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西汉士人风貌的变化及其影响(2)
二、士人群体的规范化 西汉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逐步采取措施对士人进行控制,从士人的培养,教育到政治出路,从行为方式到思想意识,设置了一系列强制性规范,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完成了对士人的规范化。 1、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的一个标志,也是专制政权以儒家思想家规范士人,进行思想控制的开始。董仲舒在对策中说得很明显。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注:《汉书》卷五十六)所谓“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和秦代的“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是一致的,说明士人仍以各种学说理论议论政治。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加以限制,秦代限制的方式是“焚书坑儒”,而董仲舒建议用儒家思想取代各家,限制的方式不同,目的完全一致。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运用政权的权力强迫士人信从儒家思想。汉宣帝时为提高儒家思想地位,统一思想内容,亲自主持召开了石渠阁会议,集合著名儒士讲论五经异同,汉宣帝亲临称制裁决,从此以后,儒家经典又注入了君主的意志,儒家学说和专制政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用行政措施把儒家经典做为教化社会,评价士人德行、是非、价值的依据,强制士人信从,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这是规范士人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整个封建社会有着深刻影响。 2、控制言论。汉初士人曾总结秦灭亡的教训之一是禁止言论, “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造成“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汉初统治者因而放宽了言论的尺度,废除了妖言,诽谤罪,奖励直言极谏,自汉武帝开始,对言论进行了再次严格限制,不仅恢复了诽谤罪,妖言罪,而且创设了腹非罪,诅上罪,甚至以诏书形式规定:“令下腹非者论死,诽谤圣制者当族。”(注:《两汉诏令原序》)这里限制言论不是要所有的士人闭口不言,而是禁止士人脱离儒家思想学说乱发议论,并且对以言论获罪者处罚特别严厉。不少士大夫因之获罪,轻则免官系狱,重则杀头族诛。汉宣帝时路温舒上书,借秦喻汉,要求废除诽谤妖言罪,不要以言论罪人,他说:“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谒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注:《汉书》卷五十一)路温舒想通过秦禁言论而导致灭亡的教训来警戒汉统治者,但汉宣帝不为所动。知人论事,谈天论地是士人的本分和天职,而专制统治者为强化统治,严格控制言论,不准士人随意议论是规范士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独尊儒术和严格限制言论是汉中期进行思想控制的两项措施,两者相辅相成,软硬兼施,独尊儒术是用儒家思想学说去约束士人,给士人指明约束自己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严厉限制言论表明,只准许士人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行事,如果乱说乱动将受到严厉制裁。两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从思想意识方面控制士人。 3、健全学校系统,全面实行儒家教育。 学校在中国的历史虽然十分悠久,但不同时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社会作用有很大不同,春秋战国时代,以私学为主,学校是交流思想,探讨学术,议论政治的重要场所,汉代以后的学校则是灌输统治阶级意志,传授儒家思想学说,统一思想,规范士人的场所和基地,是专制政权实行有效统治的工具。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立太学的建议,建立了朝廷直属的太学。景帝末年,文翁为蜀郡守。在蜀地设立了郡学,汉武帝下令全国仿效,各郡国学校先后建立。另外还有一些私学,从事私人传授,在汉代从事私人传授的既有下层士人,也有很多现任官吏。但不论什么类型的学校,教授内容几乎都是儒家经典。正如《汉书·儒林传赞》所评论:“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元始是汉平帝的年号,说明各类学校传授的都是儒经,并且教育与人仕、禄利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汉政权规定,学生学习一年进行考试,精通一经就可以人仕,这样,专制政权基本垄断了学生的出路,控制了士人的政治前途。从某种意义上说,汉代统治者以学校教育为工具,以禄位为诱饵,把大批士人置于了政权的控制之中。 4、打击养士。打击养士是汉政权堵塞士人其他政治出路, 强制士人进入其设置规范的另一种措施。养士是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一种风气,一些诸侯和贵族为扩张势力,提高威望,积极逻致士人为自己服务,一些士人也把做诸侯贵族门客作为自己的一个政治出路。汉初分封的诸侯王有较大的自治权,一些权臣也积极吸引士人为自己服务。养士之风再次兴起,汉武帝为强化其专制统治,堵塞士人的其他出路,全面控制士人,对诸侯王和权臣养士进行了严厉限制和打击,接连兴了淮南、衡山、江都等大狱。三狱坐死者达数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他们的养士。又借其余威颁布了左官律,附益法,严禁士人依附诸侯王,汉武帝在打击诸侯王养士的同时,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封地和权力,使诸侯王没有能力养士,从根本上堵塞了士人报效诸侯王的道路。 在严厉打击诸侯王养士的同时,汉武帝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打击和限制权贵养士,目的是把士人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武帝亲政不久,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因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窦婴喜好养士,“游士宾客争归之”,田蚡深知汉武帝忌恨大臣养士。在进行廷辩时抓住窦婴养士进行攻击,指斥窦婴心怀不轨,“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非而心谤,仰视天,俯画地,辟睨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注:《汉书》卷五十二)田蚡的话打准了窦婴的要害,也击中了汉武帝的心病,窦婴终以论罪弃市。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诸侯王无力养士,权贵不敢养士,游士无处可游。只有集聚在专制政权之下,做皇帝的臣仆。 总之,汉政权为了规范士人而采取了许多措施,而独尊儒术和控制言论制约士人的思想意识,用建立学校和打击养士控制士人的培养和政治出路,各种措施相互配合,把士人的主体部分纳入了专制政权的控制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