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蒙元对西部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云南社会科学》 尤中 参加讨论

中统元年(1260)开始在吐蕃地区设置驿站的具体活动情况,《汉藏史集》中有所记述。其文云:
    蒙古薛禅皇帝(按,忽必烈)亲自命令大臣答失蛮说:“答失蛮听旨,吐蕃之地,人民勇悍。先前吐蕃有王统治时,在唐代宗皇帝时期,许多吐蕃军队曾到达五台山,(吐蕃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十月攻入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吐蕃军立广武王承宏为帝,不久即退出。此为吐蕃军东进到达最远处。后期藏文史籍据吐蕃使者曾到五台山的记载,误以为吐蕃军曾攻占过五台山。-原译注。)在湖定府地方留下了许多称为噶玛洛的军队驻守。(甘、青一带某些藏族部落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吐蕃王朝派到甘、青一带戊边,赞普命令他们不接到要他们返回的命令不准回吐蕃。吐蕃王朝崩溃后,这些部落在甘、青定居,被称为噶玛洛部落。-原译注。)现今吐蕃之地无王,仰仗成吉思汗皇帝之福德,广大国土俱已收归(我朝)统治。萨迦喇嘛也接受召请,担任我朝的上师。上师八思巴伯侄,本是一方之主,其学识在我等之上,如今也在我朝管辖之下。答失蛮,汝品行善良,速前往萨迦一次。使我听到人们传颂强悍之吐蕃已入于我薛禅皇帝忽必烈治下,大臣答失蛮已到达萨迦的消息。”答失蛮启奏道:“臣谨遵陛下之命前往。然则,吐蕃者,其民凶悍,彼等毁坏自己之法度,又不遵汉地、蒙古之法度,又不立边哨巡守。我等来回之经费物资,以及大事如何完成,请颁明示。”皇帝又下令说:“汝等如能使朕听到强悍之吐蕃已纳入治下之赞颂即可。路上所需各种物品,俱由御库官员拨给。自萨迦以下,可视道路险易,村落贫富,选择适宜建立大小驿站之地,仿照汉地设立驿站之例,立起驿站来。使上师八思巴前往吐蕃之时,一路顺利。(按,八思巴著作题记, 八思巴于1264年夏天离开中都,动身回萨迦,这是八思巴1244 年离萨迦后第一次返回,故知答失蛮奉命往吐蕃设立驿站当在1264年之前。-原译注。)另一方面,你受任宣政院之职,如能详细了解吐蕃地方之情势,对所掌之大事及众人必有利益,汝其前往!”答失蛮接受了上师的法旨、皇帝的札撒(诏书)等,带领许多随从,携带来往路上所需物品,以及从大小御库领出的对吐蕃各级僧俗首领赏赐所需的物品,前来吐蕃。首先,他到了吐蕃地方佛教再弘的发源地--朵思麻的丹底水晶佛殿,(丹底寺,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公元843年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僧人藏·饶赛、约·格琼、玛·释迦牟尼三人辗转逃到青海,先在平安县境内建玛藏寺(白马寺),后来又在化隆县建丹底寺,收了一个名叫喇钦·贡巴饶色的弟子,在此形成了一个佛寺中心。十世纪晚期,西藏佛教复兴时,有“卫藏十人”来这里跟随贡巴饶色的再传弟子仲·意希坚赞出家,然后返回西藏地方传法,对西藏佛教的复兴起了重大作用,这在西藏佛教史籍中称为佛教后弘期中的“下路弘法”,丹底寺亦因此受到西藏佛教各派僧人的重视。-原译注。)依次经过朵堆(即朵甘思)、卓多桑珠、藏,最后到了具吉祥萨迦寺。一路上在各地召集民众,颁发堆积如山的赏赐品,宣读诏书和法旨。从汉、藏交界之处起,直到萨迦以下,总计设置了二十七个大驿站。若分别叙述,由朵思麻站户(支应的)七个大站,在朵甘思设立了九个大站,在乌思藏设置了十一个大站。