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周代神权崇拜的演变与天人合一观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王晖 吴海 参加讨论

殷人为了有利于神权统治,把祭祀权力高度地集中到殷王手中。连方国诸侯的先祖祭祀也要通过殷王来祭祀,祈福、免灾、避祸,都要通过殷王和殷王室的贞卜人员向殷先公先王以及上帝自然神祗祝告。而周人在取得天下之后,对殷人的神权统治思想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也对这种神权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一、《周易》的主题思想与文武王对天命观的怀疑与改造
    殷王认为自己“有命在天”(殷人所崇拜的主要是上帝,这里的“天”是周人的说法),而天命是上帝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必须竭力事奉上帝与祖先神祗。《墨子》说:
    于《太誓》曰:“纣……乃曰:吾民有命,无廖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非命上》)
    《太誓》之言然,曰:“纣……曰,我民有命,毋谬其务。”……此言纣之执有命也,武王以《太誓》非之,有于《三代不(百(注:依孙治让:《墨子间诂·非命中》注文改。))国》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命三(代)不(百)国。”亦言命之无也。于召公之《执令》亦然:“且敬哉,无天命!惟予二人,而无造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墨子间诂·非命中》说“疑当作‘不自天降,自我得之’)。”(《非命中》)
    《太誓》之言也,于《去(太子)(注:见《墨子间诂·非命下》注文。))发》曰:“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昔纣执有命而行,武王为《太誓·去(太子)发》以非之。
    曰:“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记,从十简之篇以尚,皆无之。……”(《非命下》)
    曰:“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记,从十简之篇以尚,皆无之。……”(《非命下》)
    依《墨子·非命》上中下三篇所引古本《太誓》的内容来看,周武王在《太誓》之文中对殷王纣所谓的天命观作了激烈地批判、非难,认为天命是不存在的,是根本不能依赖的。并且说“从十简之篇以尚”的“商周虞夏之记”都是没有记载的。“商周虞夏之记”可能是记虞夏商代以及先周时代古《史记》之类。周武王在讨伐殷商之前的誓师大会上发表否定天命的誓词,其用意与目的是十分清楚的,就是彻底扫除人们对殷王“有命在天”的迷信,彻底否定殷人的天命观。古本《太誓》的这些内容也正与《书·西伯戡黎》遥相呼应,《西伯戡黎》说“(纣)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王纣相信自己生来“有命在天”,于是周武王在墨子所见的《太誓》中对天命思想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把殷人认为天命素定的观念矫正过来了,这也就是《诗·大雅·大明》中所说的“天命靡常”。这种否定与批判是当时形势的需要,是完全必要的。实际上,这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没有这种思想解放与思想革命,无论是殷人,还是周武王所联合的方国诸侯,甚至周人自己,都不可能从当时殷王所控制的极其浓厚的神权崇拜之下彻底解放出来,又怎么去推翻纣王的统治呢?
    不过,周人提出“天命靡常”和否定天命的思想酝酿大概早到周文王时代。这种思想首先是在哲学层次上加以深入的思考,并且以“变易”观反映在《周易》之中。郑玄作《易赞》及《易论》提出“易一名而三义”说,“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到唐代孔颖达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面,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既义总变化而独以易为名者,《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故《系辞》云:“乾坤,易之蕴邪?”又云:“易之门户邪?”又云:“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馈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易简之法则也。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孔颖达:《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卷首·论易之三名》)
    易一名而有三种含义:易、变易、不易。但毫无疑问它主要是变易,正如《周易正义·卷首·论易之三名》所说的“易”是“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它主要讲的是“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所以《周易》以“易”相称。这是一种哲学观点,但把它运用到社会政治方面,则是一种崭新的政治理论武器,无疑对商代的神权统治思想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对纣王所说的“我生不有命在天”的观点是一个彻底的否定。天命观、神权统治思想就是易之三名中的“不易”,在这种思想观点下,世界是静止不动的:“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易纬·乾凿度》)。这就是说,纣王虽残暴无道,但永远是天子;而文王武王虽贤明,但永远是臣民,永远听其摆布。而变易的易学观便不同了,它主张的是变化改革的思想:“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易纬·乾凿度》);“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周易正义·卷首·论易之三名》)。这在《易·系辞》上下篇也有同样的说法:
    圣人设封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