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阴阳五行与秦汉政治史观(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宋艳萍 参加讨论

二、五德终始说与汉初政治史观
    整个汉代社会,都笼罩在阴阳五行的神秘色彩之中。汉代的政治历史观也几经变化。汉高祖刘邦对阴阳五行说也非常推崇,在反秦起义之前,他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运用阴阳五行说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天赐”的符应:他宣扬自己是赤帝的儿子,杀死了挡道的白帝之子。这就预示着他将推翻秦朝,受天之命成为新天子。刘邦的政治史观显然不是正统的“五德终始说”,可能是民间流传的阴阳五行政治史观有着许多不同说法,总之刘邦的政治史观是赤帝代替白帝,即火德代替木德。刘邦在立为汉王后,宣布色尚赤,但其他政治制度却基本沿袭秦制而没有和火德之制相配,如标志着新王朝建立的“改正朔”,正月仍沿用了秦的十月。
    汉文帝时,围绕汉为何德运问题士人中存在分歧,一种观点是汉为水德说,代表人物是丞相张苍。张苍认为汉才是水德之运,它的受命之符是“河决金堤”,而且汉历的正月是冬天十月,这和水德之制相符,所以汉应为水德。另一种观点是汉为土德说,代表人物是公孙臣和贾谊。公孙臣认为,秦为水德,按照五德终始说,汉应为土德,土德之符应是黄龙出现。汉文帝十五年,黄龙果然出现在成纪这个地方,于是便有了土德的符应。汉文帝接受了土德之说,拜公孙臣为博士,负责与儒生们一起草定改历服色等事项,为实行土德之制作准备。贾谊也持汉为土德之说,他认为汉兴已二十多年,应当建立起自己的德运制度,于是他“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注:《汉书·贾谊传》。)为汉文帝建立土德之制作好了理论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汉文帝改制之举始终没有实行,这一任务到了汉武帝时才真正完成。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接受了公羊家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建立起全新的统一大帝国。他对父辈的政策多所改变,在政治、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汉武帝时,汉为土德的政治史观已基本定型,朝廷上下基本无有异议。此时封禅改制已成为朝野内外的共同心愿,司马迁上书道:“历纪坏废,汉兴未改正朔,宜可正。”(注:《史记·兒宽传》。)兒宽等人也都纷纷请愿,汉武帝于是顺应时代潮流,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封禅仪式,封泰山,禅梁父,并根据“五德终始说”建立了土德的制度:“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注:《汉书·孝武本纪》。)这样,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又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三、五行相生与汉家尧后说
    阴阳五行有两种运转原则,一种是五德终始说遵循的相胜原则,另一种则为相生原则。对于这两种运转原则,淮南王刘安在《淮南鸿烈》中进行了详细阐释。他认为五行是相生相胜的,相生的顺序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胜的顺序为: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同邹衍五行相胜的政治史观不同,刘安以五行相生原则来排定古帝王顺序,列表如下:
    木火土金水
    太皡
    炎帝
    黄帝
    少昊
    颛顼
    刘安的政治史观是先秦以来五德终始说的反叛,这和他的政治目的有一定关联。刘安的父亲刘长是高祖刘邦的小儿子,在汉文帝时,因骄横不法怀有政治野心而被镇压。汉武帝时,刘安也存有不臣的野心,他认为:“吾高帝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后,吾宁能北面事竖子乎!”(注:《史记·淮南王传》。)他准备在武帝驾崩后起事夺取天下,于是悄悄制作了皇帝的朝服玉玺,大造武器装备,为武装夺权作准备。刘安组织编写《淮南鸿烈》一个重要的目的便是为他的谋反作理论准备。当时汉武帝采取的政治史观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刘安便想另起炉灶,他认为自己政治上的最大资本是与高祖血缘纽带的亲密性,所以他自然努力向高祖靠近。
    汉武帝虽雄才大略,功绩卓著,但因穷兵黩武,使汉王朝面临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危机,阶级矛盾不断激化。面对汉王朝政治上的危机,西汉中后期掀起了汉德已衰,当再受命的社会思潮。这股再受命思潮的发端者是公羊家眭弘。眭弘是董仲舒的再传弟子,他继承了董仲舒谶纬化的天人感应说。汉昭帝时发生了大石自立、枯木复生等灾异现象,眭弘认为这是新天子受命的征兆,这就预示着汉德已衰,天将夺去汉之德运,而由公孙氏代替刘汉王朝。眭弘认为:“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让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注:《汉书·眭弘传》。)眭弘在此明确提出了汉家尧后说,认为汉既为尧后,就有禅让的美德,所以汉应效仿祖先尧,找到将要受命的新天子,把帝位禅让于他。汉家尧后思想的产生是西汉中后期政治史观的一大转变,汉武帝时宣布为土德,其实就承认了自己是黄帝的后代,眭弘宣布汉家尧后,其实是要否认武帝的德运。眭弘提出汉家尧后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反映了西汉中后期整个士人的共同心态。士人一方面认为汉德已衰,应当由新受命的王朝代替它,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希望以暴力手段推翻汉王朝,幻想通过和平方式完成政权交接。于是他们便利用汉高祖为赤帝子,当为火德之说,极力鼓吹五行相生说,并为五帝三王以五行相生原则重新排定了德运顺序,尧为火德,舜为土德,夏为金德,商为水德,周为木德,汉继周为火德,这样便完成了一个循环,汉便成为尧的后代。汉既为尧后,便有传国之运,应当禅让帝位于贤人。西汉中后期五行相生政治史观继承于刘安,但两者的政治目的不同,刘安制造五行相生政治史观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当上刘汉王朝的皇帝,是一姓的内部争夺,而西汉中后期则是要推翻刘氏政权,而由另一姓来取代他。所以刘安只制造了古帝王的排列顺序,以配合他的谋反活动,而对汉为何德运则无阐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