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胡绳 参加讨论

4
    研究新民主主义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还可以看一下1944年毛主席给博古的那封有名的信。在这封信里他说:“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这里又一次讲到民粹主义。可见,毛主席那时候经常想到要防止民粹主义的问题,信上接着说,“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注:《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8~239页。)这里的观点非常鲜明。有人以为毛主席出身农村,就对农村偏爱,他不是这样的。
    当时在根据地(解放区)建立的社会,还说不上是完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毛主席确实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运用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可能到社会主义,因为只有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但并不是一定要经过资产阶级统治的那种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1881年在给一个俄国友人写的信稿中说:俄国农村公社“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的成就”(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1页。)。马克思对传统的俄国农村公社的这个指望后来并没有实现。但由此可见,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的一切可怕的波折”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的成就”。正是在这点上,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相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就包含着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如何利用资本主义以发展社会主义的内容,指出了一条不经过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避免那种“可怕的波折”但又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的路子。
    马克思主义对旧世界的批判和对旧世界崩溃以后的预见,都是科学的。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年轻的时候,曾经把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认为那时已经到了资本主义崩溃的时候了。在19世纪40年代,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西欧资本主义陷于崩溃的形势。恩格斯晚年说:“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导致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注: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95、597页。)。所谓是否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要根据事实,根据客观的经济社会条件,而不能凭主观的愿望。历史还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是不是有力量夺取政权,这和就经济状况说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两者不一定是一回事。并不一定是到了铲除它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的时候,无产阶级才有可能夺得政权;当然也不一定是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时,铲除资本主义的条件已经成熟。无产阶级政党能否取得胜利,掌握政权,与各种国内国际条件有关,只要形势有利,就应该紧紧抓住时机,毫不放松,夺取胜利,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做的。毛主席的伟大就在这里,不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而且领导全党和全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要关头大胆地跃进,取得了胜利。小平同志说,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革命的胜利可能要晚几十年。在胜利前,毛主席又早已清醒地看到,中国革命将在资本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因此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了种种设想,而对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在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后,还不具备全面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和可能,怎么办呢?那就要经过迂回的道路。
    绝不能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就等着而不去夺取政权。无产阶级革命家要抓住机遇夺取革命的胜利,然后再在无产阶级政权下补生产力和其他文化条件的课。这就是中国革命必须要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道理。这就是新民主主义论主张在革命胜利、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资本主义成分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这究竟是否符合于马克思主义呢?可以引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句名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的这句话,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论点,一个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要以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以社会主义世界代替资本主义世界,就这意义,可以说这是“兴社灭资”论。但如果脱离上述的这个原理而只知“兴社灭资”,那就可能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空想社会主义、冒险主义、民粹主义,或别的什么。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过程中,有两个方面最能显示它的特点:完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原有的书本上没有的,但又的确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个方面是农民问题。这就是,在农村党领导组织农民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战争和革命中提高农民水平(可以说,使他们逐渐摆脱自发的民粹主义、农业社会主义),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全国胜利。另一个方面就是资本主义问题。和“左”倾机会主义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就反对一切资产阶级不同,毛主席的理论是,要区别民族资产阶级即中等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对前者要采取慎重的政策,不是一概打倒,一律反对。解放战争时党的三大经济纲领,一个是土地改革,一个是没收官僚资本,还有一个就是保护民族工商业。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党从农村进入城市,毛主席和党中央在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同时,十分注意团结一切民主党派,团结主要是中等资产阶级的社会力量,同他们合作共事,一起建立民主共和国。就因为中间阶层虽然有其弱点,但在中国是最有文化的,并且有一些资本和办工业的本领,是可以影响很多人的。如果不团结这个力量,那么我们纵然进了城,也将在城市中站不稳脚;而且很可能助长我们队伍中的民粹主义、农业社会主义的倾向,那就更有遭致失败的危险。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因为有工人阶级、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动员了中国人口中占最大多数的农民,还组成了一个由参加这个革命的一切人组成的统一战线。毛主席当时说:这个“统一战线是十分广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13页。)。依靠包含上述两个特点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才可能有共产党领导的、以上农联盟为基础的这样广大的统一战线,也才可能取得并保持民主革命的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