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清初六次跨海征战的经验教训(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广东社会科学》 王宏斌 参加讨论

三、清初六次跨海征战的启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子已经把地理的因素提升到具有战略价值的高度,在他看来,熟知地理要素与充分掌握敌我双方力量优劣对比等情况,都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宋代、明代的军事家也同样认为:“夫用兵之道,有地利焉,我先据胜地,则敌不能以制我;敌先据胜地,则我不能以制敌。若择地屯兵,不能趋利避害,是驱百万之众而自投死所,非天之灾,将之过也。”(21)“战有必胜之形者五:得天之时者胜,得地之利者胜,得敌之情者胜,得士之心者胜,得事之机者胜。”(22)
    军事地理学的研究离不开特定的时间范围。这门学科的某种抽象概念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不失其价值,但大部分是从整体环境、当时的技术能力和应予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体现其现实意义的。既然这样,军事地理学宜基于现实的技术能力变化而变化。例如飓风,在风帆战船时代,它可以摧毁海洋上的庞大舰队。在现代,它对于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它不仅能够使炮弹和导弹的飞行偏离目标,而且能够使雾气和化学烟尘迅速飘散,还能够使母舰上的设施遭受破坏,使各种军机的起降受到严重影响。
    当代军事地理学是研究军事行动与地理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探索地理环境对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的影响,研究在军事上利用地理的规律,为国家制定战略方针,进行战争准备,指导作战行动提供地理资料依据。军事地理学通常由普通军事地理学、部门军事地理学与区域军事地理学三个部分组成。普通军事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与军事的一般规律;部门军事地理学主要研究某些特定的地理因素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例如,海洋军事地理、空军军事地理,交通军事地理等;区域军事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的综合影响,包括战区军事地理、边疆军事地理等。
    当代的海防地理学不仅从属于军事地理学,而且从属于部门军事地理学和区域军事地理学。就海防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来说,地理学是研究海防地理学的基础,海防地理学是地理学在海防战略中的应用,是为国防战争服务的,主要研究影响海防战争的地理形势。具体说来,需要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研究周边国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判断其综合国力;需要研究各个战区的位置、范围、面积、海岸长度以及自然特征对于军事的作用和影响;需要研究有军事意义的海湾、海峡、水道、岛屿、半岛、平原、丘陵、山地的分布状况等地貌对敌我军事行动的制约与影响;特别需要研究战略要地、关隘对于敌我军事行动的影响;需要研究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的分布特点、季节变化规律对敌我军事行动的影响;需要研究潮汐、海流、海浪、海水温度、深度等水文要素对敌我军事行动的影响;需要研究海岸、海洋植物的分布范围、类型和季节变化特点对军事行动的影响;需要研究风、雨、云、雾等各种气象要素的地区性、季节性的变化规律对于敌我作战行动的影响。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要研究濒海区域的经济因素、社会状况、交通运输、通信设施等条件对于敌我双方军事行动的制约,还要研究世界著名战例中的地理条件对于战争的重大影响。经济因素,主要研究海岸地形地貌对于敌我双方物资供应和经济开发潜力。包括各种战略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产量,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分布、技术水平及其生产能力,农业经济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状况,国民经济结构,以及对于军民生活物资的保障程度,战时经济动员潜力和对战争的支持能力。社会状况,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对内对外政策,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人民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民族的分布、宗教信仰及其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人口的数量分布、男女比例、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和战时兵员动员潜力;医疗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的分布及其在战争需要时的利用可能性,主要传染病的种类、分布、季节性的变化规律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程度。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线和地下管道的整体布局,主要交通线路及其通行、输送能力;重要交通枢纽(车站、海港和空港)的吞吐能力,以及遭受破坏后的修复能力;各种机动车辆、船舶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数量及其在战时的补充能力。通信设施,主要包括各种通信枢纽、通信台站的布局,数量和质量状况;主要通信设备、通信器材工厂的分布及其生产供应能力。(2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军事理论,由于时代在变迁,战争技术和方式在变化,军事理论的发展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每一场战争的胜负,无不与其敌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因素相关,无不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理环境下展开的。海防地理学源于战争,并为战争服务。在清初六次大规模渡台的胜败因素中,地理气象的因素十分重要。外军的海战也是这样,例如,1780年,美国与英国海军在安的列斯群岛展开激战,当战斗正在进行时,一场风暴袭来,使舰艇失控,双双惨败。合计两军有400余艘舰艇被风暴打翻,40000名官兵葬身海底。再如,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塔拉瓦环礁的贝提澳岛的战役中,由于没有掌握准确资料,对于登陆海区的潮汐时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使美军付出了伤亡3000余人、损坏90余辆登陆艇的沉重代价。因为贝提澳岛周围全是珊瑚礁,在大潮高涨时,登陆艇可以越过珊瑚礁,直达预定的登陆滩地;而在没有涨潮时,登陆艇很难越过周围的珊瑚礁。当时,美军把登陆的时间选择在低潮日期,登陆艇经过多次尝试,都无法抵达预定滩地,士兵们不得不越过珊瑚礁,趟过浅水区,发动进攻,结果遭到敌方火力的猛烈攻击,导致美军惨败。又如,1949年10月解放军金门登陆战的惨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天气的原因造成的。是时,解放军10万大军集结在漳州沿海,拥有300余艘大小帆船;国民党的金门守军以及附近的胡琏兵团约有50000余名,配备有飞机和军舰。10月24日20时,解放军28军与29军3个团9000余名将士,怀着必胜的信念,乘坐300余艘大小帆船自厦门石井出发。这支毫无渡海作战经验的部队,在驶离海港后遇到了强劲的东北风,无法保持编队,前进十分困难。厦门与金门之间直线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解放军的船队却在黑暗和混乱中摸索了5个小时才到达金门龙口、古宁头一线,战士们在登陆时,很快被国民党军守岛部队发现。解放军登陆部队仓促应战,突袭变成为强攻,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还是按原计划突破了守军的岛岸防线,先后占领林厝、观音亭山,取得了向纵深发展的机会。但是,按照原订作战计划,运送第一批登陆部队的帆船,应当返回厦门,一批批接运后续部队,不料因潮水突变,300余艘帆船全部搁浅在海滩上,天亮后被守军的飞机和军舰全部炸毁。失去了运输工具,厦门附近的解放军虽有10万之众,只能眼巴巴看着战友被团团围困,却望洋兴叹,无法援助。解放军登陆部队在孤立无援情况下,三日粒米未尽,虽经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
    古今中外战争事例充分证明,正确认识地理特点和气象规律,按照地理特点和气象规律部署军队,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则导致失败。海防地理学有助于海防力量更好的配置,有利于海防军队解决作战、后勤、训练、情报等一系列问题。
    空谈无济于事,军界与学界应当加强军事地理学的研究,深入研究海洋地理与气象对于未来海战的作用与影响,为海军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提供必要的地理学知识,使海军将士真正成为近海远洋的主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