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西方矿业公司与英属中非联邦解体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杭 聪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杭聪(1981-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非洲史、英帝国史。
    现代非洲国家的发展总是摆脱不了西方特别是西方公司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是政府层面的也是社会层面的。针对此一现象,国际学界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争论。第一,此种影响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关系,特别是同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阶段的关系,有人认为已不再存在“帝国主义国家”,另有人认为出现了“帝国主义”的升级版;第二,此种影响同当地社会发展的关系,热衷讨论工人阶级的发展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发展,一般认为前者是当地社会现代化的表现,后者在左派看来属于现代化的阻碍力量,右派则持相反意见;第三,西方公司的地位和作用。西方公司究竟是从属于西方或当地政府的政治工具,还是相反挟持了西方政府或当地政府为自己私利服务,以及西方公司同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兴起的关系。[①]
    围绕上述问题,国际理论界形成了强调西方公司主动性的两种典型理论。一种是新殖民主义理论(New Colonialism),其代表人物是恩克鲁玛,一种是后帝国主义理论(Postimperialism),其代表人物是R.斯克拉。两种理论代表了两种思想倾向,前者强调了跨国公司和非洲国家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源于资本主义本质和跨民族剥削,认为只有建设强有力的非洲政府才能化解这种对抗性,逼使西方国家支持的跨国公司发挥积极作用。后者强调跨国公司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性,将这种合作同样视作资本主义本性的产物,其核心是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形成的以跨国公司管理者和非洲管理者为主的新阶级。两者都认识到20世纪50、60年代在非跨国公司发展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尤为关注西方矿业公司在非洲中南部矿业地区的活动,考察了非洲政府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非洲国家发展的影响。故而,以英属中非联邦(包含今赞比亚、马拉维和津巴布韦)为例来判明两种理论的合理性,进而回答前面提到的问题,应该是比较适当的。
    
    英属中非联邦的兴衰与北罗得西亚地区的铜矿生产息息相关。中非联邦得以建立的基础之一就是《1950年协议》,该协议是在北罗得西亚白人移民的要求下,由英国政府、北罗得西亚政府和英属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②]达成的。按照协议规定,公司可以享受包含采矿权在内的各项矿业特权到1986年,之后特权将免费转交给北罗得西亚政府,期间公司将向北罗得西亚政府志愿捐献自己特许收入的20%。这份协议也是英国政府向北罗得西亚白人移民政治妥协的象征。立法大会中的两名非洲人代表被迫投票支持该协议,从而使该协议获得了非洲人赞成的表象。英国政府可以借此为自己的保证增添几分可信度,即该协议不仅会被当时的北罗得西亚政府认可,而且会被后续任何北罗得西亚政府认可。
    1950年协议可以被认为是白人移民的胜利,标志着公司融入到白人移民政治集团之中。英属南非公司及其控制的英美公司集团(the Anglo American Corporation Group),成为中非联邦坚定的支持者。后者和罗得西亚选矿托拉斯集团(the Rhodesian Selection Trust Group)垄断了北罗得西亚矿业生产。英属南非公司并不直接从事生产,只是坐享特许费。英美公司的股份由英国人、南非人和美国人持有,受美国资本影响不大,相较而言同英国在殖民地的特权联系更为紧密,在考虑非洲大陆未来前景时,多以南非为背景。罗得西亚选矿托拉斯集团的日常经营由英籍人士罗纳德·普兰爵士(Sir Ronald Prain)负责,此人长期担任罗得西亚选矿托拉斯集团的总经理,出身于矿业经理人世家,早年曾和丘吉尔内阁殖民大臣李特尔顿共事,后同殖民大臣伦诺伊德-博伊德、殖民大臣麦克劳德和英联邦大臣霍姆保持密切联系。该公司的主要资本来自美国,重大决策受到母公司美国金属公司(The American Metal Company Limited of New York)总裁霍克希尔德(Hochschild)的影响。从1927年起,美国资本就在罗得西亚选矿托拉斯集团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掌握了它42.3%的股份[③]。这家美国公司在本土之外主要投资于非洲各地矿业,以获取美国市场所需的各种资源,战后更是乘美国政府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的东风大力发展在非业务。普兰和英国政府高层以及当地政治力量保持紧密联系,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英属中非地区的政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影响。1950年协议保证了两家公司的矿业特权,两家公司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劳工问题上来。
    英属南非公司一贯将欧洲移民的角色定位于促进经济增长,仅将该地区的黑人看作是服务白人维持矿业运转的低级劳动力。[④]战时,公司和白人劳工组织--矿工联盟(the Mine Workers‘Union)达成了“有色人种禁令”(Colour Bar),将非洲劳工排除于大多数技术性工作之外。战后,来自英国的非熟练工人加深了罗得西亚的种族主义。为了吸引白人移民,战后殖民地政府给予白人移民劳工较高的居住和福利标准。为了反对上述政策,1945年10月非洲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铁路罢工意味着非洲劳工已经组织起来,白人无所顾忌地剥削和黑人部族主义的结束。慑于非洲劳工组织性的增强,也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以普兰为代表的资本家,强调劳工问题的核心不是非洲工人的报酬付少了,而是白人工人的报酬付多了。这让矿业行业的管理者日益倾向从非洲劳工身上抽取最大价值,用向非洲劳工开放新岗位的办法替换相对昂贵的白人劳工。[⑤]于是,英国政府于1949年公布了达格利什报告(Dalgleish Report),站在雇主的立场上要求白人工会向非洲人开放27种非熟练岗位。以期减少自己同非洲劳工的政治冲突,[⑥]弱化非洲人中反对中非联邦的力量。[⑦]白人劳工予以坚决反对,认为中非联邦政府代表了大公司利益,损害了自身的利益。[⑧]由于白人劳工拥有选举权,劳工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了建立在种族主义基础上的白人联盟。所以从1953年1月开始,罗得西亚选矿托拉斯集团和英美公司集团、白人移民代表、英国殖民部官员展开持续达两年多的会谈。会谈时间是如此漫长,以至于非洲劳工无法再忍耐下去。1955年1月,非洲矿工工会(The African Mine Workers Union)要求在全行业各个岗位增加非洲雇员。工会宣称自己可以让总共34000名非洲劳工中的29885名都参与罢工。[⑨]此一要求虽被政府和公司直率地拒绝,却对正在进行的谈判形成了压力。公司代表、白人移民代表、英国殖民部官员于1955年达成协议,白人工会同意在矿业173种白人岗位中让出24种。在会谈过程中,英美公司顾忌自己在南非的主要矿业利益,更担心自己受到罗得西亚白人移民的强烈抵制,所以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不愿向非洲人开放更多的岗位,而罗得西亚选矿托拉斯则在自己美国股东的支持下,为了降低成本持较为积极的态度。[⑩]按照中非联邦政府和矿业公司的规定,上述新开放岗位上的劳工只能由1953年建立的非洲人矿业职员协会(the Mines African Salaried Staff Association)代表,意图进一步分化非洲劳工群体,创造出一个非洲工人贵族阶层,将拥有较高收入的非洲劳工同为数更多的普通非洲劳工分离开来。1955年协议使公司和白人移民暂时达成一致,公司在资产和劳动力两方面化解了同白人移民的矛盾,在中非联邦结成牢固的白人统一战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