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五代假子制度的类型及其相关的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师范学报:哲社版 戴显群 参加讨论

安史乱起,中原刺史凡兼有治军者,皆授节度使之号。安史之乱平息以后,唐中央逐渐丧失了对地方军队的有效控制能力,遂演成藩镇割据局面。藩镇军阀凭借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招兵买马,称雄一方。藩镇私兵制度,是假子制度衍习成风的基础。藩镇将领为了扶植亲信、培养党羽,便效法河朔军人收养假子的风气,在军队中大量人工拟制亲属关系,致使唐后期各强藩悍将无不竞养假子。另一方面,安史乱后河北仍为安史余孽所盘据,安史部队多为胡人,河朔地区受胡风濡染有增无减,当时有“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之说(注:《新唐书·史孝章传》。)。而且,不少安史部将和河北藩镇军人进入中原,成了中原地区一些藩镇的首领或将领。蔡州的最初割据首领便是安禄山部下李宝臣、李希烈等人,后来的吴少诚、吴少阳也是河北地区的军人。李希烈在军队中有假子千余人,吴少阳是吴少诚的养弟。他们为假子制度在中原地区扩散也起了一种媒介作用。
    此外,宦官收养子的旧习在唐后期恶性扩大,对假子制度的盛行无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宦官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往往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要求继承和血食的心理。尤其是宦官的上层分子,当他们在权欲和财欲上获得一定满足后,这种心理要求就更为强烈了。《后汉书·顺帝纪》载:“阳嘉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袭封爵。”其后宦官养子的风气为历代所沿习。宦官养子的旧习在唐末恶性扩大,不仅是由于当时收养假子已衍成一种社会风尚,也与唐代中后期宦官掌握兵权有关系。宦官掌握禁军大权后,便广畜假子,并以诸假子出任牧守将帅,这些假子在掌握军政要职后,自然也效法其宦官假父的行为,此问题前面已论述过。
    北宋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鉴于中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人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和刑权全部收归中央,加上宋人提倡文人政治和汉民族本位文化。所以盛行一时的假子制度也就丧失了政治、军事上的作用和社会条件,从而受到极大的限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