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唐代社会对皇权的制约机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郭绍林 参加讨论

需要附带论及的是唐后期宦官专权下的皇权地位问题。宦官“口含天宪”,是另一股内朝势力,一方面不得不附丽于皇权,以招摇撞骗,作威作福,一方面又凌驾于皇权之上,以至于皇帝连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唐文宗曾感叹自己受制于宫内家奴,连受制于诸侯、军阀的亡国君主周赧王和东汉献帝都不如。宦官杨复恭立唐昭宗为帝。当时主考官被称为座主,所录取的进士自称座主的门生。杨复恭援以为例,以“座主”自居,蔑称唐昭宗为“门生天子。”宦官制约皇权,是政治势力消长的产物,是特殊现象,不是唐代社会对皇权的制约机制正常运作的必然结果,因而不可同日而语。
    其三,修史制度对皇帝的约束
    我国古代重视编修当代史,设置左史、右史负责记载当朝皇帝的行动和言论。唐代设史官起居郎和起居舍人,相当于古代的左史和右史,要侍从皇帝,搜集情报,及时记录。这些资料再由修史官编纂为皇帝的起居注和实录,以及国史。
    为了保证史书的客观公正,史官有相当大的独立人格,修史工作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拒绝当朝皇帝干预和阅读。严肃正直的史官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敢于抵制皇帝的非份干预,并申明修史对皇帝的约束作用。其他官员也作如是观。
    唐高祖建唐当年,万年县法曹孙伏伽针对他的种种行为上疏谏阻,说:“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既为竹帛所拘,何可恣情不慎?”(18)唐太宗问兼知起居注的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何等事”,褚遂良答道:“记人君言行,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唐太宗又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回答:“守道不如守官,臣职为载笔,何不书之!”黄门侍郎刘洎进一步说:“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绵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19)以后累朝史官也都反复强调这层意思,以“使骄主贼臣有所知惧。”(20)在修史制度的约束下,皇帝要想留下好名声,不得不检点自己的言行。唐太宗即表示:“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21)
    唐太宗多次提出要亲自披阅国史。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表反对,说:“圣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曾玄之后,或非上智,但中主庸君,饰非护短,见时史直辞,极陈善恶,必不省躬罪己,唯当致怨史官。……(史官)唯应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22)贞观十三年,褚遂良又加以拒绝,说:“不闻帝王躬自观史。”但在贞观十七年,司空房玄龄温和地陈述了反对意见后,只好顺旨,删节国史为编年体,以《实录》呈上。当唐太宗看到关于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担心“语多微文”会给后人留下思索的空间,使自己落下杀兄逼父、夺嫡篡权的坏名声,就对房玄龄定下调子,着令修改。他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23)然而在多数情况下,皇帝无法冲破亲览国史的障碍,并以修史制度来约束自己。唐肃宗即对史官于休烈说:“朕有过,卿宜书之。”于休烈赞扬道:“有德之君,不忘书过,臣不胜庆。”(24)
    其四,臣僚谏诤对皇帝的限制
    在唐代,臣僚一直喋喋不休地重复着“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的古训,皇帝希望诤臣“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25)。因此,国家不但设置专职谏官,还责成所有臣僚谏诤,从组织和责任两个方面着手,保证对军国大事和皇帝过失形成舆论攻势。谏诤涉及到批评皇帝的错误,往往使皇帝感到逆耳、难堪,也会给臣僚带来不利,古代把这叫作“犯逆鳞”。所谓犯逆鳞,是说龙脖子下面长有倒生的鳞片,触摸时疼痛难忍,龙就要发怒,将触摸者干掉。理智的皇帝能够正确对待。唐太宗主动求谏,认为:“为君不易,为臣极难。联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败!”(26)在正常情况下,诤臣的极言直谏,往往表现出仁者之勇和回天之力,构成对皇帝的限制。
    谏诤对皇帝的限制,包括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举隅如下:
    有抵制皇帝以主观意志干扰国法的。唐太宗下令选举中诈伪资荫而不自首者处死。发现一例后,大理少卿戴胄根据国法判为流刑。唐太宗责备他说:“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邪?”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2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