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厅同知在处理1898年佐盖与黑错冲突时,更是历数嘉木样活佛“为非作歹”及“为国家巨患”,并建议革除其呼图克图的封号。他气急败坏地说道: ……查嘉木样于十年前私自出兵,与俺果罗合相斗数年不下……上年五月犹敢私自构兵邻省,争取百姓。彼佛者流,力图强大,非蓄谋不轨,何得为此?……又该呼图克图凡遇地方官及委员查办事件,将见之时……倨坐堂皇,下列十八昂欠,听客跪拜其下。官见则盘足高坐,客入自坐两旁咨询其事。不如此,检查之件,终不能回覆。上司以一喇嘛而如此折辱地方官,国朝令典岂有如此制度?其为蓄谋叵测,居然番王也,已可概见!……嘉木样何圣人神道设教之基,世受国恩,不思力图报效,绥靖诸番,乃与隆务、沙沟相争,甫完又复逢例勾作内地粮番,争取邻省百姓。彼以清净为主之佛教,骄倨不法,力图强大,未知其心何居?……今既蓄谋叵测,逢例图占粮番,滋事邻省,自应禀请督宪、宪台据实奏明,先将该呼图克图新领印信销毁,以免恃符妄为,实为公便。(43) 无论是洮州厅同知隐喻的表达,还是循化厅同知直接将嘉木样活佛比喻为元昊、赫连勃勃,都表达了一种无奈中的痛恨,直欲以谋反的罪名将拉卜楞寺推上断头台,以铲除之而后快。 五、结语 拉卜楞寺作为安多藏区清代中后期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清朝“众封多建”的宗教抑制政策,是清政府扶持的结果。这与拉卜楞寺积极拥护中央政府的政治认同有关。尽管如此,出于王朝国家政治安全的考虑,清政府不愿看到拉卜楞寺政教集团发展成为一支难以驾驭的力量,因而与拉卜楞寺快速发展相伴的则是随之而来的抑制政策。但作为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政教集团,拉卜楞寺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不触犯王朝国家政治、宗教政策底线的情况下,进行着宗教扩张的反抑制策略。由此,在拉卜楞寺与清政府之间进行着多层次的博弈,表现为拉卜楞寺与清政府不同等级政治层面上的复杂关系。 由拉卜楞寺与清政府的关系亦可见,在宗教与政治之间存在多个层面的关系,只有从多个层面逐步检视,方可得其全貌。如果不能从当时清朝宗教政策的整体来检讨,就不可能看到扶持与限制并存;不能从拉卜楞寺与清朝政治体系的不同等级来考察,也不能看到抑制与反抑制的并存,也就不能了解在拉卜楞寺与清政府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毕竟,尽管拉卜楞寺真心拥护中央政府,但还是有自己的利益要求的。在清政府内部,同样也会因为在政治等级中所处位置的不同,掌握的社会资本各异,使得不同等级的政府在面对拉卜楞寺时会有不同的情势。从而也就出现了拉卜楞寺与中央政府、地方高层在扶持与抑制本质外的良性互动的表象;拉卜楞寺与地方低级官员在同样政策下的交恶。 注释: ①林跃勇:《清代拉卜楞寺与官方的联系渠道》,《西藏研究》2000年第3期。 ②扎扎:《试述拉卜楞寺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西藏研究》1991年第4期。 ③芈一之:《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 ④赵改萍、侯会明:《论藏传佛教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第6期。 ⑤《高宗纯皇帝御制喇嘛说》,载洛桑却吉尼玛《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陈庆英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3~314页。 ⑥赵学毅、常为民:《清代中央政府对大活佛转世事宜的管理》,《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4期。 ⑦樊保良:《西北民族论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406~407页。 ⑧原文作国师,有误。张庆有、耿登:《贡唐仓活佛传承世系概述》,《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⑨扎扎:《拉卜楞寺的社会政教关系》,青海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63~65页。 ⑩罗桑开珠:《中央王朝对甘青藏传佛教寺院敕赐匾额简说》,《西藏研究》1997年第1期;林跃勇:《清代拉卜楞寺与官方的联系渠道》,《西藏研究》2000年第3期;扎扎:《试述拉卜楞寺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西藏研究》1991年第4期;扎扎:《拉卜楞寺的社会政教关系》,青海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58~60页。 (11)扎扎:《嘉木样呼图克图世系》,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12)林跃勇:《清代拉卜楞寺与官方的联系渠道》,《西藏研究》2000年第3期。 (13)苗滋庶等:《拉卜楞寺概况》,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14)《循化同知长赟为续报查拉布塄(楞)焚杀勒降紧急情形》,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2681。 (15)《循化厅为番僧调查卡家、沙沟争佃案给宪台的详报》,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2985。 (16)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安多政教史》,吴均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2~295页。 (17)西藏研究编辑部:《清实录藏族史料》第8册,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0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