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日到第八天的辛丑日,穆王自“喻之关隥”至于今托克托一带的“人”,也就是“河宗之子孙伯絮”(14) 国。这个国和今绛县横水的倗国可能都是河宗的后裔,或属于不同的支系,或是地域上的前后变迁,而河宗或许是倗氏族共同的早期酋长或首领。由《万姓统谱·拯韵》:“,伯絮之后,国在虞、芮之间”的记载看,似乎说明今绛县横水的倗国乃是“伯絮”之国南迁的结果,抑或是随着穆王的回归而内迁的。如果是这样,横水倗国墓的年代也能印证这一点。 另外,关中西部似有倗族的踪迹。《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蒯成侯緤者”,索隐云:“案:《三苍》‘蒯乡在城父县,音裴’。《汉书》作‘’,从崩,从邑。今书本并作‘蒯’,音‘菅蒯’之‘蒯’,非也。……《楚汉春秋》作‘成侯’,则裴声相近,此得其实也。”清洪颐煊在校《穆天子传》时,于卷一“天子西征,至于人”下云:“(《史记》)蒯即字之讹”(15)。所以蒯、相讹以互借。正义又曰:“《舆地志》云蒯成县故城陈仓县之故乡聚名也。周緤所封也。晋武帝咸平四年,分陈仓立蒯成县,属始平郡也。”汉陈苍即今宝鸡一带。《路史·国名纪六》“剻”条下云:“剻,傰也,剻伯綮国。穆天子西征于剻。河宗之子孙剻伯綮逆天子郭。……《地记》陈仓有蒯城。云河宗之子孙,则宜在此。非沛之。”可见,罗泌是将“剻伯綮”之国置于今陕西西部的宝鸡一带。但这个地望无法解释《穆天子传》“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的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有迹象表明,今宝鸡一带的倗氏似乎更为古老。1958年,在宝鸡地区的清姜河桑园堡发现过一件带有“”族徽的西周早期青铜簋(16),同年在武功县村也出土了带“”族铭的晚商青铜簋(17),这说明倗族人曾在今宝鸡一带活动过是可以确定的。但目前还没有资料证明它与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的倗国之间的关系,如果单从时间尺度上看,关中西部的倗族要早于托克托一带的倗族。 至于《说文·邑部》“”条下“沛城父有乡”,则可能是被汉高祖封为“蒯成侯”的周緤为沛人,乡人为追念其功烈而改称他的出生地为“乡”,地在今安徽省亳县东南七十里城父村(18)。 又《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尹辛)攻蒯,蒯溃。”杜注:“河南县西南蒯乡是也。”清梁履绳《左传补释》:“蒯在河南府洛阳县西南。”即今洛阳市区西南。此地的蒯氏,很有可能是晋国的大夫蒯得在鲁文公九年(前618)被杀后,蒯氏之一部分自晋西南南徙到伊洛地区的。而至王子朝之乱,蒯氏被攻破的鲁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周畿内的蒯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一个世纪。 另外,在河南淅川出土过春秋晚期的带“”字的青铜器,如《集成》9·4471倗之簠、《集成》16·9988倗缶等。据此可否推测这些器物就是周畿内的蒯氏被尹辛攻破后,其一部分继续南迁,经过熊耳、伏牛、外方诸山的山间通道,至今南阳地区的淅川一带。从地理方位看,是很可能的,而且所出青铜器的时代为春秋晚期,也进一步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可见,晋西南的倗族,是“伯綮”之后,由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曾有过渐次南迁的过程。而今宝鸡一带的倗氏,至汉代又有族人渐次东移。《汉书·王尊传》:“会南山群盗傰宗等数百人为吏民还。”“南山”是终南山,即今秦岭山脉。“傰宗”当是自关中西部东来的倗族的后人。 二、由横水倗国墓地看晋都邑曲沃之地望 古曲沃是晋国重要都邑之一,关于它的地望,历史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在峨嵋岭南今山西省闻喜县县城一带;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峨嵋岭北今曲沃县境内。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做过一些讨论,提出了早期古曲沃在峨嵋岭北今曲沃县境内,大约至曲沃武公时期,其政治中心(即曲沃)南移至峨嵋岭南今闻喜县一带的观点(19)。这次在峨嵋岭南的绛县横水发现了约西周中期穆王时期倗国大墓,为笔者提出的上述观点增添了一个旁证。 文献上所记载的古曲沃,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晋成侯(唐叔虞之曾孙)迁都一事。据《诗经·唐谱》所记,“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至曾孙成侯,南徙居曲沃,近平阳焉。”至春秋初期的晋昭侯时期(前745-前740),由于晋国宗族内部的矛盾,昭侯封其叔桓叔于曲沃。夏商周断代工程课题组将西周穆王在位的年数推定在约公元前976-前922年(20)。《史记·晋世家》云:“(晋)靖侯以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又云:“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故曰‘共和’。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晋靖侯十七年是共和元年,即前841年,那么,前857年就是靖侯元年。 从叔虞封唐至晋靖侯十七年(前841),《晋世家》所记晋侯凡6位(唐叔虞、晋侯燮父、晋武侯、晋成侯、晋厉侯和晋靖侯),而叔虞是于成王初立时被封于唐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组把周成王在位年数定为前1042-前1022年。那么从前1042至前841年的202年中,宗周王室经历了从成王到厉王的9位天子,但是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见于记载的晋侯仅有上述的6位。如果除去晋靖侯在位的17年时间,则前面5位晋侯在位共185年,平均每位有37年,似略显多了些。所以,学者多以为《晋世家》所记靖侯之前的晋国世系,或许有缺漏(21)。但是连续5位晋侯,平均每人在位37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所以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晋世家》所记晋靖侯以上世系是可信的(22)。如此来,上述5位晋侯可以大体上反映靖侯之前的晋国世系。照此推算,西周穆王时期当为晋武侯时期和晋成侯的初期。可见,至晋成侯时期,峨嵋岭南边的倗国仍然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