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冯京的角色定位与熙丰党争(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 张邦炜 吴菁菁 参加讨论

四 确属“争而不力”
    大凡旧党要员,在宋徽宗崇宁年间颁布的元祐党籍碑中几乎都有名讳。而冯京这位经历熙丰变法及元祐更化全过程的风口浪尖上的人物,竟碑上无名。如果是因为他早逝,那么在他之前去世的司马光、吕公著、王岩叟、范百禄等人无一幸免。于是,岂止“赤帜”之说,就连冯京是否属于旧党,也是一个有待论证的问题。
    冯京确实是旧党中坚、宰相富弼的女婿,他在其夫人王氏去世后,娶富弼长女为妻,富氏去世后,又娶其妹为妻,因此,有前富、后富夫人之称,“两娶相家之女”[12]76之说。其实,冯京的前富氏夫人在世时,富弼尚未拜相,仅官至枢密副使,因此严格说来,冯京仅“一娶相女”[19]173-174。富弼在熙宁二年,因反对新法而罢相以后,对政坛的实际影响大大减小。何况冯京对于富弼,未必事事依从。如嘉祐末年,冯京知开封府,富弼要他去拜访韩琦,他颇有理由地回答道:“公(指韩琦)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1]10339,并因而受到某些史书称赞。
    冯京在变法中的角色究竟应当如何定位?显然不能主要依据他是富弼的女婿就贸然下结论,而应当重在他本人的理念和作为。南宋史家吕中指出:“当(王)安石变法之时,……力与之争者,唐介也。争而不力者,赵抃、冯京也。”[20]360此说从前未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其实相当中肯。冯京在变法中的表现,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首先,冯京确实反对新法。史载:冯京“数与安石论辨”[1]10339;与吕惠卿“议事,亦多矛盾”[17]53。但应作具体分析,他所反对的主要是免役法和保甲法。冯京说:“府界既淤田,又修差役,作保甲,人极劳敝。”他反对免役法,并无充足理由。宋神宗的反驳很有力:“兼询访邻近百姓,亦皆以免役为喜。盖虽令出钱而复其身役,无追呼刑责之虞,人自情愿故也。”[2]5370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最终目的是以府兵制逐渐代替募兵制。冯京反对保甲法,理由相当充足。正如苏轼所说:“昔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及唐中叶,尽变府兵为长征之卒。自尔以来,民不知兵,兵不知农,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农,天下便之。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1]10811募兵制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保甲法从根本上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倒退之举。此外,冯京还反对罢制科:“汉唐以来,豪杰多从此出。”吕惠卿反驳道:“制科止于记诵,非义理之学”;“进士已试策,与制科策无异”,宋神宗“乃诏罢之”[21]466。至于淤田,即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以提高耕地肥力。宋神宗“令取一方土,如面,厚尺余”,冯京反对的理由是“淤田如饼薄”[2]5423,仅仅因为淤田在某些地方是一项敷衍塞责的工程就断然否定,理由欠充足。
    其次,冯京的态度并不算偏激。司马光的信条大体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也”[8]252,文彦博也认为“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2]5370。与司马光等人不尽相同,冯京并不一概否定新法,主张适度肯定新法,“朝廷立法,本意出于爱民。然措置之间,或有未尽。但当开广聪明,尽天下之议,便者行之,有不便者,不吝改作,则天下受赐矣”[22]604,其态度相当理性。冯京与王安石之争一定程度上是轻重缓急之争。冯京对宋神宗说:“臣常言:‘天下事,不可急。’”王安石当面反驳:“有一日行之,而立见效者,亦不可不急。”[2]5359冯京说:“此等事不宜仓卒。”王安石回答:“因循至今,所以不免仓卒。”[2]6110
    再次,冯京是王安石尚可接受的人物。有学者说:“王安石屡次提出要将他(指冯京)罢黜,宋神宗反‘以为可用’”[5],并不完全是事实。由于冯京毕竟是旧党中人,“王安石恶(冯)京”[2]6624,此言不假。在王安石的私人书信中,有“无使齐年知”一语,“齐年者,冯京也。安石、京皆生于辛酉,故谓齐年”[23]359。可见,王安石与冯京隔阂较深,对冯京戒备颇严。但冯京先任枢密副使,后任参知政事,宋神宗都同王安石商量,并取得其赞同。熙宁三年,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京疏极谬,朕历与诘,难遽服。其非若不为人所惑,亦可用。”并问:“京何如?似平稳。”王安石回答道:“京似平稳,然烛理不明,若鼓以流俗,即不能自守。”所谓“为人所惑”、“烛理不明”、“不能自守”云云,换言之,即立场欠坚定。后来,神宗又问:“令作枢密副使,如何?”王安石予以肯定:“欲用之,何不可!”[15]393于是,冯京在当年七月,出任枢密副使。神宗“欲并用(冯)京及(司马)光”,王安石说:“司马光固佳。今风俗未定,议论尚纷纷,用光即异议有宗主,事无可为者。”神宗又问:“京弱,并用光,何如?”王安石坚决反对:“比京差强,然流俗必以为宗主,愈不可胜。”[10]413可见,冯京并非旧党“宗主”,其“宗主”乃司马光也。王安石不仅反对司马光,而且排斥自己的儿女亲家吴充。神宗“初欲用(吴)充参知政事,王安石曰:‘充与臣有亲嫌。’上以为无害。安石曰:‘充岂能忘形迹,若论议之间,顾形迹则害国事’。”冯京因而在当年九月取代吴充,任参知政事。史载:“充性谨密,在两府数乗间,言安石政事不便。上以其中立无私。”[23]278可见,王安石之所以不认同吴充,避嫌不是主要原因,政见不同才是其要害。至于王安石何以尚可接受冯京,其主要缘故在于冯京无坚定立场,能力又较弱,不偏激,不碍事。冯京身为执政大臣,并无多大建树与作为。史载:“(曾)布为都检正,故事白荆公(即王安石)即行。时,冯当世(即冯京)、王禹玉(即王珪)并参政。或曰:‘当更白二公。’布曰:‘丞相已定,何问彼为?俟勅出,令押字耳。’”[24]144冯京例行公事,“押字”而已。难怪当时人指责:“京在政府,曾无补益。”[2]6624又说:“若夫冯京、王珪,同列预政,皆依违自固,不扶颠持危,虽心悟其非,而无所救正,己之进退,又媕婀而不决,皆非所谓辅臣之体。”[7]1268还说:“冯京知而不言,王珪曲事安石,无异厮仆。”[21]455-456而王安石则称:“自议新法,始终言可行者,曾布也。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余皆叛而复附,或出或入。”[25]287-288其实,冯京与当时大多数大臣一样,大致属于“或出或入”者,并非态度“偏执”的旧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