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北黎事件的真相和责任(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朱亚鹏 参加讨论

(三)最重要的是,李鸿章并未同意撤兵期限,法方所谓规定了清军撤出越出期限的“补充性条款”根本不存在
    1.中方签约人李鸿章声明拒绝法方限期撤兵要求,使福禄诺勾抹有关条款,得到资料印证。(1)李鸿章当时的处境使他不会也不敢接受法方限期撤兵的要求5月17日李鸿章与福禄诺最后一次会晤,福禄诺以命令的口气要求中国军队限期从北圻撤出,于情于势李鸿章都不应也不敢同意。津约签定,朝廷大臣纷纷上书指责条约的流弊、不足,李鸿章作为签约人成为攻击的对象,弹劾他的奏折竟达330余份,李当时地位岌岌可危,自身难保;撤兵是军国大事,没有朝廷命令他不敢自做主张,何况李鸿章也无权直接下令撤军;天津协约中国本已做出极大让步,法国得寸进尺,限期撤军,语带挟制,实在是欺人太甚,李氏也不会轻易许诺。
    (2)中方签约人李鸿章多次声明拒绝福禄诺关于限期撤军的要求他在5月18日给广西巡抚潘鼎新的信中说:
    法人日催照约办理第二款……该国即派兵前往高原、谅山等处设防。届时若华军未回,当限以十二时后退出,否则难免攻击之事云云。鸿答以两国和局既定,只可委婉商办,不能逞强,俟我通知带兵大员酌办;惟谅山距粤界仅数十里,我军驻扼何碍尔事,断不可冒失,致彼此误会。(注:年子敏编注:《李鸿章致潘鼎新书札》,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23~124页。)
    可见李鸿章不仅没有答应限期撤兵,还提醒法方强行进军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潘鼎新是李鸿章的亲信,此信又写于冲突发生爆发之前,较为可信。李鸿章未允撤兵期限,故未将此事上报。后来法军不断逼近,潘鼎新致电向朝廷请示中有“十九日探报法兵来至屯梅谷松以外,我军防守戒严,似此则与福使廿日派兵往巡之语相符”(注:《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十七,页二七。)之语,朝廷始知法国有限期撤兵要求,下令申饬李鸿章,李6月28日致函总理衙门,解释事情原委:
    四月杪法兵官福禄诺齎约本回国,濒行时来询简明条约第二款……该国拟派队巡查越境,二十日外当至谅山,四十日外当至保胜等语,鸿章答以越本为我属国,我军分扎北圻边境防范土匪均近中国边界,与法何涉,法兵不必深入谅山、保胜等胜(处),致启嫌疑,倘必派队前往边防,现既议和,切勿与我国接战生衅……倘未奉旨移扎以前,彼或逼战我军自不能不回击,在我亦不能任咎也(注:《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十五,第35页。)。
    这可证明李鸿章未答应福氏要求,为避免发生冲突,李建议清廷撤军,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已允诺法国的撤兵期限,他向朝廷肯定若法国一意孤行,造成冲突,他不承担责任,理直气壮并不心虚。
    李鸿章进一步辩明所谓“续约”不存在。冲突发生后,李鸿章觉得事关重大,于7月1日详细向总理衙门汇报5月17日和福禄最后一次会谈的情况:
    查福禄诺于四月二十日起程回国,二十三日来署辞行,谈次取出法文节略一文,令繙译官译述,内有三条:一该国应保护北圻全境,提督米乐拟二十日后即派法兵或越兵前往高平、谅山,四十日后前往保胜至红河两岸……兹既议和,应俟详细条款定后再议办法,今汝国商令限期退兵,语近胁制,我实不敢应允,亦不敢据以入奏。福仍力请照约将防营调回,告以相距过远,该处情形难以遥度,我劝法兵不必急于前进,即与华兵相遇亦勿接战生衅,福即辞去,其电告该国不知如何措词,当时实未备文照会,更无所谓续约也(注:《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十五,第36~37页。)。
    可知李鸿章既未答应法方要求,也未用照会答复,所谓补充协约并不存在。
    (3)资料印证李鸿章的确力驳法方限期撤兵要求,使福禄诺勾抹有关条款李鸿章后来进一步肯定力驳福禄诺的撤兵要求,使他“自将此条勾抹,并加花押为凭”(注:《中法战争》四,第173页。),并派秘书马建忠、罗丰禄把福禄诺交来的有删节的照会送到英国泰晤士报登载,发给各国使馆请求公断。当时的法国舆论都认为经删改的照会是李鸿章伪造的,后世一些学者也持此说,现有资料可证明福禄诺的确自己勾删了撤兵日期。
    谅山冲突以后,法国指责中国违约,索要巨额赔款,动辄以战争威胁。7月29日罗丰禄受李鸿章密遣,携带福禄诺递交照会的原件去和法驻华公使巴德诺交涉。8月10日,罗丰禄向法国使馆首席翻译维席叶出示照会的摄影复制件,上面有福禄诺用铅笔划的删节杠,并在页边空白处写了姓名的起首字母以确认带有划线的文件,巴德诺对复制件持怀疑态度。次日罗丰禄带去了照会原件,巴德诺对照后确认“文件确实有铅笔画的横删杠,页边的空白处写的字母与复制件一模一样”(注:法国外交部档案:C.P.Chine,Vol,65,p.382~388.)。罗丰禄进一步向法使证实说:“我以名誉担保,他(指福禄诺)同意李鸿章的意见,那些删节的划杠是我亲眼看见他画的……若需要,我就动身去巴黎,我要求就福禄诺舰长的声明向茹费理和议会作证”。巴德诺向政府报告此事时加了附言,“仔细地看过这份文件,肯定出自谈判人之手”(注:法国外交部档案:C.P.Chine,Vol,65,P.382~388.)。傲慢蛮横的巴德诺看到福氏亲手勾删过的照会,嚣张气焰顿时降了下去。10月22日德璀琳密访巴德诺也向他肯定照会上的删节杠确是出自福禄诺的手笔(注:法国外交部档案:C.P.Chine,Vol,66,p.61.)。李鸿章后来还把照会原件给当时任德璀琳秘书的马士看,马士也持有一个摄影本,他也确认“签字是福禄诺,一切关于撤兵日期的语句都照上述情形勾销了,并且有两页在勾销地方的边缘上书有姓名的起首字母F·F,和签字的笔迹相同”(注: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9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