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研究:道之体悟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探索与争鸣》 谢遐龄 参加讨论

中国的史学有优秀的传统,那便是明道,以及所以行道之大纲。
    今日史学失去了上述优秀传统。大道隳已久。今日无论哲学还是史学,以及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要务皆为寻此茫茫坠绪并显明之。对于显明道,史学优于哲学。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然而,史学家须先体悟道,而后方能将所体悟之道“见之于行事”。于是,史学家不可不知以论道为己任的哲学。
    由此看来,有必要先提出两个问题:(1)何谓“一个学者”?(2)“我定学科”还是“学科定我”?
    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学者之使命是什么”。
    使命者,目的也。体悟道,显明道,即使命。扬名显身者,目标也。成前人未竟之业,涉前人未至之域,持身虽正,终未脱目标境界。切不可错将目标看作目的。目的于目标为超越境界。故为学者,须修身,尤须明道。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怎样做学者才可实现使命”。我认为身为学者,当以清除自身所有的僵化为第一要务。各守一艺,门户森严,这就是僵化。僵化并非某时代特有之物。它是任何时代都会有的。学科分类乃时代产物,越代则须重行分类。且学科分类为教学、管理之便而设,不可以之妨害体悟道、显明道之目的。只有合目的者方为真主人。不是我服从专业,而是我创造专业--此真学者之事也。学者不可不做匠人,尤不可仅做匠人。故史学家单向哲学家咨询还不够,宜亲自研究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史学危机出于见器失道,学者失职亦出于见器(目标)失道(目的),故先论道与名器。
    一、道与名器
    中国的传统史学向来以标榜“资治”为主流。但是,题名为《资治通鉴》的史学巨著,却显得博而寡要。
    司马光开篇就说,“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这说法可谓本末倒置,视名器重于道。实则天子之职在守道。重臣中有几个是专与天子“坐而论道”的。针对王安石倡利斥名的新法,司马光强调名器以恢复和巩固社会秩序,事出有因。此处仅究其学理。在学理上主张“天子之职莫大于礼”,则失之偏颇。
    名器是大事。所谓“立德”,即立法,也即制定名器。名器不可不立。然而,亦不可固守不变,应以时推移而更新,所谓“器非求旧,维新”。
    道生名器,也更新名器。一旦名器所固有的惰性力量胜过道的力量,就出现停滞局面。
    何谓“道生名器”?名器乃人所制。人们凭何制名器?曰:一凭事实,二凭道理。
    何谓“事实”?曰:事实是一个或一组句子(或命题)。
    或问:事实怎会是句子?应为在思维之外的过程。
    曰:这涉及“事实”一词之两种所指。为区分,称在思维之外的过程为“事实(1)”,称企图表现“事实(1)”的句子为“事实(2)”。句子与所欲表达的“事实(1)”不能契合无间。
    自然科学研究的事实为“事实(2)”,史学研究的事实尤其是“事实(2)”。如果说,在自然科学中,“事实(2)”是尽力摹拟、反映“事实(1)”,那么,在历史中的“事实(1)”简直就是“事实(2)”。为什么?先举自然物之一事为例。自然界不会自发产出一台机器。机器乃人造的。造机器无论理论还是设计图、工业流程,全为句子。故关于机器的“事实(1)”,大部分就是“事实(2)”。
    历史是人事之积聚。人既是自然物,又是社会物。人之“事实(1)”,于自然物之人,固然“事实(2)”,于社会物之人,则必为“事实(2)”。“人事”多指为社会物之人所历的“事实(1)”,故历史“事实(1)”大体上即“事实(2)”。
    下文“事实”若不特地标明,均指“事实(2)”。
    制名器须凭道理,与造机器相仿,似无须多说。
    故曰:道生名器,更新名器。
    名器即制度、机构,由人制造,由人构成。制造之初,或许就不尽合道,即或初制时合道,时过境迁,亦流为不合道。故名器须常更新。然而既成之名器必抵抗更新。于是道与名器交战。历史中常见的是名器胜过道。僵化即属于这种情况:道极难冲破名器束缚而得显现。
    这种情况可称为技术主义,多半出于人的发明物在使用中获得大成功,因而崇拜并迷信发明物。
    名器亦属手段。迷信名器,如司马光言“天子之职莫大于礼”,即为技术主义。天子弄器,何人宗道?
    今日西方也面临着名器僵化的现实。海德格尔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名器问题。与西方大多数人迷信民主制度相反,他主张西方社会正受民主制度之害。或许,他说这番话时有私心,企图为他一度(1933年)寄希望于纳粹主义和希特勒辩解。我们却不应以人废言,要看他所说的话中的道理。事实上,民主制度于西方社会已成为僵化的名器。
    僵化之因大端有二。一曰见器失道,二曰知道而不明道之所以。后者于本文第四节讨论。见器失道,即迷信创造物而忘掉了创造能力。
    名器与道并非截然划分开的两物。并非上界存道,下界有器。如此理解,则道与造物主(上帝)无别矣,实为谬论。道其实就在器中。庄子曰:道无所不在。严格说来,道不可问其何在。问道何在则臆其有形体。然而道何形之有?有形有体者唯物耳。此道之所以失,名器之所以执也。
    史学家,乃至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法律学家,易于执名器而不问名器乃道所凭及所以行道之资。此亦常人之通病,实行家尤甚。以道不可得,遂转求物之规律,并以规律替代道,认规律为道。此常人之所以畏哲学而趋就实证科学也。
    可令道不那么玄妙,更亲切感人些吗?
    能够。道即人类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