土长的道教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即是对民间教派与道教关系的探讨。
    一、发生学上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
    明清民间教派兴起于明代中晚期,它们的出现可谓是应运而生。明英宗以后,吏治腐败、宦官专权、土地兼并等现象愈演愈烈,社会内部矛盾激化,下层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农民起义时有爆发。此外,商品经济在明代中晚期有了很大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各种思想流派竞起,王学左派大力冲击着作为官方正统的程朱理学。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各种社会思潮相继出现,纷纷要求打破以往种种枷锁的束缚。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明清民间教派肇始者的罗教打破中国三大正统宗教的思想束缚,提出自己对宇宙、世界、人生的独特看法,创造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并凭借其贴近大众生活、通俗易懂的宗教特质,在下层民众中迅速传播、分化。
    作为中国民间宗教历史长河中的新兴教派,不论是罗教还是随后出现的其他民间教派,都从以往流行的宗教中吸取了有益成分,而作为中国传统三大宗教的儒、释、道三教⑤,自然成为明清民间教派建构教理教义的宝库。自唐代开始,儒、释、道三教鼎足而立的格局已经形成,此后三教在不断碰撞中彼此补益,并各有发展。到了明代中期,三教合一思想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社会潮流,基本上成为各方人士的共识。故而,三教合一思想为明清民间教派将各教教理纳入其中并随意组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说过:“尝闻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三教之立,虽持身荣俭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缺者。”⑥朱元璋从三教能够共同辅助纲常、稳定政治的角度出发,明确倡导三教合一思想,使得以儒为主的三教合一思想成为明初的基本国策。明代士大夫中除极少数极力排斥佛道之人,大多秉持三教合一之说,至少也都承认佛道二教与儒学有共通之处。以明代大儒王阳明为例,他也主张天下之道为一,三教大抵一致:“大抵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⑦
    此外,明代佛道二教的诸多大师也明确表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倾向。明代高僧云栖祩宏在《山房杂录·诗歌·题三教图》中直言三教同源:“胡须秀才书一卷,白头老子丹一片,碧眼胡僧袒一肩,相看相聚还相恋。……想是同根生,血脉原无间。后代儿孙情渐高,各分门户生仇怨,但请高明完此图,录取当年祖宗面。”他还认为三教不但同源而且同理:“(三教)理无二致,而深浅历然,深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三教一家也。”⑧明初道士王道渊曾大力阐发三教合一思想,认为三教同理:“道曰金丹,儒曰太极,释曰玄珠,矧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心存至德,性悟真如,阖辟机关,抽添运用,返照回光,复本初休,分别哪些儿妙处,无字称呼。……五气朝元,五常合一,五眼圆明炼太虚,仙儒佛,派殊理一,到底同途。”⑨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曾阐述三教合一思想:“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⑩明代正一道天师张宇初主张三教同源,并以“心性”作为三教的共同本源,认为:“天地之道,其为物不二,在孔孟曰仁义,在释迦曰圆觉,在庄列曰虚无,……特殊途同归,万殊一本也。”(11)
    明清民间教派正是在三教合一思想成为时代思潮之时发展起来的,吸收了此前影响广泛的儒释道等几大流行宗教的各种成分,并结合自身需要,形成了另外一套不同于儒道释任何一家的宗教观,并没有被之前所存宗教的理念和形式束缚住。因此,明清民间教派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民间宗教史上的新时代。道教作为中国本土自生的传统宗教,道教信仰中的各种成分在下层民众中都有着深厚的土壤,因此,道教对明清民间教派影响之大,自然不言而喻。不论是明清民间教派的教义,还是其崇奉的各种神祇,都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明清民间教派中道教色彩浓厚的教派比较多,包括黄天教、弘阳教、西大乘教、一炷香教等等。清人颜元认为黄天教是“仙佛参杂之教也”,“似仙家吐纳采炼之术,却又说受胎为目连僧,口中念佛”(12)。实际上,黄天教教义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内丹修炼方法来实现长生成仙之路,其教义和内丹修炼方法主要源自道教内丹派,尤其是全真道。混元弘阳教、混元教之名称就与道教混元派有渊源关系,金元之际出现过的混元支派,与全真、太一和大道等派别并列。弘阳教在教义和修行上都受到了道教的影响,弘阳教宝卷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做道场时念诵的科仪忏文。西大乘教的宝卷中也有许多道教成分,诸如《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二郎宝卷》、《护国威灵西王母宝卷》和《泰山东岳十王宝卷》等,从名称到内容,都带着明显的道教色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