乌斯藏的大站中,由乌斯地方(前藏)的人支应的大站有:索、(其地当在今西藏自治区索县境内,索县原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现划入黑河地区。-原译注。)夏克(夏克,其地在今西藏自治区黑河专区东部原藏北三十九族地区境内,该地又称夏曲卡,在怒江上游源头处,这里历来是从青海入藏的必经之地,清代驻藏大臣入藏,亦在此地打尖休息。-原译注。)、孜巴、夏颇、贡、官萨、甲哇等七个,由藏地方(后藏)之人支应的大驿站有:达、春堆、达尔垅、仲达等四个。(孜巴、夏颇、贡、官萨、甲哇等五个驿站地址不详,似应分布在藏北草地一线。后藏四个大站,与《永乐大典》站赤条所记后藏的驿站基本相同。其中的达驿站当在今日喀则专区南木林县以东的达拉。春堆驿站当即《永乐大典》中的宋都思,似应在今日喀则县东北。达尔垅驿站当是《永乐大典》中的答笼站,似应在今日喀则县西南。仲达意为仲曲河谷,当由流经萨迦寺前的仲曲河而得名,故此站应为《永乐大典》中的撒思迦站。大约此站最初设在萨迦西北不远的仲达地方,后来在调整驿站时将站址移到萨迦。-原译注。)并规定了各个万户支应驿站的办法。答失蛮向吐蕃强悍民众宣布了皇帝施主与上师福的诏敕法旨,绕拜了萨迦寺,考察了整个吐蕃地方的风俗民情。答失蛮返回皇帝驾前,将经办情形奏明。皇帝认可所办之事,并赐宴赐物,并任命他为宣政院(按,《元史》,公元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故此和前面所说宣政院应为总制院。)衙署的主要负责官员。(注:陈庆英译:《汉藏史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7~169页。)
    按,忽必烈命令答失蛮前往吐蕃地区开辟驿传交通道路,是为了更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统治。
    中统初年在吐蕃地区开辟了驿传站赤之后,至元年间仍不断加强建设而使之完善。《汉藏史集》即说:
    在此之前(中按,当指至元二十三年以前。下文说到桑哥从吐蕃返回后,被任命为中书省丞相。《元史·桑哥传》,至元二十四年,复置尚书省,遂以桑哥与铁木儿为平章政事。诏告天下,被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在藏北的驿站,如索、夏克、孜巴、夏颇、贡、官萨、甲哇等大站,由吐蕃乌斯地方各个万户的站户连续驻站支应,十分艰苦费力,乌斯地方的人又不适应藏北气候条件,故一再逃亡。驿站所在之地奇寒难忍,蒙藏来往使臣、商客,沿途得不到乌拉供应,需得自己照料,按照众人的请求,大臣桑哥命令卫普尔、巴、拉克等军留驻藏北的部队,拨出一部分人负责驿站事务。并规定乌斯地方各个万户,以达果为单位,将马匹、驮畜、乳畜、肉羊、供给驿站的青稞、褐布、帐篷、马鞍、坐垫、绳具、炉子、卧具、医药费以及人员统统交给蒙古人。从此,乌斯地方之人,不必在藏北驻站,而是每年把应交付给驿站的物资运送到藏北交给蒙古军,驿站常有乌拉供应,对众人俱有利益,这也是桑哥的恩德。(注:陈庆英译:《汉藏史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1页。)
    就这样,经过在人力、物力各方面的组织调整和加强,使宣政院辖境内驿站的建设不断臻于完善,保证内地与边境吐蕃地区的交通畅通,与《永乐大典》中所说的情况是一致的。元朝在宣政院辖地内驿传站赤的建设,既达到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而加强国家统一的目的,又促进了内地与西部边境各族地区与内地汉族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而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