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论西夏官服制度及其对外来文化因素的整合(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宁夏社会科学》 尚世东/郑春生 参加讨论

2.西夏与辽、金官服制度的共性。
    公元10~13世纪,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先后在我国北方崛起,建立了辽、夏、金民族政权。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在服饰制度上均具有蕃汉杂糅的特点。具体而言,一是深受中原唐宋文化的熏陶;二是保留着鲜明的民族固有传统习俗;三是具有明显的互相渗透和文化整合意味。辽、夏、金官服制度都是以本民族服饰为基点,参照唐宋服制而作,但在程度上各有侧重。西夏杂唐宋之制,主要取法于宋朝官服制度。辽代采用汉服、契丹服两制并行: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汉服主要参照唐、后晋冠服制定;“国服”是契丹族的传统服饰,但也有很强的汉制色彩。金代服饰则是具有女真、契丹、汉族三合一的综合特征。金建国初,其官服承辽代样式,得宋北部领土后,参酌宋制,同时又保留了女真族的服饰形制。同时辽、夏、金之间在服饰上也互相影响、仿效。对辽、夏、金服制进行横向比较,会发现它们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共同点:
    (1)保持了戴毡冠、衣皮毛的传统。党项、契丹、 女真人早年均以射猎、游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披毡褐、衣皮毛是其传统服饰。建国以后,虽然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但却都保持了穿裘衣的民族传统。《辽史·仪卫志》载,契丹人早年“网罟禽兽,食肉衣皮。以俪鹿韦掩前后,谓之。然后夏葛、冬裘之制兴焉”。辽太宗时始定冠服之制,其“臣僚戴毡冠,金花为饰或加珠玉翠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常服谓之“盘裹”,绿花窄袍,“贵者披貂裘,以紫黑色为贵,青次之。又有银鼠,尤洁白。贱者貂毛、羊、鼠、沙狐裘”。《金史》男女冠服条记载,女真早年富者秋冬“以貂鼠、青鼠、狐貉或羔皮”,贫者则用“牛马、猪羊、猎犬、鱼蛇之皮,或獐鹿麋皮为裤为衫。裤袜皆以皮”。金人入主黄河流域以后,继承了这一民族传统,并在官服中得以体现,如“乌皮履”、“乌皮靴”等。金大定十六年实行官吏“书袋制”,以区别官阶品级,而“书袋子”大多是由丝和皮制成,如省枢密院令、译史用紫纻丝制成;台、六部、宗正、统军司、检察司用黑斜皮制成;寺、监、随朝诸局、并州县,用黄皮制成。党项人早年“服裘褐,披毡,以为上饰”,建国后,其官服中也保留了“衣皮毛”的习俗,如“毡冠”、“靴”等。其戎服甲、披之类也均由兽皮、革或毡加褐布制成。
    (2)推行剃发制度。 现今发掘的辽墓壁画中契丹人多剃去顶发,或四周留短发而两耳旁为长发,或只留额前左右各一绺垂于耳前,表现了一般契丹人的髡发形式;《辽史·仪卫志》所载臣僚“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这可能是一种应用于礼仪场合的髡发形式。女真发型则为“辫发”,剃脑前发,留颅后发成辫。《三朝北盟会编》载女真早年“栎发垂肩,与契丹异,垂金锁,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富人用珠玉金饰”。南下后,又数下剃发令,“不如式者,杀之”。《要录》卷二十八建炎三年九月末条载代州军人“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即斩之”。西夏则在全国推行“秃发”,其发式为头顶剃光,周围留发。髡发、辫发、秃发尽管形式不尽一致,但企图在发式上做文章,以不同于中原的束发习俗,以别异于汉人秉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不可毁伤的观念。在这一点上,辽、金和西夏都是相通的。这种相通性,究竟是源于共同的审美心理,还是各民族互相比照学习、交流融合的结果,大概二者兼而有之吧。
    (3)都有窄小的特点。辽、夏、 金及回鹘服饰均属“胡服”范畴,窄袖短小则是胡服的特征之一。沈括《梦溪笔谈》载:“窄袖绯缘,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胡服也。”回鹘装就有窄小的特点。(唐)花蕊夫人《宫词》诗咏:“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14)《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记辽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记夏使“皆金冠,短小样制,服绯窄袍,金蹀躞。”敦煌西夏壁画和辽墓壁画的辽、夏官员大多着“窄袖紧身衣”。周煇在《北辕录》中记载淳熙丙申(1176)年他到金国,见“男子衣皆小窄,妇女衫皆极宽大”。罗继祖《枫窗脞语·金李元妃画像》中也说:“章宗李元妃画像为金人手笔,妃貌端妍,小领窄袖,乃金人国服。”
    另外,契丹皇帝大礼服饰为“白绫袍,红带悬鱼,三山红垂,饰犀玉刀错,络缝乌”。臣僚“戴毡冠……服紫窄袍,系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靛石缀饰”。 “武官七事: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乌皮六合。”(15)这些装束都与西夏皇帝、武官服饰有许多相似点。
    【参考文献】
    ①《隋书·党项传》、《新唐书·党项传》。
    ②③④⑤《宋史·夏国传》。
    ⑥史金波、聂鸿音、白滨:《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西夏天盛律令》第172~173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
    ⑦陈炳应:《西夏谚语·新集锦成对谚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⑧《涑水记闻(11)》,宝元元年十一月丙寅条。
    ⑨《东京梦华录(6)》,元旦朝会条。
    ⑩宁笃学、钟长发:《甘肃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
    (11)梁志祥、丁明夷:《新疆库木吐喇石窟新发现的几处洞窟》,《文物》1985年第5期。
    (12)段文杰:《敦煌壁画中的衣冠服饰》,《敦煌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
    (13)邓少琴:《西康木雅西吴王考》,《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
    (14)《全唐诗》第十一函第十册。
    (15)《辽史·仪卫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