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法王塔地宫发现的重大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刘瑞 参加讨论

1998年秋,随着黑河水库工程的进展,工程技术人员和考古工作者联合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周至仙游寺法王塔进行了拆迁,准备易地保护。在拆迁的过程中,人们于塔基下发现了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地宫,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佛教文物,各大新闻媒体对此都作了及时报道。法王塔地宫的发现是陕西省继临潼唐庆山寺地宫、扶风唐法门寺地宫之后发现的又一座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佛教建筑,对于古史研究多有裨益,今天我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不足的地方祈盼方家指正。
    一、地宫的年代与意义
    地宫是佛塔的附属部分,一般建于塔基之下。以埋藏舍利和供奉物为主的地宫是源起于印度的佛塔制度与中国陵墓制度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我们发现最早的有纪年的舍利塔基的时代是北魏,发现于河北省定县,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注:河北定县北魏石函,考古,1966,5.下文中凡及此塔基均出此文。)。由于这座塔基的发现,人们认识到当时还尚未形成“地宫”制度,实际上当时是把盛放舍利的石函直接埋于夯筑的塔基之中,这种瘗埋方式与后来的地宫供养形式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现在已知略具地宫雏形的舍利塔基建于隋代,发现于今陕西耀县隋神德寺遗址,当时开始在舍利石函的四周砌护石和砖墙(注:朱捷元,秦波,陕西长安和耀县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1974,2.下文中凡及此塔基均出此文。), 虽然与后代成熟的地宫相比局促狭窄,但已与北魏制度明显不同。佛塔地宫的正式形成时间在唐朝,最早的实例是发现于甘肃省泾川县的唐大云寺塔基中的唐延载元年(694 年)地宫(注:甘肃泾川县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文物,1966,3. 下文中凡及此地宫均出此文。),地宫的平面呈方形,券顶,宫门在南,门前有短甬道,整个地宫呈“甲”字形。大体上从这以后的地宫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个形式(法门寺因为为皇家寺院,采用了多室的形制,与一般的地宫不同)。如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 年)的临潼庆山寺地宫(注: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文博,1985,5. 下文中凡及此地宫均出此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的河北定县静志寺地宫(注:新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唐宋塔基的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便都是“甲”字形地宫。由于有纪年古代塔基、地宫的不断发现,我们今天对于从隋至唐地宫发展的脉络已较为清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我们已经掌握的各纪年地宫之间的差距一般都很大,在各地宫各时代具体的发展变化上还有许多模糊的地方难以辨清,尚须新的材料来不断补充。今天法王塔地宫的发现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我们过去对地宫形成初期一些问题上的认识不足。
    法王塔地宫的年代依据它“甲”字形的形制和地宫中发现的隋仁寿元年《舍利塔下铭》碑阴的唐开元年间的刻文,我们可以大体认定它始建于开元四年(716年)以后,封护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是继大云寺之后、庆山寺之前地宫遗迹的重要发现,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对于隋唐地宫及舍利瘗埋制度的研究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舍利瘗埋方式的变化是与地宫制度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北魏太和五年塔基中的石函内装有玻璃钵、铜钵和葫芦形小玻璃瓶盛放舍利,又用数千颗玻璃、玛瑙、水晶、珍珠、珊瑚、红宝石组成的串饰和200 余枚铜钱、41枚波斯银币作为“七宝”与舍利一起瘗埋,另外石函中还放有金银耳坠、镯子、戒指、钗环等作为施舍的财宝,共同构成了早期瘗埋舍利的制度。到了陕西耀县隋神德寺仁寿四年(604 年)地宫瘗埋方式发生了变化。它在石函内用盝顶铜盒装舍利,圆铜盒装头发,方铜盒内的玻璃瓶内装淡红色液体,并伴有金环、银环、玉环、玛瑙、水晶、料珠等饰物和铜钱、波斯银币组成的“七宝”。由于此塔为隋文帝下诏修建,它所代表的就应是隋代的舍利瘗埋制度。从法王塔的地宫发现看,由于碑文明确记载唐开元年间奉请舍利后“重入灵塔”,所以它反映出的就不再是隋的舍利瘗埋方式,而是唐开元初期的舍利瘗埋制度了。而恰恰正是由于它反映的是开元时的舍利瘗埋制度,或者说反映了唐继隋代的舍利瘗埋制度,所以研究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舍利瘗埋制度从隋至唐发生巨变的标志应是唐大云寺地宫中发现的一套新的金棺银椁瘗埋制度。在大云寺地宫中,舍利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在石函内置鎏金铜函,铜函内置银椁、银椁内置金棺、金棺内再放琉璃瓶、最后瓶内再放置舍利,用中国式的棺椁瘗埋方法代替了传统的印度罂坛瘗埋,更符合中国的习惯。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显应五年三月,敕取法门寺舍利往洛阳宫中供养,“皇后舍所寝衣帐直绢一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注:韩金科,王焯。法门寺唐塔地宫及中国舍利瘗埋制度,文博,1993,4.)这是舍利以中国传统的棺椁瘗埋开始的文献。这一点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1990年河北正定开元寺发现一座初唐地宫,平面内方外圆,内室壁用单砖素泥铺砌而成,内放石函,“石函正中为一铜函,内套木函、金函,金函内存放舍利。铜函四周无规律地散放着开元通宝、五铢钱和铜、铁钗。”(注:刘友恒,聂连顺。河北正定开元寺发现初唐地宫,文物,1995,6.)从五钵钱与开元通宝同出看, 此座地宫的时代至少应到初唐,表明直到唐初舍利瘗埋制度尚未发生变化,因此《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中所讲的则天时开始“为舍利造金棺银椁”就得到了考古发现的支持。大云寺之后的地宫今发现最早的是建于开元二十九年(741 年)的唐庆山寺地宫。虽然该地宫的器物在发现之初经过扰动,但经过努力,考古工作者还是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地宫出土文物分布图。用此图与大云寺地宫文物分布图比较后我们发现,两座地宫虽然都采用了金棺银椁琉璃瓶的制度,但在地宫内其它供养器的分布上却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二地宫相距达47年,将近半个世纪,那么这些变化到底发生在什么时期就难以遽明。我们一直需要二地宫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来增加我们对舍利瘗埋供养制度的认识进行更深的研究,今天发现的法王塔地宫就能起到这个关键性的作用。
    如前所述,法王塔地宫应建于开元四年(716 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之间,位于大云寺地宫与庆山寺地宫的中间偏晚。 从目前的报道看,法王塔地宫与大云寺地宫的一致性较强,而与庆山寺地宫在供养物的内容与置放位置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便由之而知道庆山寺地宫内的舍利瘗埋供养制度是从法王塔地宫建成以后才开始形成的。这是我们过去一直不知道的情况,在舍利瘗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为佛教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相信随着今后法王塔地宫发掘报告的正式发表,人们必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对隋唐地宫制度、舍利瘗埋制度发展与演变规律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