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宦官娶妻始于何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载,战国时秦国王太后曾把“假阉为宦官”,“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但是嫪与太后的关系只能算是私通,算不上婚姻关系。秦王朝建立后,大宦官赵高收有养女,有赘婿阎乐,这些都是人们所共知的史实,但赵高是否娶有妻子却未见史籍记载。从史籍记载看,宦官大量娶妻养子出现于东汉,《后汉书·刘瑜传》云:“常侍黄门亦广妻娶。”但是东汉宦官娶妻到底广泛到什么程度?其婚姻关系有何特点?由于史料残缺,这些问题均无法探讨。此外,东汉宦官娶妻成家受到了当时社会舆论的批评与谴责,如《后汉书·周举传》云:“竖宦之人,亦复虚以形势,威侮良家,取女闭之,至有白首殁无配偶,逆于天心。”说明当时人并不认为宦官“取(娶)女”是一种婚姻关系,反而认为是对女性的摧残与迫害,也说明当时人还不能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婚姻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代,人们的社会心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宦官娶妻养子习以为常,不再视为违背人性的反常行为。从唐代有关史籍及相关资料看,还无发现当时人在这一问题上对宦官提出批评和指责。这就从另一角度证明,由于宦官婚姻关系的普遍存在,人们见怪不怪,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了这种社会现象,至少是默认了宦官所建立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的社会存在。 从《新唐书》、《旧唐书》、《全唐文补遗》、《文苑英华》以及唐代碑刻等有关记载可知,唐代宦官婚姻者,五品以上(包括内诸司使中的高级使职)的高层宦官占49.3%,六品以下的中下级宦官占50.7%。中下层宦官所占比例如此之高,是唐代宦官普遍建立婚姻关系的真实反映。目前尚无发现白身宦官娶妻成家的资料,当然也不能排除此类人中有娶妻情况的存在,不过一般说来这类宦官地位低下,财力有限,即使有人娶妻那也是极少的现象,绝大多数是无力娶妻成家的。总之,凡是有官职的宦官一般均娶妻养子,有的甚至不止一个妻子。通常是当其妻子因故亡去后,往往都要续弦,于是便出现了两个妻子的记载。据《唐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故夫人赠鲁国夫人刘氏墓志铭》载,刘氏死于贞元二十年(804年)。另据《杨志廉墓志铭》载,其死于元和元年(806年),志文曰:“继室南宫氏,……痛从凤未几,悲昼哭而旋及”云云(注:以上两志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4册,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可见,杨志廉在刘氏死后不久很快便续了弦。杨志廉是唐代著名权阉,位高权重,续弦之速本在情理之中。然中下层宦官也不甘寂寞,如宦官张叔遵、王守琦都是九品的小官,妻子一旦亡故,也同样要续弦(注:参见《全唐文补遗》第3辑、《金石续编》卷11。 )。可见宦官娶妻风气之盛。在专制时代,达官贵人有妻有妾是常见之事,唐代的宦官一旦发迹之后,有人也起而仿效。《李敬实墓志铭》载:“夫人汝南周氏,次夫人昌黎韩氏,并妇德有闻,令淑昭著。”(注:《全唐文补遗》第1辑,三秦出版社1994年出版。)便是一例。 李敬实生前任军器使,这是唐代内诸司使中的重要使职,权任颇重,地位尊贵,自然有条件多娶妻妾。 在唐代有内外命妇之制,凡宗室贵戚,达官贵人之妻皇帝皆赐有封号,谓之外命妇。唐代宦官势力颇大,故宦官之妻也有封号,这一点与朝官贵戚并无区别。从石刻资料记载看,宦官之妻的封号有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太君等之分。宦官之妻所获封号的尊卑,通常是由其夫权势和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如刘弘规任左神策中尉,其妻李氏便被封为密国夫人;梁守谦为右神策中尉,妻韩氏为冀国夫人;马存亮曾任过神策中尉,后任左领军卫上将军,妻王氏为岐国夫人;著名大宦官仇士良妻胡氏,封为鲁国夫人。张元忠任内侍同正员,妻令狐氏封雁门郡夫人;孙志廉为内常侍,地位较张元忠低,其妻赵氏便被封为天水郡君;王公素为湖南监军,地位低于孙志廉,其妻高氏封乐安县君。关于这一点在杨志廉妻刘氏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她先被封为彭城郡夫人,这是杨志廉任左神策军副使时的封号。贞元二十年刘氏亡,这时杨志廉已任神策中尉,于是便赠予鲁国夫人之号(注:参见拙作:《唐代权阉杨氏家族考》,《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1998年第10期。)。《内给事谏议大夫韦公神道碑》云:“夫人宋氏,……从夫之贵,寻封广平县君”(注:《文苑英华》卷931。),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然也有特例, 如董文萼之妻李氏被封为陇西郡夫人,尽管董文萼本官只是个掖庭局令,按常规其妻不应有如此之高的封号,但因其是权阉董秀之子,德宗时他任卢龙监军使,随同节度使刘济征伐叛镇王承宗有功,备受德宗宠信,夫荣妻贵也就顺理成章了。还有一种母随子贵的情况。宦官杨居实之妻左氏在其夫生前未得到封号,杨死后其子杨彦符(宦官)得到皇帝宠信,“奏加邑号太君。”(注:《全唐文补遗》第3 辑《大唐故赠朝散大夫……杨公故夫人左太君墓志铭》。)宦官之妻的封号通常以其得姓之地取名,如杨志廉前妻自称是彭城刘氏,故先封彭城郡夫人,后赠鲁国夫人。邓某亡妻王氏,“其先瑯玡人也”,故封瑯玡郡君(注:《邓公夫人王氏墓志》,陕西师大图书馆藏拓片。)。这些都是唐朝固有的制度,就不详述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