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清初六次跨海征战的经验教训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广东社会科学》 王宏斌 参加讨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海洋从来不是国家的战略重点,朝廷在海上大规模用兵事件很少发生。然而,在清初却连续发生了六次大规模的跨海征战,这种现象比较罕见。正是由于中国海上战例稀少,清初的这些海上战例特别受到中国军界和学界的重视,已经产生了丰富的成果。仔细阅读这些论著,可以发现,研究者的兴趣大都集中在各个战例的总结上,不乏创新之作,很有参考价值,然而缺乏综合性的研究成果,也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拟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对于清初六次跨海征战进行综合性的考察。
    一、清初的六次跨海征战
    (一)第一次跨海征战: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10万大军攻打南京,惨遭失败,元气大伤。他认为清廷对于中国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下来,短时期很难推翻,自己的部属困守厦门(思明)、金门等近海岛屿,粮草匮乏,不是长久之计。有人建议,台湾西南沃野千里,可以大量移民,屯军垦殖,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抗清根据地,只是它已经被荷兰殖民者侵占,要收复台湾,必须采取大规模远距离跨海作战,胜负难料。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于1661年3月23日,亲自率领25000名将士,分乘100余艘大、中、小型战船,自金门向东放洋。经过一昼夜的航行,于次日晨顺利越过台湾海峡,到达澎湖群岛。25日,郑成功查看各岛之后,认定澎湖具有重要军事价值,遂令4位将领留守,自己率军继续东征。自澎湖到达安平港尽管只有52海里,而乘坐帆船,如遇逆风,航行将十分困难。27日,郑成功率军驶抵柑橘屿(今东吉屿、西吉屿)海面时,突然遇到暴风,只好返回澎湖避风。28日、29日,暴风不止,郑军携带的粮食已所剩无几。船队如果无限期停驻澎湖候风,不仅会影响军心,更重要的是不能按预定日期开进鹿耳门,发起进攻。29日晚,郑成功带领船队,继续向安平港方向前进。他们同风浪搏斗了半夜,于30日拂晓到达鹿耳门外。
    荷兰侵略者事先已经得知郑成功军队准备收复台湾的消息,他们把侵略军全部集中在台湾(今台南市安平古堡)、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并在港口沉下破船,企图阻止郑成功的船队登岸。郑成功率领船队,利用3月30日(三月初一)海水大潮时机,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军队主力自禾寮港登陆,从侧背向赤嵌城发起进攻,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相互联系。
    与此同时,在台湾城的海战中,荷兰人将仅有的四艘战舰全部投入作战。“赫克托”号船体高大坚固,郑成功战船规格较小,遂采取狼群战术,将敌船紧紧围住,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战舰击沉。其余三艘战舰企图逃跑,又被郑成功舰船紧紧包围,用五六只大帆船尾追“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彼此展开接舷战。“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受到重创,仓皇逃逸,通信船“伯玛丽亚”号也逃往巴达维亚。
    郑成功指挥军队登陆,包围台湾城的荷兰守军。赤嵌的荷兰军队400余名在水源被切断的情况下,孤立无援,只好向郑成功的军队投降。但是,盘踞台湾城的荷兰军队有1100余名,企图凭借地理优势,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长达8个月之久,最后才下令发起强攻。1662年(康熙元年)初,荷兰殖民者头目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郑成功渡台之战取得彻底胜利,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二)第二次跨海征战:施琅率军第一次渡台失利(1664年)
    1662年6月,郑成功在台湾去世,郑氏集团遂发生分裂。在台湾的郑军将领拥戴郑成功的五弟郑袭继位,而在厦门的将领却推郑成功的长子郑经继位,双方兵戎相见,内部陷于混乱。清廷认为有机可乘,曾多次派员到厦门招抚郑经。郑经为了减轻压力,以便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遂派人与清朝官员进行谈判,交出南明皇帝赐给的敕书、印玺,做出愿意归顺清廷的姿态。朝廷则要求台湾民众全部迁移回内地,剃发易服。1663年7月,郑氏集团内变平息,郑经谋求割据一方,回师金、厦,拒绝履行上述条件,和谈宣告失败。在这种情况下,降将施琅主张用武力进攻台湾,消灭郑氏集团。康熙皇帝的政策是“剿抚并用,寓剿于抚”。1663年11月,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发兵进攻金门、厦门。由马得功、郑鸣骏军队及荷兰船队出泉州港向金门攻击,施琅、黄梧率队从海澄港出发,进攻厦门。郑经寡不敌众,金门、厦门失守,退守铜山(今东山)。清朝官员乘机展开大规模的招降活动。在高官厚禄的引诱下,郑军人心浮动。1664年,郑氏集团南北总督周全斌、前提督黄廷、水师统帅陈辉以下数十员战将降清,损失兵力10余万人,大小战船900余艘,可谓“宿将精锐十去七八”。面对全军即将瓦解的严重局面,郑经只好放弃沿海岛屿,退出厦门,率残部逃往台湾。施琅建议乘胜追击,“进攻澎湖,直捣台湾”,从而达到“四海归一,边民无患”的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