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五代假子制度的类型及其相关的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师范学报:哲社版 戴显群 参加讨论


    唐五代的假子虽然名义上都称为假子、养子或义儿,但在收养的数量上差异很大,少则数人,多则数百数千人,而且假父子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对此问题,宋人徐无党曾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为《新五代史》作注时写道:“后唐太祖置义儿军如李嗣昭等甚众,初皆赐姓名,而不全若子,故书李嗣昭者,书其所赐姓名尔,不以子书也,与友文、从珂异”(注:《新五代史·唐本纪·庄宗下》注。)徐氏似已看出当时假子的不同类型。此问题颇为复杂,笔者认为,唐五代假子制度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真正的养子型。其假父子之间的“父子”关系很明确,收养的数量较少,一般是一两名或数名。这类假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与真子几乎没有区别,他们不但改从姓名,被委以重任,而且还享有继承权。这一类型的假子在当时很普遍,文献记载事例也很多,唐前期河朔地区的蕃将多属这一类型。如安禄山曾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养子;李宝臣原为范阳旧将张锁高的假子,故姓张名忠志,后又被安禄山录为假子,改姓安,常给事帐中;王廷凑原回鹘阿布思之种族,王武俊养为假子;石演芬本西域胡人,李怀光养为子,累至右武峰都将。晚唐五代时期的如王重荣假子王珂;梁太祖朱温假子朱友谦(本姓名朱简)、朱友讓(本姓名李讓)、朱友文(本姓名康勤)、朱友恭(本姓名李彦威)、李汉宾等人;后唐明宗李嗣源假子李从珂、李从、李从昶、元行钦等人,也多属这一类型。
    在继承权方面,当时不少藩镇和帝王是由这些假子袭位。如王重荣假子王珂为行军司马,王重荣卒,三军立王珂知留后事(注:《旧唐书·昭宗本纪》。)。朱温假子朱友文深得朱温宠信被封为博王,判建昌宫使,并内定为太子。更为著名的是五代有三个皇帝出身假子,北汉废帝刘继思、英武帝刘继元均为睿宗刘承钧的养子。也正因为继承权问题,假子与真子之间往往产生矛盾,乃至大动干戈。如王珂知留后事,王重荣子陕西节度使琪、绛州刺史瑶,举兵讨王珂,并上章诉王珂冒姓,非重荣子;朱温宠爱假子朱友文胜过亲子,每欲立为太子,亲子朱友珪素嫉友文,遂酿成宫廷政变,杀死朱温、朱友文、称帝洛阳。于是朱温假子河中节度使朱友谦举河中镇降附于晋,遂使后梁迅速倾覆;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其假子李从珂从明宗第五子愍帝李从厚手中夺了皇位。
    在财产方面,养子与亲子一样不得有私财。如全义的养子郝继孙犯法处死,宦官、伶人冀其资财,固请籍没。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赵凤上书说:“继孙为全义养子,不宜有别籍之财,而于法不至籍没。”(注:《新五代史·赵凤传》。)
    第二种类型是亲兵型。这一类型假子数量多达数百乃至数千。如高开道有亲兵数百人,皆勇敢士,号为“义儿”;安禄山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假子;田承嗣募军中勇武者三千人,号外宅男;李希烈养子千余人;李克用将一时雄杰之士,往往养以为儿,号“义儿军”。这类数以百千计的假子或义儿,决不可能对其假父、养父都存在很明确的“父子”关系,也不可能都改从姓名。其实这是模拟少数民族部落亲兵制度的传统(注:此观点,陈寅恪先生也曾提过。详见《金明馆丛稿初编》所收《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一文。)。高开道的数百义儿,就是直指亲兵,这已经是很明显的。司马光曾错误地怀疑安禄山的“养子必无八千之数”(注:《资治通鉴》卷216 天宝十载二月条考异。),致使在《资治通鉴》中没有使用这条材料,这是司马光不了解安禄山军队的假子是在模拟部落亲兵制度的缘故。
