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塔地宫发现的重大意义(3)
四、天宫制度与舍利制度 法王塔《舍利塔下铭》的碑阴有唐人刻文,其首句为“窃闻天宫敞而千光彻”,是一篇研究天宫制度的重要文献。目前,从时代上讲,天宫的考古发现最早的时代在晚唐,发现于北魏崇岳寺塔,是晚唐人修缮此塔时所加,这与地宫形成于隋至唐初的时间上间隔较大,过去一直困扰着人们。今天发现的这段唐文就可以大大的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它的发现,人们完全可以相信,至迟到开元年间已经形成了天宫的概念,而且把它与地宫舍利同等看待,这为佛教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法王塔的第二层发现了一座“中唐”时的天宫,无疑它又是目前最早的天宫,这又为天宫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证。由于法王塔文物尚未完全公布,因此是否天宫地官的年代可以一致,目前还不能判断,如果二者同时的话,那法王塔作为最早的天、地宫并用的佛塔,在建筑史、佛教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如果这样的话无疑将全面改变人们对天、地宫制度的认识。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舍利的问题。据《广弘明集》记载,“皇帝昔在潜龙,有婆罗门沙门来诣宅,出舍利一囊,曰:‘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这一包舍利后来成为隋文帝在仁寿年间三次下诏建塔时分与各寺供养舍利的主要来源。根据《舍利塔下铭》碑阴的开元刻文,今天我们发现的舍利就是仁寿元年文帝颁于各寺的舍利,也就是婆罗门沙门赠于文帝的舍利。舍利,即佛之身骨,指释伽牟尼火化后遗留在骨灰中的固体物。佛教舍利的含义很广,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生身舍利,即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留物。按《法苑珠林》的记载,这类舍利分为三种:一为骨舍利,白色;二为发舍利,黑色,三为肉舍利,红色。第二类舍利指法身舍利,也就是佛教经典。《法华经·法师品》云:“经卷所在处,皆应起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金身。”讲经卷与生身舍利价值相同,所以后代佛塔中常有经卷发现就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除了以上两类外,据《如意珠经·轮咒王经》记载:“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玻璃众宝造作舍利。行者无力者,则到大海边拾取清净沙粒即为舍利,亦用药草、竹木根节造为舍利。”并不一定非为真身舍利或生身舍利才能称为“舍利”,舍利实际上成为一种潜心向佛的象征。由于法王塔地宫所出舍利的具体报告尚未发表,其详细的理化报告还未公布,所以它的物质成分为何我们就还难以详明,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首次科学发掘的仁寿元年舍利的价值。而且随着报告的发表,它在中国舍利制度研究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总之,仙游寺法王塔地宫的发掘是近年来佛教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相信随着正式报告的发表,中国佛教史、中国建筑史、中国地宫、天宫制度、中国舍利瘗埋制度、隋唐器物学的相关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