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英关系的转变及其历史启示(4)
四一点启示 中国的先哲们说过:“以史为鉴”、“鉴古明今”。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也说过:“史鉴使人明智”。 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Edward H.Carr )在《历史是什么?》(What is History?)一书中写道:“根据过去来了解现在, 就意味着也要根据现在去了解过去。历史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对于过去以及对于现在的更为深入的理解”(注:[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1页。)。卡尔深刻揭示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深入理解”中英关系的现在,就需要了解中英关系的过去。现在是过去的延续,不了解中英关系的过去,就很难“深入理解”它的现在。 中英两国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方面中英两国发生了多次难以避免的撞击,历史伤痕难以抹去;另一方面英国在中国与欧洲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交汇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逝者如斯,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稳定和发展,凡具有远见卓识的各国政治家均致力于建立国家间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中英两国均注重务实外交,以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1997年香港顺利交接的历史性成就为契机,两国在双边和多边领域寻求到越来越多的结合点。英国工党政府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应中国政府总理朱镕基的邀请于1998年10 月6日来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布莱尔首相访华的重要成果之一--《中英联合声明》向全世界昭示,中英关系的新篇章已经揭开。两国领导人同意面向未来,发展全面的伙伴关系,即包括经贸、财经、议会、国企改革、环境、军事、刑警、文化、学术、艺术和体育诸方面的对话、交流及合作。中英两国商贸关系的发展前景当然是最令人关切的问题,英国已经是仅次于德国的中国第二大欧洲贸易伙伴。两国政府首脑还同意启动两国高层专家为继续发展两国关系献计献策的“中英论坛”,促进两国非政府组织间的高层接触,加快商业、文化以及其他方面关系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预期,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江泽民主席应邀将于1999年下半年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必将为新世纪中英关系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为共同面向新世纪的挑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世纪中英关系的转变启示我们,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摒弃前嫌、求同存异,不仅可以通过和平谈判顺利解决久悬不决的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而且可以从关系冷漠转向发展全面伙伴关系。中英关系的转变向全世界有力地证实了解决有历史宿怨的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关系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