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司马迁心态矛盾的构成与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 查屏球 参加讨论

他的这种自负又是基于他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他有“世主天官”的家世,自己“少负不羁之才”,“十岁诵古文”,二十南游,足迹所至,遍布天下;又能“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自序》)。在此,司马迁着意表现自己的家学渊源,丰富的阅历,超人的博学与不凡的天资,言语之中无不流露出自负的心理。因而,他敢于自比孔子,自信自己是圣人之志的当然继承者、《春秋》道统的正宗传人。“小子何敢让焉?”这句话正反映了他对事业、理想的无比自信。
    然而,宫刑之耻又使司马迁对自身感到极度的自卑。他说:“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霑衣也”。(《报任安书》)这奇耻大辱剥夺了他做一个正常人的资格,使他感到不仅自己成了世人取笑的对象,而且还玷污先人,这就从宗法意识上毁灭了他做人的勇气,使他感到无地自容,动辄取辱,唯有忍辱生存。他叹道:“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报任安书》)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伟大的史学家不得不有被打入另册的自卑。
    司马迁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中还渗透着对自己人生理想、人格尊严、社会地位的自卑。他说:“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螘何异?”(同上)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一个朝廷的弄臣,皇上的玩物,其政治地位是极其卑微的,因而,他将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也视为微不足道,生既无人重,死亦无人惜。联系到汉武时代广揽俊良,群贤腾跃的盛世气象,他的这种自卑感显得尤为悲凉。他说自己是“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遊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同上)可见,他的自卑心理在受辱前就在内心深处埋下了,身处盛世却百无一用,其核心内容是对自己无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和徒有抱负而不能有所作为的自卑,宫刑之辱使这种自卑得以强烈地表现出来,而这又与他事业的自信心形成尖锐的矛盾。
    三、入世热情与孤独之悲的矛盾
    司马迁深深受到了孔子精神的感染,而他最推崇孔子的地方,就是孔子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计功利得失苦苦追求的入世精神。司马迁称赞孔子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与描写苏秦、张仪之辈是不同的。后者着重的是个人奋斗的精神,前者更强调孔子追求理想的政治热情。司马迁认为君子奋斗求名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最神圣的精神应象孔子那样求名与求道紧紧联在一起。他指出孔子作“春秋”,定“五经”,不仅是因为“君子病没世而不称矣”,更重要的是“推此类以绳当世”,写作《春秋》仍是孔子政治活动的继续,而且是“王道之大者”。司马迁一再将自己作《史记》与孔子作《春秋》联系起来,并指出自己的用意在于“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表明他与孔子一样也有作史济世的意识。他要“厥协《六经》异传”,“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自觉地将自己的著史事业与当朝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一部《史记》表明了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饱含了入世济国的热情,这与道家的遁世意识是大相径庭的。
    但是耻辱的身份使他失去了与人同列论政的权利,唯有自悲自伤,独处避羞。同时,遇祸之时,他又深深体验到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漠,这一切都使他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他说:“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他的理想就是忍辱负重,以不朽的著作求得人生价值。可是,在那世俗势利的社会里,真正理解他的人又有多少呢?
    司马迁的孤独感更为深沉的内容还是表现为一种怀才不遇的冷落感和忠心不被明察的痛苦。他一生都追随汉武帝,“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即便是推言李陵之功,也是“欲以广王上之意”,可结果是“明主不深晓”,“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如此的奇耻大辱实属莫大的冤屈。这又使他体验到被君王抛弃的孤独。他只得感叹道:“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悲士不遇赋》)他在《李将军列传》的开头写道:“文帝曰惜乎,子(李广)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一笔是颇有深意的。宋人张耒用诗道出了其中的意思:“李广才非卫霍俦,孝文能鉴不能收,君王未是忘征战,何待高皇万户侯。”(转引《管锥编》第924页)太史公在此正是表明他与李广一样并非生不逢时,而是适逢其时反遇冷落,才能已用而人却被弃。这是最具悲剧色彩的孤独之感。
    由上可见,汉武盛世既煽起太史公理想的热情,又让他跌入失望的苦海,机遇与不幸都同时落到他的身上,社会矛盾,人生矛盾,命运矛盾,从而造成了他强烈的心态矛盾。以上三方面矛盾的中心内容就是太史公进取意识与失望情绪的矛盾,这是最具时代色彩的矛盾,也是太史公心灵悲歌的主题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