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湖兴湖废:明清以来河东“五姓湖”的开发与环境演变(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农史》 贾海洋 参加讨论

受资料所限,目前笔者只能将明清时期五姓湖的开发历史延续到光绪年间。从明清时代五姓湖的这段历史来看,五姓湖总体上处于时兴时废的状态,其中五姓湖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当在乾隆十八年周景柱浚湖以后,牛震运、周景柱、乔光烈等人的游记和诗赋足以说明这一切。从五姓湖的开发历程可以看出,该湖的兴废与涑水河、姚暹渠有着至为紧密的关联。乾隆十八年周景柱浚治五姓湖的工程,可以视为涑水河治理工程的一部分,他对五姓湖的治理,就是看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民国以来,由于涑水河淤塞,五姓湖亦随之出现了干涸的迹象,据民国《临晋县志》载:“五姓湖,以涑水输入汇而成湖,自涑渠淤塞,湖水久洞”(37)。
    建国前后,五姓湖依然处于一种丰枯不定的状态。1946年,因连年干枯,五姓湖干涸。1956年,湖水畅旺,水面面积曾一度达到40平方公里,水深4米。平常年份水面面积一般为20平方公里,水深1-3米。五姓湖完全消失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涑水河上游兴建吕庄、苦池等水库,加以降水量偏少及地下水大量开采等原因,五姓湖成为干涸的荒滩。之后于此建立国营农场,进行大规模开垦,开垦后的滩地面积4万亩,可耕地1.5-2万亩。沧海桑田,历史名薮终成平畴。20世纪后期,晋南提黄河水灌溉,湖区内复又蓄水,并利用湖水发展水产养殖,却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盛况了。
    四、结语:五姓湖开发的历史启示
    纵观明清以来五姓湖的开发历史,可知水源稳定与否乃是五姓湖存废兴亡的关键。而五姓湖的水源却是与涑水河、姚暹渠以及鸭子池的兴废密切相连的,人为因素影响极大。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乾隆十八年蒲州知府周景柱治理涑姚二渠淤塞问题时连带浚治五姓湖之举,极大地缓解了五姓湖的淤塞和水源补给问题,就不会有乾隆十八年以后五姓湖区域经济的兴盛。同样,光绪末年五姓湖区域经济的衰落,同样是因为水源补给出了问题,以致湖水久涸。五姓湖之兴废历史,给我们呈现出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水兴则湖兴,湖兴则政兴,政兴则民富,民富则县强;反之,水枯则湖枯,湖枯则政衰,政衰则民贫,民贫则县弱。对于五姓湖区域社会发展而言,这一逻辑可谓古今通用。因此,在五姓湖湿地经济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源的问题。解决好水源问题,是五姓湖湿地经济开发的最基本条件。
    其次,从五姓湖的兴废演替过程中,我们发现今后对于五姓湖的开发整治不能仅限于五姓湖本身,而应将涑水河、姚暹渠乃至于解州盐池全部纳入进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整治和开发。明清以来涑水河河道的一改再改,姚暹渠开凿后的一疏再疏,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五姓湖的水源稳定,时而有利时而有害于五姓湖的长远发展。这是因为明清时代涑水改道,姚暹清淤,均是以保障盐池免受洪水侵害为首要目标的。为了维护盐池的安全和丰厚的利益,改道或清淤不一定要率先考虑五姓湖的安危。明清时代,在以盐池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中,五姓湖的安危与利益并非问题的关键。时异势殊,今日五姓湖湿地经济的开发,虽不再是以盐池经济为中心,而是以五姓湖湿地经济为中心,却依然要将涑水河、姚暹渠以及中条山峪诸水甚至盐池全盘考虑进来,因为五姓湖并不单单是永济的五姓湖,而是涑水流域的五姓湖。无视其间的联系,结果必将是事倍功半。
    第三,从水源畅旺时五姓湖的开发历程中还要看到,五姓湖的开发整治,不能仅局限于永济市本身,而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开发整治。就行政层面而言,至少要得到运城市一级政府的支持,要将五姓湖的开发整治纳入到整个运城市经济开发的视野之中,作为运城市经济开发的一个重点工程。乾隆十八年五姓湖的成功浚治,就是由蒲州知府周景柱牵头,并得到河东道台乔光烈的大力支持后才顺利施行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今日五姓湖湿地经济的开发,理应占据更高的起点,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从乾隆年间五姓湖经济的兴盛中不难看出,早在清代五姓湖区域经济就形成了以五姓湖水域景观为基础,集休闲、娱乐、交往、消费于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带动了五姓湖区域渔业经济、水产作物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五姓湖区域景致优美,早在明代就已有晋藩王府在湖区建设私家宅邸以供消遣,并且吸引了众多高级官吏和文人雅士前来消闲旅游,无形之中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成为后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想象和赖以炫耀的资本。这种发展模式虽然是历史形成的,对于现实中的区域社会发展具有同样的借鉴意义。
    [收稿日期]2013-07-28
    注释:
    ①行龙:《水利社会史探源:兼论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②程森:《环境压力与土地利用形式的转变--以汾阳文湖变迁为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2期;张慧芝、王尚义:《明代汾州泄文湖为田的负面影响》,《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5期。
    ③田世英:《黄河流域古湖钩沉》,《山西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④乾林、国甲:《河东盐池与五姓湖的兴废》,《晋阳学刊》1990年第5期。
    ⑤姚娜:《历史时期五姓湖的变迁》,《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