    唐初羁縻州设置后,版籍贡赋、政令习俗,中央多不过问,享有极高的自治权。因此,落后的游牧民族血族共同体的社会组织形态被保留下来,表现在军事组织上,自然也保留下以酋长为首领、子弟为战士的部落亲兵制度。这种制度对以后该地区的藩镇兵制产生很大影响。安禄山是营州柳城杂种胡人,天宝年间,河北三镇(范阳、平卢、河东)先后均归其节制,统有近20万人的军队(注:《资治通鉴》卷215 天宝元年正月条及考异。)。安禄山军事实力迅速膨胀,是通过历年征战招降了大批北方游牧部民,所以其军队士兵成份主要是突厥、奚、契丹、同罗、室韦等少数民族以及一部分汉人。天宝十四载五月,安禄山奏请以蕃将32人以代汉将(注:《安禄山事迹》卷中。),说明了其军队将士成份不断地胡族化。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个由不同部民集合起来的庞大军事群体的凝聚力,就利用胡人收养子的习俗,将军队中大量的各族健儿(曳落河),授予假子名义,以推恩信,作为维系军队上下级关系的纽带,达到对内联结,对外抗御的效果。这种在军队中大量地人工拟制父子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力图恢复胡族部落亲兵制度的传统。所以,安禄山起兵叛唐时,其军队就号为“父子军”(注:《安禄山事迹》卷中。)。唐末沙陀军人李克用的军队是由蕃、汉军人组成,他任用亲信义儿为“义儿军使”,组成“义儿军”,也是在恢复部落亲兵制度的做法。
    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说明一下。安史乱后,藩镇继起,田承嗣在河北魏博镇养兵10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注:《旧唐书·田承嗣传》。)田承嗣创置藩镇衙兵制度,实际上也类似效法部落亲兵制度。
    第三种类型是介于前两种类型之间,也可以说是第一种类型的扩大化。这一类型的假子收养数量也比较多,一般都有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但不是亲兵性质。其假父子之间的“父子”关系也比较明确,假子们都改从姓名,委以重任,但由于收养数量较多,所以人伦关系、继承权等方面不可能如第一种类型那样严正。这一类型假子,以王建假子最具代表性。王建收养假子百二十人,都改从姓名,与真子一样均连“宗”字,如真子有太子王宗懿等九人,假子有姓名可纪者如王宗翰(本姓孟)等40余人。他们与真子一样加官封王,委以重任,如梁开平四年十一月庚戍,“立假子宗裕为通王、宗范为夔王、宗为昌王、宗寿为嘉王、宗翰为集王;立其子宗仁为普王、宗辂为雅王、宗纪为褒王、宗智为荣王、宗泽为兴王、宗鼎为彭王、宗杰为信王、宗衍为郑王。……自余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但在这一百余名的假子之间“虽冒姓连名而不禁婚姻”(注:《资治通鉴》卷267太祖开平四年十一月条。)。 说明其人伦关系并不严正,与真子有区别,与第一种类型的假子当亦有区别。
    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如李茂贞假子、宦官杨复光、杨复恭假子等。李茂贞假子亦有数十人,有姓名可纪者如李继臻、李继鹏(本姓名阏珪)、李继徽(本姓名杨崇本)、李继瑭、李继筠、李继远(本姓名符道昭)、李继岌(本姓名桑弘志)、李继密(本姓名王万弘)等人,多连“继”字。宦官杨复先假子以守字为名者数十人,皆为牧守将帅;宦官杨复恭有养子600人,监诸道军。
    这种畜养假子的扩大化,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宦官。《资治通鉴》卷267记云:“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 由是诸将亦效之。而蜀主(王建)尤多。”贞元以后,宦官掌握神策禁军大权,为了巩固地位,便广畜假子,并以诸假子出任禁军都将、藩镇节帅、州府刺史等。这些假子在掌握一定的军政要职后,为巩固扩充自己势力,自然也效法其宦官假父的行为。唐末强藩王建、李茂贞等人原是宦官田令孜的假子,当他们出为藩镇节帅后,也就广畜假子,因此王建假子多达百二十人,李茂贞假子亦有数十人。
    应该指出,上述分类只是代表一种基本趋向,具体落实到某个人的身上,有的可能会有两重性。特别是第一种类型与第三种类型有不少共同的特征,两重性的可能性就更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