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兴湖废:明清以来河东“五姓湖”的开发与环境演变(6)
⑥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41《山西》。 ⑦田世英的说法:“环湖居民,以五姓为多,又有五姓湖之称”。见前揭文。 ⑧[北魏]郦道元注,[清]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复校《水经注疏》卷6“涑水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92页。 ⑨[晋]郭璞注,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北次三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87页。 ⑩[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12《河东道一·河中府·河东县》,中华书局,2005年,第325页。 (11)王长命:《〈水经·涑水注〉张泽得名蒲坂考》,《历史地理》2011年,总第25辑。 (12)光绪《临晋县志》卷1《山川篇》。 (13)乾隆《蒲州府志》卷2《山川·五姓湖》。 (14)光绪《蒲州府志》卷21《艺文》。 (15)光绪《虞乡县志》卷1《地舆》。 (16)谢湜:《“利及邻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开发和县际关系》,《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 (17)光绪《临晋县志》卷1《水利篇》。 (18)光绪《临晋县志》卷1《水利篇》。 (19)民国《临晋县志》卷2《山川考》。 (20)乾林、国甲在此使用“五姓湖”这一名称是不妥当的,因为北魏时尚无五姓湖这一名称出现,当时只有张阳池、晋兴泽、张泽。 (21)光绪《解州志》“沟洫略”。 (22)《续资治通鉴》卷37。 (23)乾隆《解州全志》“沟洫”。 (24)参见姚娜前揭文。 (25)见《清史稿·志一百四·河渠四》。 (26)如乾林、国甲的研究就指出,五姓湖自盐池开发之日起,就成了盐池的滞洪区,它的功能就是把本来汇入盐池的洪水纳入湖中,缓缓泄入黄河,实际上是盐池洪水的调节池。这一观点已为多数研究者所认可。 (27)光绪《续修临晋县志》续下“祥异”。 (28)乾隆《蒲州府志》卷21《艺文》。 (29)《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30册。 (30)乾隆《蒲州府志》卷之2《山川》“五姓湖”条目。 (31)乾隆《蒲州府志》卷21《艺文》。 (32)牛运震:《游五姓湖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30册。 (33)乾隆《蒲州府志》卷21《艺文》。 (34)乾隆《蒲州府志》卷21《艺文》。 (35)光绪《山西通志》卷41《山川考》。 (36)《近代史料丛刊》第574册,《马中丞(丕瑶)遗集》,《马中丞书牍》,光绪二十五年春马氏家庙刻,江人镜《上江蓉舫观察》书牍卷1,19,684-704。 (37)民国《临晋县志》卷2《考四·山川考》。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