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战国相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 晁福林 参加讨论

从这个记载里可以知道,张仪“与秦王阴相结”,并不是太秘密的事情,雍沮就对此了如指掌(注:如果不明此类相的特点便公造成一些误解。林春溥《战国纪年》认为“薛侯会魏王之明年,齐与魏会,韩以兵合於三晋,因使孟尝君入秦,即齐策所谓孟尝君为从,先观秦王之谋也。及秦觉其谋,孟尝君几不免”。林氏此说不妥,钱穆先生指出“孟尝君合从固非一日,然谓其入秦在诈观秦王,则恐未必”(《先秦诸子系年》第399页)。钱说甚是。外交与特务固然不可截然区分,但也不是没有区别。孟尝君被免相,根本原因在于秦国外交政策的改变,而不是发觉孟尝君之谋的结果。因为孟尝君相秦的目的,依照战国时期这类外交人员的相的特点,应当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不需要特别的发现。),和张仪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孙衍也知晓“张仪以合秦、魏”(注:《战国策·魏策一》。)而为魏相的真正目的。张仪为秦而相魏,魏为拉拢秦国而使张仪为相,这就是事情的实质。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如果把张仪所任之“相”作为高级别的外交官来理解,那么,可以说张仪实际上是“并相秦、魏”(注:《战国策·魏策一》。)的。他任魏相,实际上是负责魏与秦的外交联络工作。张仪在魏国时,曾就魏与楚联合以伐齐的事情发表意见,但“魏王弗听”(注:《战国策·魏策一》。),在涉及魏国对于秦国以外的其它国家的外交政策时,张仪的意见并不受重视。各国君主对于这一类担任相职的外国人员很不放心。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手下的小吏司空马到赵国担任“守相”,即代理之相。当秦军攻赵的时候,司空马曾经请缨于赵王,谓“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注:《战国策·秦策五》。)。赵王不信任司空马,终不使其率兵,司空马只得讪讪离赵。
    在列国争雄的时候,强国能派重臣(特别是那些纵横家)到其它国家为相,弱国为了某种原因也能派臣到强国为相。秦惠文王后元七年(前318年)赵国的“乐池相秦”(注:《史记·秦本纪》。)就是一例。关于乐池其人,另有两处史载亦提及。一是《韩非子·内储说上》载“中山之相乐池以车百乘使赵”。一是《赵世家》载燕王哙之乱时,赵武灵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集解和索隐皆谓纪年说与此同。可能这三个乐池为一人。他为赵臣,被赵派为中山相,后又至秦为相。乐氏为赵国大族,乐池盖为赵国重臣,其为秦相,表示赵欲与秦交好。此年齐韩魏赵燕五国攻秦,但五国各自心怀鬼胎,貌合神离,赵派乐池到秦,应该是为了表明赵并非秦国的主要敌人。假若对于本国不利的人至大国为相,则其国往往想方设法使大国免其相位。秦昭王七年(前300年)赵人楼缓相秦,于赵不利,赵便派术士机郝到秦活动,“请相魏冉”(注:《战国策·赵策三》。)。在机郝周旋下,“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注:《史记·穰侯列传》。)。
    这种派人到别国任相职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外交联络和外交斗争的手段。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欲通过置相的办法来影响别国外交政策。例如,战国后期魏国欲与秦联合的时候,赵国相当恐慌,术士即建议赵国资助以反秦著称的周最到魏国为相,认为“资周最,而请相之于魏。周最以天下辱秦者也,今相魏,魏、秦必虚矣”(注:《战国策·赵策三》。),将此视为釜底抽薪的办法。战国中期,秦、魏两国君主约定会见的时候,魏国缺相,术士便劝魏王任命亲齐者为相。其辞谓:
    遇而无相,秦必置相。不听,则交恶秦;听之,则后王之臣,将皆务事诸侯之能令于王之上者。且遇于秦而相秦者,是无齐也,秦必轻王之强矣。有齐者不若相之,齐必喜,是以有齐者与秦遇,秦必重王矣。(注:《战国策·魏策四》。)
    所谓“秦必置相”,指秦将派人到缺相的魏国任相。就当时的形势看,魏置相之事,实为决定其外交是倾向于秦,抑或是倾向于齐的表态。依术士的分析,魏应置亲齐之相,这样魏便会与齐交好,从而秦也不敢小觑于魏。置相与外交的关系于此十分明确。为了扩展自己的影响,有的大国甚至可以为某人求取两国相位。秦昭王十九年(前288年)五国攻秦以后,秦昭王即“欲为成阳君求相韩、魏,韩、魏弗听”(注:《战国策·秦策三》。)。其事显然是秦为增强对于韩、魏两国的影响而采取的一个措施。
    其次,置相于别国是增强本国外交地位的重要手段。魏相翟强去世时,术士曾劝楚利用这个机会联合齐国一起让魏国任甘茂为相;其理由是“魏之几相者,公子劲也。劲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则楚轻矣。故王不如与齐约,相甘茂于魏。齐王好高人以名,今为其行人请魏之相,齐必喜。魏氏不听,交恶于齐,齐、魏之交恶,必争事楚。魏氏听,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雠也,而魏、秦之交必恶,又交重楚也”。(注:《战国策·楚策二》。)术士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甘茂相魏对于楚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所在。战国时期术士曾经指出,“秦已善韩,必将欲置其所爱信者,令用事于韩以完之”(注:《战国策·韩策三》。),显然,将亲秦的人物置为韩相,正是秦国增强自己对于韩的外交地位的措施。
    再次,有时候,弱国欲通过置相的办法试图给强国造成麻烦。据《战国策·楚策一》记载,战国中期,楚怀王曾经与术士范环讨论派谁至秦国为相的问题,楚怀王以为甘茂可以,范环认为甘茂为贤才,而“秦之有贤相也,非楚国之利也”,并且建议“王若欲置相于秦,若公孙郝者可。夫公孙郝之于秦王,亲也。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被王衣以听事,真大王之相已。王相之,楚国之大利也”(注:这里所提到的“公孙郝”,《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作“向寿”,《韩非子·内储说下》作“共立”,并谓“共立少见爱幸,长为贵卿,被王衣,含杜若,握玉环,以听于朝,且利以乱秦也”。)。在相互竞争的时代,强国的贤相于弱国不利,范环深明此理,所以才建议楚力主让与秦王亲昵的人为相。《战国策·韩策三》载,术士在为楚国利益而讨论韩、楚关系时谓“韩之父兄得众者毋相,韩不能独立,势必善楚”,认为楚应当支持在韩国没有什么威望的人为韩相,楚怀王则必定推荐名韩珉者为相,谓“吾欲以国辅韩珉而相之可乎?父兄恶珉,珉必以国保楚”(注:《战国策·韩策三》。)。后来,韩果然以韩珉为相,这与楚国奉行不使敌国有贤相的政策有直接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