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清初六次跨海征战的经验教训(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广东社会科学》 王宏斌 参加讨论

1664年7月10日,清廷授予施琅靖海将军、福建水师提督,命令以承恩伯周全斌、太子少师左都督杨富为副,率领原郑军水师部众,准备进攻台湾。是年阴历十一月间,施琅首次率领舟师,乘北风起航,前往攻打台湾,不料船队在海面遇到南来飓风,不能行进,无功而返。“舟师行至洋面,骤起飓风,难于逆进而还。”①
    (三)第三次跨海征战:施琅率军再次渡台失利(1665年)
    第一次进攻台湾行动受挫后,施琅将此情况奏报朝廷。清廷谕令施琅:准予伺机进取,“勿以日久为虑”。为此,施琅开始整军备战,计划于来年春季再次渡台。此次渡台,他吸取了前一次教训,准备利用南风行军。1665年5月10日,施琅开始发兵渡台,自铜山(东山)起航,进入海峡。但是,开船3日,由于风轻浪平,船队不能行进,只好返回铜山。第4日再次放洋,又遇到东风来袭,船队无法逆风航行,不得不再次取消进攻台湾计划。施琅事后奏报说:“乃于本月二十六日会同众伯、总兵官等,率领所有舟师开驾,驶入外洋。时因风轻浪平,驶行三昼夜,尚难于前行。二十八日,暂且依山泊船汲水。二十九日,再行开驾,又遇东风迎面扑来,迫于无奈,返回寥罗(即料罗)。”②
    (四)第四次跨海征战:施琅率军第三次渡台惨败(1665年)
    施琅再次率领军队渡台失利后,天气一直不好,“连日朔风呼啸”。好不容易等到北风停止,于5月22日下令船队向料罗海面集结。然而,又遇到恶劣天气,“海上浪翻潮涌”,船只根本无法在料罗江面停泊。在这种情况下,施琅只好下令船队返回金门,暂避风浪。一直等到5月30日,天气放晴,施琅才率领船队向澎湖方向前进。次日中午,施琅船队到达澎湖口,“骤遇狂风大作,暴雨倾注,波涛汹涌,白雾茫茫,眼前一片迷茫。”海面顿成黑暗,施琅船队来不及撤回,“皆被巨浪凌空拍击,人仰船倾,悲号之声,犹如水中发出,情势十分危急。”③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把清军船只的桅樯折断,船帆撕成碎片,船舱漏水,船队只能随风飘荡,损失很大,连施琅自己的指挥船也被吹到了广东省潮州海面,直到10天后才返回厦门。靖南王耿继茂题报说:“十七日午时,船驶过澎湖口时,骤遇飓风大作,巨浪排空,各船纷纷飞散,仅有都司石丰等探信四、五船,紧随将军坐船前行,其余各船相继落伍。将军号令暂且撤回,但因怒涛山高,不及相顾,难于前行。各船遂纷纷飘散至大担、浯屿、镇海、靖卫等处湾泊。”④
    经历此次失败后,朝廷对于施琅进攻台湾的能力和忠诚均有所怀疑。当施琅再次请求整军备战时,朝廷颁发谕旨,将施琅调到京师,安置起来,完全搁置了进军台湾的军事计划。
    (五)第五次跨海征战:施琅率军第四次进攻台湾成功(1683年)
    1683年7月8日,施琅在福建铜山(今东山)誓师,率领官兵24000余名,分别乘坐大鸟船、赶缯船、双帆艍船共530余艘,以右营游击蓝理为先锋,乘南风分三路向澎湖进击。次日,清军到达澎湖第二大岛西屿西南边的猫屿、花屿、草屿,夜泊澎湖南大门外八罩岛。驻守澎湖的郑军哨船发现后,立即禀报刘国轩。
    是时,郑军大将刘国轩镇守澎湖,集结的总兵力达到20000余人,并有大、中、小战船200余艘。此外,在娘妈宫、风柜尾、鸡笼山、四角山、内堑、外堑、西屿头、牛心湾、醵屿等处,添筑炮台14座。在便于登陆的地段,还筑造了二十多里的女墙壕沟短墙,严阵以待。当刘国轩得知施琅船队到达,立即命令各守将把大炮移到海岸,以防清军战船寄泊,并传令各将领把战船停泊于娘妈宫前内堑、外堑、东峙、西峙各要口,准备迎战。宣毅左镇邱辉请求乘清军远航疲惫、立足未稳之机,主动出击。刘国轩认为自己的炮城布置严密,清船无处可泊,只待风暴突起,将清军彻底击溃,拒绝采纳邱辉的意见。“当此六月时候,一旦风起,则彼何所容身?乃以逸待劳,不战,可收全功也。”时值天色黄昏,清军战船湾泊八罩以西的水坟澳。邱辉又欲进攻,刘国轩仍然坚信,他的军队利在相持,清军利在速战。数日内必有大风,等待自然力量的出现,继续按兵不动。
    10日晨,施琅率军直取澎湖本岛,两军在澎湖海面开始接战。清军先锋蓝理率七艘战船冲阵,击沉和焚毁郑船数艘。右标营千总邓高匀指挥5艘战船,击沉郑军3艘战船。时值潮水盛涨,施琅部下战船争先,互相冲撞,不成序列。有几艘战船被风刮到炮台附近,郑军乘机齐出包围。施琅亲督战船冲入刘国轩船阵,与兴化镇吴英前后夹攻,救出被围船只。因天色将晚,施琅将清军战船收拢后,在西屿洋中抛锚。邱辉第三次建议,乘胜连夜出击,刘国轩寄希望于暴风,再次坐失战机。经过一天的激战,郑军损失战船16艘,兵将2000余。施琅右眼负伤,损失与刘国轩部相当。
    11日晨,施琅率舟师驶回八罩水垵澳湾泊,再次严申军令,部署作战计划。12日,施琅率师出战,总兵吴英攻取虎井屿、桶盘屿。13日,施琅率罗士珍、张胜、何应元、刘沛、曾成等坐小赶缯船,深入郑军腹地内堑、外堑侦察。14日、15日,施琅用赶缯、双帆艉船分作两股,佯攻内堑、外堑,麻痹郑军。战斗双方互有胜负。16日,施琅率军向刘国轩部发起总攻,最终击溃刘国轩军队,取得澎湖大捷,一战成名。
    (六)第六次跨海征战:施世骠与蓝廷珍率军进攻台湾(1721年)
    1721年2月,台湾知府王珍风闻民间有歃血结盟事,滥捕无辜民众200余人,处以极刑,激起当地民众的义愤。朱一贵与黄殴等于5月14日在凤山县境内罗汉门宣布起义,得到当地民众的响应。起义军迅速壮大至30万人,除淡水外,台湾岛几乎全部被起义军控制。台湾叛乱的消息传到大陆,闽浙总督满保兼程赶赴厦门,调集水师提督施世骠和南澳总兵蓝廷珍出师讨伐。正当清军调兵遣将之时,朱一贵起义军内,杜君英、杜会三父子因图谋王位不成而作乱,并率部下几万人出走,起义军力量因此削弱。施世骠与蓝廷珍受命之后,立即率师攻击澎湖,并于7月10日在鹿耳门趁大潮登陆,激战七日,占领台湾府城。起义军退守诸罗,再遭清军蓝廷珍所部伏兵袭击。7月29日,朱一贵因杨旭、杨雄出卖,被清军俘获。1722年2月3日,朱一贵和其他义军被俘首领在北京就义。此次清军作战极为顺利,“一战拔鹿耳,再战复安平,三战、四战定鲲身……遂收府治,七日之内复我台疆。”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