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萌芽期与形成期(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物季刊》 李海荣/朱露萍 参加讨论

3.铭文考释类此类书无器物图,基本不摹铭文,只作器铭及器形考释,有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赵明诚的《金石录》、张抡的《绍兴内府古器评》、黄伯思的《东观余论》和董逌的《广川书跋》。
    《集古录跋尾》是欧阳修对家藏金石铭刻拓本所作题跋的汇集,收录周、秦、汉至五代金石文字跋尾400多篇,其中铜器铭文有20多篇,每铭皆录释文,考证其要旨。跋尾这种考订和著录金石文字的形式为欧阳修首创,跋尾随题随录,无一定次序,未按时代先后编排。
    《金石录》前十卷为铜器和石刻目录,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后二十卷是对部分铜器铭文、碑刻所做题跋502条。 该书仿《集古录跋尾》,但注意到排序的时代先后,所以又有所发展,且赵氏治学严谨、精于鉴别,故此书学术价值较高。
    《绍兴内府古器评》共考评了南宋内府所藏古铜器195器, 考评诸器未经分类和必要的排序。
    《东观余论》卷上“法帖刊误”有对铜器铭文的考证,有些考订颇有见地。卷下“铜戈辨”则研究铜戈的形制,记戈的援、内、胡各部位名称,说古戈戟是横刃击兵,不可直刺,以驳郑玄之说。
    《广川书跋》前四卷为铜器的题跋,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4.字典类吕大临撰《考古图释文》,这是我国有关金文最早的一部工具书,此书虽自说是释文,其实为字典。该书采用《考古图》所收铜器铭文,共收821字,据《广韵》四声隶字,每字有隶定和反切, 后列疑字、象形、无所从三部分。
    除以上所列四类书外,还有一些有关青铜器的书籍。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书录鉴定古物的经验,其中有鉴别古钟鼎彝器赝真的方法二十余条,还谈到古代蜡模法铸铜器的过程。张世南《游宦纪闻》一书中有以款识、制作(形制和花纹)辨别古铜器的部分,另外此书对铜器的分类、定名也有一些正确的意见。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中也谈到古铜器,这里就不详述了。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及著作者主观上的原因,宋代学者在对古青铜器的年代考订、文字的考释、铭文内容的论证以及一些器物的定名上都存在着错误和缺陷。但宋代学者研究古青铜器的贡献也是很大的。阮元说:“北宋以后,高原古冢搜获甚多,始不以古器为神奇祥瑞,而或以玩赏加之。学者考古释文,日益精核。”(注:阮元:《商周铜器说》下,《研经室三集》卷三。)这就使人们脱离了以前对先秦古铜器迷信的态度,也就能够使宋人的研究趋于科学化。宋代学者研究古青铜器的方法主要是著录及考订器物的类、名。他们开创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著录体例,以《考古图》和《博古图录》为代表,这种著录体例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人对于古青铜器的分类和定名多有贡献。分类上已注意到把所谓“相类相须”之器放在一起,据器物用途进行了大致成功的分类。在定名上正如王国维所说:“凡传世古礼器之名,皆宋人所定也,曰钟,曰鼎,曰鬲,曰甗,曰敦,曰簠,曰簋,曰尊,曰壶,曰盉,曰匜,曰盦,皆古器自载其名,而宋人因以名之者也。曰爵,曰觚,曰觯,曰角,曰斝,古器铭辞中均无明文,宋人但以大小之差定之,然至今日,仍无以易其说。知宋代考古之学,其说虽疏,其识则不可及也。”(注:《观堂集林》卷三“说觥”。)宋人对古青铜器纹饰所定之名,有的今日仍沿用,如《博古图录》所定的饕餮纹、蟠螭纹、蝉纹、云雷纹、夔龙纹等,此外,鳞纹、连珠纹、乳钉纹、圆圈纹也都是宋人最早定的。宋人描述铜器的一些术语,如珥、兽首耳、贯耳、附耳、圈足、方座、援、内、胡等也延用至今。可以说古青铜器研究的基础是在宋代奠定的。宋人对古青铜器的断代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博古图录》卷十四“商祖乙爵”下说:“三代之器,铭载不一,然愈简为愈古,愈详为愈近,此夏、商、周之辨也。”这是总结出的三代铜器铭文的时代特征。《博古图录》卷十八“商饕餮纹甗”下说:“足间所饰饕餮与商甗皆相类,而两耳纯缘文缕至隔,又与‘商立戈甗’无少异,制练精工,非商器不能及此。”这是用形制及花纹的对比来断代。《考古图》卷一“乙鼎”下说:据其“形制文字及所从得(邺城河亶甲城)”推定为商器。宋代学者研究古青铜器基本已脱离了玩赏的层次,而把古青铜器作为研究古文字、礼制及历史的实物资料来看待,这基本可以说是当时学者的共识。刘敞在他所著书中提出从三个方面研究古铜器,即“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谥牒次其世谥”。李公麟认为“彝器款识真科斗古文,实籀学之原,字义之宗祖”,并认为铜器铭文可以“稽证《诗》、《书》百氏,审禘①若符契而已”。吕大临则说:“……非敢以器为玩也,观其器,诵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矣。以意逆志,或探其制作之原,以补经传之阙,正诸儒之谬误,天下后世之君子有意于古者,亦将有考焉。”《博古图录》爵总说中也提出“凡彝器有取于物者小,而在礼实大”。欧阳修说他著书目的为“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赵明诚说:“若夫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无疑。”正是由于有了看待古铜器的先进思想,把金石刻铭作为历史资料来研究,所以才在古铜器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由于宋代有了一批看待古铜器思想先进的学者,并已形成了一套研究青铜器较为科学的方法,出现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有关青铜器的著作,至此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才进入了形成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